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筆記|從美聯儲債務到 ai 失業衝擊,投資者如何抓住未來 5 年資本市場黃金窗口期?

在最壞情況下,比特幣年末價格可能達到250,000美金。

整理&編譯:深潮techflow

播客筆記|從美聯儲債務到 ai 失業衝擊,投資者如何抓住未來 5 年資本市場黃金窗口期?插图

嘉賓:raoul pal,real vision 的 ceo;james connor,bloorstreetcapital 管理合伙人

播客源:raoul pal the journey man

原標題:raoul pal’ s 2025 market predictions ft. @bloorstreetcapital

播出日期:2025年2月4日

背景信息

本期播客中,來自 real vision 的 raoul pal 與來自 bloor street capital 的 james connor 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二人探討了 2025 年塑造加密貨幣、股票、ai 和全球經濟的關鍵趨勢。比特幣能否突破 50 萬美金大關?ai 替代人類工作的速度是否比我們預期的更快?利率、通貨膨脹和美金接下來將何去何從?

(深潮 techflow 註:real vision real vision 是一家專注於金融和投資教育的公司,提供高質量的財經內容和分析。它的目標是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投資機會。

bloor street capital 是一家專注於將公司與合適投資者相連接的公司。通過在線研討會、一對一會談以及共進午餐展示等方式,幫助公司與投資者建立聯繫。)

主題涵蓋

  • 比特幣與加密貨幣價格預測

  • ai 和自動化技術的未來

  • 股票市場前景及標普 500 指數 (s& p 500) 趨勢

  • 通貨膨脹、利率及美聯儲的下一步決策

  • 川普的經濟計劃與全球貿易

  • 為什麼這是投資者的“黃金牛市”

比特幣市場展望與價格波動分析

james connor:

說到市場表現,我知道你對比特幣的長期前景非常看好,但我在你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了解到,你認為今年比特幣的表現會不錯,但會伴隨較大的波動。能否為我們詳細講解一下你的看法?

raoul pal:

比特幣的表現不僅受到全球流動性的驅動,還與新技術的普及密切相關。今年我們可以確定是一個“流動性寬鬆”的年份,特別是因為各國需要展期大量債務,這通常對加密貨幣市場非常有利。

不過,在過去幾個月,由於美聯儲和財政部的政策調整以及美金的強勢,全球流動性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緊。這種變化對加密貨幣的表現產生了短期的負面影響。但是這種情況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價格上都不會持續太久,一旦流動性重新注入市場,比特幣的表現將會隨之改善。

回顧2021年,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一度陷入停滯,但隨後迅速反彈,商業周期在2021年4月便提早達到頂峰。通常情況下,在總統選舉周期的年份,商業周期會在年底見頂。比特幣在2021年的表現非常複雜,但目前的市場環境更接近於2017年川普當選後的情況。當時,由於持續的流動性注入,市場在年初經歷了一次25%到30%的急劇回調後迅速反彈,並在全年保持強勁表現。而那一輪流動性注入的主要推動力並非來自美國,而是由中國主導。我認為,今年中國可能再次在全球流動性注入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我預計今年比特幣的表現將會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加強勁。儘管許多投資者對2021年的市場波動心有餘悸,當時比特幣經歷了快速上漲、崩潰、再上漲、再崩潰的劇烈波動,但我認為今年的市場走勢更可能類似於2013年和2017年的模式。所以,是的,我依然對今年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所有風險資產保持樂觀態度。

比特幣價格的未來預測

james connor:如果比特幣達到10萬美金,你認為它會回調25%至7.5萬美金,然後再繼續上漲嗎?

raoul pal:

我認為比特幣不會出現25%的大幅下跌。如今市場更加成熟,再加上比特幣 etf 的推出,市場波動性已經有所降低。如果比特幣價格從100,000美金回調至90,000美金,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調整範圍,價格可能會穩定在這一水平附近。

在最壞情況下,我認為比特幣年末價格可能達到250,000美金;在基準情況下,可能會升至350,000美金。如果市場出現類似於2017年的爆發性增長,比特幣價格甚至可能突破500,000美金。當然,這種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通常會通過概率樹分析不同的可能性,列出各個價格區間的概率。

