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

為什麼他們都去了initia ?

作者:gink5814.eth

昨晚stokarz舌戰群儒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終於可以聊我擅長的全鏈遊戲了。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反覆強調的,牛市周期的流動性走向是有跡可循的:從動物園迷因幣開始,到名人幣,再到friend.tech這種流動性較差的erc-20代幣,接著是nft和質押,最後才會輪到gamefi。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

昨天英文focg群里的大戰截圖之一

過去一年,我見證了不少團隊的轉型。但正是我們做遊戲的方式,讓全鏈遊戲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賽道——這是一種獨特的遊戲設計範式。這讓我想起2018年,當時那批defi創始人們,到了2019年很多都轉向了cefi,或者搞起了混合模式,聲稱要打造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加密cefi公司。

全鏈遊戲的崛起,有點像當年defi的草創時期。大家都在摸索,有的團隊堅持初心,有的則選擇了更“務實”的路線。但無論如何,focg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賽道。@arbitrum@starknet 這些老牌鏈,加上@megaeth_labs . @initia 、@sonisvm這些新秀,都在為全鏈遊戲搭建舞台。至於那些應用鏈,比如@happychaindevs 、@b3dotfun 、@redstonexyz ,它們更像是舞台上的配角,雖然戲份不多,但也不可或缺。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1

不過,這些鏈里有一大半,我很難看出它們的實際價值——它們更像是另一個機房罷了。當你把大部分計算放到鏈下,就會失去去中心化經濟、流動性,甚至是互操作性和可組合性。當然,有人會說這些不重要,因為本來也沒多少人玩遊戲。但隨著牛市的推進,play-to-earn會重新興起,而互操作性和可組合性恰恰是互助盤的基石。

開發者友好、高性能和互操作性,似乎成了focg的“不可能三角”。沒錯,之前嘗試實現這一點的人都沒拿到大結果,對於遊戲來說鏈的性能和拓展是極其重要的所以 initia 重頭架構選擇l1+appchain l2+da這種模塊化式多鏈系統 為了就是應對和承載更多的用戶和流量,流動性可以實現互通但是網絡情況互不影響獨立又緊密。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2

a system of many many rollups that can easily talk to each other

但現在通過@battleforblock 和@kamigotchiworld 在initia上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希望——通過交織的rollups、共享的遊戲內市場和 interwoven rollups 以及我們為這些遊戲內物品賦予的真實用途。那些堅持最久、仍在做鏈上遊戲的人,普遍都在傳遞同一個價值主張:沒有這項技術,我們就無法實現我們所需要的開放經濟。當然,你可以持懷疑態度,認為玩家並不真正在意這些。那為什麼不直接在epic或steam上發布,去web2領域競爭呢?那裡有龐大的標準玩家群體。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3

最長情的web2遊戲——eve 也要做全鏈遊戲

initia 之所以會受到我的關注原因一出生就帶著“清真光環”(我討厭這個詞,但不得不說是個好meme)megaeth 不同@biomesaw ,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遊戲紛紛遷移到 initia 上導致的。

kamagotchi 的團隊真的是我最看好的沒有之一,我們唯一一次線下見面是在去年的ethcc 布魯塞爾,聊完之後就覺得他們擁有那個成功的秘訣。

@0xl3th3 aw 第一大噴菇,對lattice 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 jb0x_ 美籍韓國人,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問我要不要點💊。@ 0xstellate 也是從twitter 上就能看出來是一個有審美品味的女生。還有一個社區經理,從ohm時代開始的defi og。我覺得很多人忽視了,遊戲製作人和合約工程師不同,做遊戲是一種藝術和自我的表達,他們是一個有想要表達的東西的團隊,並且對playbook也有自己的認知。我從lethe的嘴裡有史以來第一次聽到一個準確的 dau 數字,5000,他們的邏輯也很合理,一個小的交易所只需要500合約賭狗就能賺錢。一個遊戲也只需要 500個,加上4500個陪玩就能一直持續。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4

@0xcitadel 和 battle for block 也是堅守陣線兩年多的好戰友了,citadel 是 1kx peterpan 最大的focg倉位,2023年籌集了 330 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由 1kx 領投,shima capital、hashed、matchbox dao、ready player dao 和幾位天使投資者參與,peterpan 居然放他們跑到了 initia 上而不是 abstract 。並且他們曾經承諾100%代幣釋放給社區,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就算vc投進來了也要公平,大家一起打遊戲挖token,他們的經濟設計師從 eve online,我去年和team call 也採訪過他們。從 arb nova 上的@rhascau 到現在 bfb,stokarz 和他的@minters 也是飄零半生最終選擇了 initia,這都說明了initia 的生態和bd團隊真的很強。但具體為什麼大家都要往 initia 跑,憑什麼這麼有魅力?@ stokarz 和他的@minters 也是飄零半生最終選擇了 initia,這都說明了initia 的生態和bd團隊真的很強。但具體為什麼大家都要往 initia 跑,憑什麼這麼有魅力?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5

破性的技術架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sharding

  • 支持多vm(evm、movevm、wasmvm)的架構設計,讓開發者可以選擇最適合的開發環境

  • 每個區塊20mgas的處理能力和250ms的出塊速度,足以支持複雜的遊戲邏輯

  • 通過rollup技術實現140mgas/秒的擴展性,為大型遊戲提供充足算力

創新的互操作性解決方案–

  • 通過ibc+celestia da實現跨鏈資產與數據的無縫交互

  • 支持遊戲間物品的互操作性,實現真正的共享遊戲內市場

  • bfb和kami等項目已在initia上展示了跨遊戲資產互通的可能性

經營績效最大化

  • gas成本降低90%,顯著減少遊戲運營成本

  • 合理的估值(融資估值3.5億美金)為生態項目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

以上這些特點除了估值合理(starknet 80億)在鏈被模塊化的今天實際上不足以成為強有力的賣點,我個人認為vip (vested interest program) 機制確保遊戲開發者能夠從協議收入中獲得直接收益才是關鍵。

當我看到vip機制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是一種市場化的孵化和加速器機制,相比起 op superchain。基於move 的initia l1 可以讓app 自由地 rollup 一條基於 evm/wasm/move 的 interwoven rollups。在去年幫某個項目做代幣經濟學設計的時候,我們創造了基於 鏈上交易數量,交易量和tvl的所謂三體問題,讓用戶用腳投票,選擇支持的dapp。initia 更加直接,luna味道非常對,我只要tvl,tvl高的 interwoven rollups 的 esinit 的分配就多。

有了initia-vip的加持後 就是雙倍p2e,遊戲項目本身的獎勵+vip獎勵,甚至遊戲做到很好玩即使遊戲本身沒有token和獎勵但是用戶/玩家在玩遊戲享受樂趣 的同時完成其kpi仍然可以獲得來自initia-vip的init激勵,這對於其他的單純遊戲app項目或者其他的專門做遊戲的l1/l2來說都更具備競爭力。

全鏈遊戲新戰場:解密 initia 的“引力場效應”插图6

對用戶來說 minitia 為了有更多的tvl,收到更多的 esinit, 也會把自己的激勵分享給提供tvl的用戶。從做項目的角度來說,如果你的產品人均搶不過最基本的賄選協議,說明你的產品不提供任何額外價值,就是一個空殼,下去沉澱沉澱趁早調整方向。從initia 本身的角度出發, 這能夠更好的檢驗 interwoven rollups 的市場反響和實際效果,做針對性的孵化和加速,繁榮整個生態。

歡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訂閱群: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帳號: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帳號:https://www.gushiio.com/DeFlow_Intern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392.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