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研究院:高淨值人群總共給子女教育花約460萬元,一半以上希望孩子是碩士及以上學歷
2025年1月17日,中信保誠人壽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中信保誠人壽“傳家”·胡潤百富2024中國高淨值人群家族教育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旨在探索中國高淨值人群的組成結構、生活方式、財富狀況、消費狀況,以及他們對於自我教育、子女家庭教育、子女學校教育、家族傳承教育的目標、方式、投入和規劃。據居間,報告對500位高淨值人士開展了專項研究,受訪者平均年齡47歲,平均家庭淨資產2600萬元,平均有1.3個孩子,一半以上是企業主。& nbsp;
報告顯示:中國擁有600萬人民幣家庭淨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514萬戶,擁有千萬人民幣家庭淨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208萬戶,擁有高淨值家庭最多的五個城市是北京(29.9萬戶)、上海(26.5萬戶)、香港(21萬戶)、深圳(7.9萬戶)、廣州(7.3萬戶)。五座城市中,高淨值家庭規模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廣州市降幅最小(同比下降0.5%)。
從高淨值人群構成來看,企業主占比52%,與上年持平;金領占比34%,增加4個百分點;職業股民和不動產投資者分別占比8%和6%,較上年均減少2個百分點。
高淨值人群自我教育的動機,包括技能和專業的提升(52%)、眼界的拓展(51%)、人脈的拓展(46%)。同時,企業主比較關注發現創業機會,金領更加關注學歷提升。教育方式有在線學習平台(76%)、閱讀書籍/專業報刊(68%)、企業研學(60%)、工作坊/培訓營(46%)、私董會/研討會/閉門論壇(40%)、高管教練(38%)、mba/emba/dba等課程(37%)。
從投入費用來看,高淨值人群對私董會/研討會/閉門論壇的年均投入資金是33萬元,對mba/emba/dba等課程的年均投入資金是40萬元。
同時,有七成高淨值人群聘請了私人顧問,在私人顧問方面的年均總投入是13萬元。他們主要傾向於聘請私人資產規劃師(28%)、私人律師(23%)、私人健身教練(20%)。私人教育規劃師(18%)位列第四。分職業來看,相比於企業主和職業投資者,更多的金領人群聘請私人教育規劃師用於自我教育,可以看出金領人群對自我教育方面更為重視。
此外,高淨值人群對自我教育的未來投入(包括時間和資金等),意願更高的是在線學習平台(46%)、企業研學(37%)、閱讀書籍/專業報刊(26%)、 參加mba/emba/dba等課程(24%)。
高淨值人群子女的學校教育,一半以上希望孩子達到碩士以上教育程度。高淨值人群估算的子女教育總投入460萬元。高等教育階段,平均每年學費支出超過20萬元。教育資金規劃的“前置化”已經成為趨勢。
30%的受訪者希望孩子達到碩士教育程度,24%希望子女達到博士教育程度,只有7%希望子女的最高教育程度是本科。對於子女的整體教育投入估算(從幼兒園至最高教育階段,包含校內和校外),平均約460萬元。其中,每年的教育支出隨孩子年齡的增大而上升。子女教育資金的來源主要是現金類(74%)、固收類(56%)、權益類(54%)、保障類(30%)。相比於中學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的孩子家長,更多低齡教育階段(幼兒園及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關注到了保障類資金(主要是教育年金)的重要性。
可以看出,高淨值家庭中,子女教育資金規劃的“前置化”已經成為趨勢。在為子女規劃留學資金時,高淨值家庭最感興趣的金融服務是預算管理(67%)、國際匯款(63%)和保險服務(57%)。& nbsp;
高中階段,約兩成高淨值家庭的子女在海外就讀;高等教育階段,超四成就讀於海外。四分之三的高淨值家庭有未來送子女出國留學的意願。留學後,約八成家庭計劃讓子女回國發展。
企業家的傳承教育,價值觀與精神的傳承成為主流的傳承趨勢。為了強化子女的接班能力,企業家通常採取的方式是幫子女建立人脈網、制定明確的接班計劃,以及安排進家族企業歷練。
而子女教育資金的來源主要是現金類(74%)、固收類(56%)、權益類(54%)、保障類(30%)。在為子女規劃留學資金時,高淨值家庭最感興趣的金融服務是預算管理(67%)、國際匯款(63%)和保險服務(57%)。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對於子女教育,高淨值家庭平均每個孩子總投入近500萬,都有四分之一投入1000多萬,主要是在國內的非公立學校、三年的出國留學規劃、出國留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高淨值家庭最希望能夠培養孩子樂觀自信、誠實守信和開拓創新的品格,在能力方面,最關心的是領導力、創新力、協作力、判斷力和分析力。& rdquo;
他認為,教育在中國一直被視為家庭和社會的重中之重,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近500萬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投入聽起來很高,但這是20年的投入,而且早期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主要投入在高中和本科階段,其實美國和英國的高淨值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與中國高淨值家庭的情況相似。(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孫騁,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眾號: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