全球經濟現狀概覽

james connor:你如何看當前全球經濟?當你觀察世界各個地區(無論是亞洲、歐洲還是北美)時是否有任何擔憂?

raoul pal:對於經濟周期我會使用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 ism 調查作為最佳指南,整體上表現平淡。儘管我們看到股市等表現強勁,但經濟依然處於低迷狀態。通常情況下,在一個增長的經濟體中,ism 指數應該高於50。雖然 gdp 表現得相對不錯,但製造業部門仍然存在疲軟現象。因此,經濟周期仍然相對緩慢,這導致了科技股票與傳統經濟之間的分化。科技股票的表現並不基於債務動態或現實世界的支出,而是依賴於一種非常獨立的現金流。全球傳統經濟仍然顯得疲軟,歐洲尚未復甦,英國的情況相對混亂,加拿大也在放緩。

中國經濟困境與債務通縮 (debt deflation)

raoul pal:

中國目前正面臨嚴重的債務通縮 (debt deflation) 問題,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跌。由於人民幣疲軟,中國政府難以實施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同時也不願失去對貨幣的控制權。與此同時,全球普遍希望美國能夠削弱美金,因為當前的強勢美金對許多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壓力。通常情況下,美金走強會減緩全球經濟周期的發展。

他還提到,川普很可能在上任後採取類似於上次的政策,試圖削弱美金的強勢。這是因為美國需要通過出口商品來平衡經濟,而強勢美金會降低美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加劇貿易赤字問題。

目前,全球經濟仿佛處於一個“無人區”,整體發展顯得遲緩。然而,根據過去六個月的流動性注入和金融條件的變化,許多前瞻性經濟指標表明,今年全球經濟有望出現顯著復甦。

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的深遠影響

raoul pal:

正如之前提到的,美金需要適度貶值,同時中國也需要騰出政策空間以實施經濟刺激措施,否則難以有效提振經濟。當前,中國的債務通縮 (debt deflation) 問題與全球許多國家面臨的挑戰類似:人口結構使得 gdp 增速不足以覆蓋債務償還需求。

這種情況引發了一系列嚴重問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類似於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和 2012 年歐洲債務危機的困境。此外,中國的銀行體系也面臨著類似的結構性問題。與此同時,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局面,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從而對經濟增長和債務償還能力造成更大的壓力。

美國經濟狀況&利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james connor:我觀察到美國的經濟狀況似乎與加拿大有些相似,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有些人生活得相當不錯;另一方面,卻有不少人面臨困境。儘管政府聲稱經濟或 gdp 增速保持在 2.5% 到 3% 之間,並且通脹得到了控制,但 s& p 和 nasdaq 股指接近歷史高點的同時,仍讓人感覺經濟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強勁。你對美國經濟還有其他擔憂嗎?你怎麼看待今年的經濟走勢?

raoul pal:

我確實對美國經濟存在一些擔憂,尤其是當前的分化現象非常明顯。確實,有些人生活在經濟繁榮的“世界”中,但更多普通人則面臨著現實的壓力。尤其是那些經營小型本地企業的人,他們的現金流狀況依然不容樂觀。這與大型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雖然官方數據顯示通脹率有所下降,但生活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例如,外出就餐時,翻倍的價格讓人直觀感受到通脹的影響。這種高物價環境對普通家庭的經濟壓力非常大。因此,我認為降低利率等政策手段是必要的,這樣可以緩解普通人的債務負擔,並刺激經濟活動。最終,我們需要依靠經濟增長來解決這些根本性問題。

對我來說增長意味著:需要降低利率,需要讓美金貶值,需要刺激美國經濟,還需要放鬆經濟管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將為未來的經濟注入更多動力,儘管 gdp 的增速可能不會出現顯著提升。目前,趨勢性的 gdp 增長率大約在 2% 或略低於這一水平,但最近的趨勢顯示出一些上升跡象。那麼,美國經濟是否會進一步加速增長?是否可能出現幾次 3.5% 的高增長期?這並非不可能,尤其是當新政府上台後,通常會採取減稅等刺激措施。考慮到川普對經濟的高度重視,我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

至於歐洲,他們面臨的挑戰則截然不同。歐洲目前採取了與美國相反的策略,不斷增加監管和稅收,這無疑加重了人們的生活負擔。不過,由於歐洲擁有與美國不同的社會保障體系,其經濟結構也有所差異。

此外,中國經濟的表現也至關重要。中國不僅是美國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場,也是全球商品的主要買家。如果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其進口需求勢必下降,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因此,我們需要全球經濟重新煥發生機。

一方面,美國需要落實川普提出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辦法,以促進全球經濟的復甦與增長。

對未來通脹趨勢的預測

james connor:有人認為 2025 年最大的風險是通脹再次加速。我猜測他們的擔憂在於,減稅、提高關稅、放鬆管制以及驅逐移民可能會加劇通脹壓力。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raoul pal:

我並不認為通脹會成為未來的主要問題。確實,隨著商業周期的復甦,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通脹,比如油價上漲等因素帶來的影響。但整體來看,通脹的影響相對有限。當前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貨幣貶值,這種趨勢推高了資產價格,並且仍在持續。

與此同時,我認為未來將迎來一場技術浪潮,而這種技術具有強烈的通縮效應(deflationary effect)。我們可能還未完全理解這種技術對經濟的深遠影響。因此,儘管商業周期可能帶來短期通脹,我預計在本輪周期中,通脹率會先下降到 2% 以下,隨後可能短暫回升至 4% 左右,但最終還是會回落。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通縮效應&自動化如何影響就業市場

raoul pal:

我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具通縮效應的時期,而這一趨勢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們正在以接近零成本的方式創造出無限的勞動力資源。以亞馬遜為例,這家公司目前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已經超過了人類員工。作為美國最大的僱主之一(可能僅次於郵政服務),亞馬遜的機器人可以全年無休地工作,不會抱怨,也不需要休息。

機器人沒有情緒問題,不會抱怨,也不需要人力資源管理等額外成本。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意味著企業被激勵更多地依賴技術而非人力。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比如,在特斯拉的工廠里,幾乎所有的操作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其他現代化工廠的情況也基本相同。因此,即使製造業回流——這是川普政府曾大力倡導的一個議題——企業也不會大量雇用人類員工。畢竟,這已經不是 1950 年代了。在當今的世界裡,只要技術比人力更便宜、更高效,企業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技術來代替人力。

金融環境與債務周期

james connor:你對 10 年期國債的看法如何?最近,10 年期國債的表現非常強勁,收益率從 9 月的 3.60% 上升到了目前的 4.64%-4.70% 之間。而這一切發生在美聯儲連續三次降息的背景下。這背後說明了什麼?你是否對 10 年期收益率的上升感到擔憂?

raoul pal:

我確實感到擔憂,因為這表明金融環境正在變得更加緊張。此外,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已經與通脹預期脫鉤,這說明問題並不在於通脹本身。

實際上,每隔四年,全球主要國家的政府就需要對其債務進行再融資,而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周期中。我將其稱為“萬物代碼周期”。回顧 2008 年,當時全球經歷了一次“債務大赦”,因為利率被降到了接近零的水平。這種低利率環境使得各國政府在一段時間內幾乎無需支付利息,相當於為債務提供了一次喘息機會。換句話說,當時的政策就像在告訴各國政府:“不用擔心利息問題,專注於處理好債務即可。& rdquo;於是,各國將債務重組為三到五年的期限。

這也意味著,每隔四年左右,我們就會進入一個債務再融資的關鍵節點。從 2008 年開始,這種四年周期已經成為一個規律性的循環,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這次的情況有些特殊。由於疫情和通脹的影響,降息的時機已經被嚴重推遲。通常情況下,在經濟周期的這個階段,利率應該被降到接近 gdp 增長趨勢的水平,比如 2%。但現在的現實是,他們無法做到這一點。結果是債務正在通過新債務的方式不斷累積,因為各國政府不得不發行新債務來償還舊債務。這種“以債養債”的模式正在醞釀一場債務危機,也正是為什麼他們迫切需要降低利率的原因。

這種局面導致了債務的大規模發行,而某個時刻問題將會爆發,迫使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事實上,這不僅是某些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難題。例如,英國的利率已經攀升至 30-40 年來的歷史高點。在像英國這樣高度負債的經濟體中,這種高利率水平是無法長期維持的,因此各國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來應對。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實施“收益率曲線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這意味著,政府不會完全免除債務的利息支付,而是會通過設定政府債券利率的上限來控制債務成本。另外,他們可能不得不重啟量化寬鬆(qe)政策,以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當前的流動性緊張已經導致市場對債券的需求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大量債務無法被市場消化的原因。

另一個問題是,美金的強勢讓日本、中國和歐洲等國家購買美國國債的成本大幅上升。因此,美金的高估值不僅加劇了債務問題,也迫使他們不得不採取措施讓美金貶值,同時降低利率。我認為,這將有助於緩解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壓力。川普已經公開表示當前的利率太高,而我相信斯科特·貝森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這個複雜的挑戰。

利率政策與川普經濟議程的聯繫

james connor:那麼你認為利率會如何變化?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會達到 5% 嗎?如果達到的話,這會對股市產生什麼影響?

raoul pal:

如果我們討論股市的分化現象,我認為利率上升對谷歌、蘋果、meta 和 openai 等公司幾乎不會有太大影響。這些公司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30%,即使利率上升到 5%,對它們來說也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科技巨頭手握大量現金,利率上升反而能讓它們賺得更多,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因此,我並不擔心這些公司受到影響。

當然,如果通脹回升,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這些公司的現金流折現價值,但單純的利率上升並不會成為問題。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普通經濟體,這就造成了市場的分化。我預計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攀升至 5% 或甚至 5.5%。因此,我認為川普可能會採取措施施加壓力,以儘快緩解這種局面。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複雜因素是,川普希望重新談判與各國的貿易協議,包括加拿大、中國和歐洲。而強勢美金是他用來打壓其他國家的主要工具。因為這些國家同樣持有大量美金債務,美金的強勢會增加它們的還債成本。川普可能會利用這一點施壓,同時提供一些回報,例如,如果這些國家同意調整關稅或減少貿易赤字,美國將通過降低美金價位來提供一定的優惠。這種策略既能強化美國的談判地位,也能幫助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

美金的走勢及其對貿易協議的影響

james connor:

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何美金如此強勁,特別是與加拿大貨幣相比。加元目前處於 22 年來的最低點,僅在 2024 年就下跌了 10%。那麼,美國究竟該如何讓美金貶值呢?

raoul pal:

實際上,美國如果明確釋放希望美金貶值的信號,通常會產生一定效果。另一種方法是通過提供“互換額度”來向中國、日本等持有大量美金債務的國家注入流動性。這相當於直接為這些國家提供美金支持,而它們可以用這些資金回購美國國債。這種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美國通過聯邦儲備系統向全球金融體系提供美金貸款,以緩解這些國家的美金短缺問題。最終,這些國家會將美金重新投入美國國債市場,從而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

你可能會問,既然有這樣的機制,為什麼美國不去推動?為什麼美金依然如此強勁?答案是,美國目前希望維持強勢美金。強勢美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貿易談判中占據主動地位,尤其是在與其他國家重新談判貿易條款時。

川普經濟政策&通脹風險

james connor:

我原以為川普上台後,會竭盡全力保持經濟增長在 2.5% 到 3% 之間,推動標普 500 和納斯達克指數接近歷史高點,同時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他還計劃實施減稅、提高關稅和放鬆監管,這些政策從理論上看可能帶來通脹壓力。假設這些政策確實是通脹性的,那麼這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利率和更強勢的美金。然而,川普又希望美金貶值,以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並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這些目標之間似乎存在矛盾。你怎麼看?

raoul pal:

川普政策的核心之一是與加拿大的能源關係,這實際上與石油密切相關。川普深知 scott besson 的戰略正在奏效。儘管當前油價並不算高,但低油價對經濟運轉至關重要。他們希望加拿大能夠儘可能多地增加石油產量,包括推進基石管道等關鍵能源項目。這些能源政策既能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金強勢帶來的壓力。

首先,經濟中存在許多變量。有些因素可能引發通脹,有些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而另一些則可以通過簡單手段加以應對。例如,通過聯邦儲備或財政部增加流動性來刺激資產市場,這是一種較為直接且易於控制的解決方案。

政府可能會通過放鬆監管來促進經濟增長,但與此同時也需要避免通脹的過度上升。為此,他們可能會嘗試調控商品價格,以實現這一目標。

隨著經濟周期的復甦,通脹的回歸似乎不可避免。關鍵問題在於,這種通脹是以非周期性、結構性的形式出現(比如人們常提到的 1970 年代那種長期高通脹),還是僅僅屬於正常的商業周期波動,即通脹會在短期內上升然後逐步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實施的關稅並未引發明顯的通脹,這表明關稅並不一定會導致價格全面上漲,因為價位波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關稅的影響。因此,情況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樣明確。

回顧川普上任時採取的類似政策,美金在 1 月的第二周出現了大幅下跌,而債券收益率則因同樣的原因上升。這些現象都具有一定的通脹性特徵,但隨後債券收益率在接下來的 18 個月裡反而逐步下降。這說明市場往往會因為對政策的提前預期而出現誤判。

你提到的一個關鍵點是,大規模關稅政策何時會真正生效?通常,這類政策的實施需要較長時間,可能需要 18 個月到兩年。因此,關稅的提升通常是逐步進行的,而非一次性完成的。儘管許多人認為這些政策會立即生效,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

市場流動性與股票市場趨勢

james connor:2023年和2024年是兩個非常出色的年份,標普500在這兩年中分別上漲了25%到30%,你的投資在2024年表現也十分驚人,收益高達150%。你認為標普500是否可能迎來第三個令人矚目的年份?

raoul pal:

我認為可以從納斯達克的表現中找到答案。納斯達克的走勢有97.5%的相關性是由流動性驅動的,這表明市場的核心動力來源於聯邦儲備和財政部的政策行動,比如財政部的一般帳戶、逆回購操作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此外,各國政府的政策措施同樣至關重要。因此,全球流動性是推動市場的關鍵因素。

如果我們知道,今年有8萬億到10萬億的債務需要展期,而債券市場目前已顯現出壓力,政府就必須注入流動性來緩解局勢。從概率上看,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大量流動性進入市場。此外,川普一向支持高資產價格,這意味著今年股市繼續強勁表現的可能性很大。當然,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甚至比去年更加劇烈,但只要政府繼續展期債務,這種趨勢不會改變。而歐洲、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同樣面臨類似的債務壓力,也需要通過注入流動性來應對。

對於政府來說,首要任務是展期債務,這是維持市場穩定的關鍵。如果債券市場崩潰,整個金融體系就會陷入危機。為此,政府需要注入更多流動性,而這將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府的形象。

nvidia 和市場估值

james connor:你怎麼看待估值問題?比如英偉達,它是當前市場的代表性公司之一。據我所知,它在2024年漲幅高達170%。你是否擔心英偉達或其他公司的估值過高?

raoul pal:

總體來說,市盈率一直在上升。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貨幣貶值的影響。雖然價格不斷上漲,但企業盈利的增長速度通常受限於 gdp 的表現。例如,如果貨幣貶值的速度是每年8%,而 gdp 的年增長率僅為2%,那麼企業的盈利增速可能只有2%甚至更低,假設名義 gdp 增速為5%。這意味著貨幣貶值的速度超過了收益增長的速度,從而導致市盈率持續上升。因此,僅憑市盈率來評估市場可能並不完全準確。

此外,人們可能對 ai 等技術對企業收入的影響存在過高的預期。回顧10年前,亞馬遜的市盈率曾高達600倍,但它依然被證明是一個優秀的投資案例。因此,關鍵在於企業的增長速度,而非單一的估值指標。

總體來看,我認為今年將是一個不錯的年份。市場估值可能會顯著上升。然而,債務展期完成後,流動性通常會趨緊,因為通脹壓力可能重新抬頭。這種流動性收緊往往會引發市場的回調。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可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調整,然後重新進入增長周期。我預計這一周期的估值水平會達到較高的區間,雖然可能不會出現大幅修正,但市場可能會橫盤整理一段時間,或者經歷約15%的下跌。

而在下一個周期中,ai、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火星任務等前沿技術將逐步展現其潛力。這些技術將成為推動新一輪市場繁榮的核心動力,並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完整的泡沫周期。屆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泡沫破裂後市場將如何演變。我認為,這一“黃金牛市”至少會持續到本世紀末。

黃金市場趨勢解析

james connor:那你對黃金的表現怎麼看?

raoul pal:

黃金的表現同樣受到貨幣貶值的影響。不過,與其他資產不同,黃金並沒有技術採用曲線,因此其漲幅通常不會像風險資產那樣顯著。然而,在當前的流動性周期中,各國需要通過貨幣貶值來償還債務,這對黃金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素。

因此,我對黃金的市場前景保持樂觀。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市場周期中,黃金將持續表現良好。尤其是當美金開始走弱時,這將進一步推動黃金的價格上漲。總體而言,我認為當前不僅是一個非常好的黃金市場,同時對大多數風險資產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的市場環境。

未來五年投資與金融機會展望

james connor:

你在許多在線採訪中提到,我們還有五年的黃金期可以抓住機會賺錢。我記得你在談論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話題時提到過這個觀點,你具體指的是什麼?

raoul pal:

作為一名宏觀投資者和分析師,我的職責是展望未來,嘗試預測世界的發展方向。自2000年以來,我一直使用一個分析框架,主要關注債務、通縮人口結構。這套框架幫助我在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中保持正確的方向,並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全球經濟的運行邏輯。

不過,我早期確實錯過了科技崛起的浪潮。當我重新審視時,我發現我們的經濟模式長期以來是由“稀缺性”驅動的。隨著經濟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專業知識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這也是為什麼律師、公證、金融顧問、醫生等專業領域的薪資水平居高不下,因為這些服務的供給有限,而需求卻十分旺盛。

ai 對傳統行業的顛覆性變革

raoul pal:

然而,人工智慧正在徹底改變這一切。ai 的發展正在顯著降低知識的邊際價值。儘管許多人尚未意識到,但知識本身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比如,作為內容創作者,過去建立一家媒體公司可能需要大量資源,但現在已經變得不再必要。類似地,電影製作的成本可能會從一億美金降至五百萬甚至兩百萬美金,這是 ai 降低生產成本的一個典型例子。

在製造業方面,機器人技術的引入正在替代人力。而製造業中最昂貴的部分正是勞動力。那麼,未來是否會完全取代人工?答案是,儘管 ai 確實會導致許多崗位流失,但由於全球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係將有所平衡。

我更關注的問題是,當 ai 開始取代我們時,這對你的業務或我的業務意味著什麼?如果未來人工超級智能 (asi) 出現,這對金融市場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作為投資者,當 ai 比我們更高效、更精準時,我們是否會被取代?金融市場是否會繼續由人類情感驅動,還是會被機器的邏輯和算法接管?

此外,我們現在正生活在軟體正在吞噬世界的革命之中。隨著 saas 軟體的普及,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接近現實。舉個例子,如果你開發了一個完美的平台來提供金融建議,我可以在短短几分鐘內複製你的平台,並調整為符合印度市場法規的版本。這種技術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正在徹底改變行業格局。

ai 技術進步對經濟的深遠影響

raoul pal:

我們在商業中有哪些模式?我們圍繞知識獲得報酬又有哪些模式?這些模式在各個地方都可以擴展。因此,人類總能找到新的謀生方式。我認為,在線社區可能是其中一種,因為人類本質上是社會性生物,他們需要與他人互動和交流。

然而,世界正在以一種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事實上,我們從來不是智力金字塔的頂端生物。如果你觀察人工智慧的發展,去年 ai 的智商從90提升到了157,幾乎翻了一番。如果明年再翻一番,它的智商將達到300,超過任何人類的智力記錄。而接下來的幾年裡,它可能繼續翻倍,達到600、1200甚至更高。

我們並不完全理解這些變化將如何重塑世界,當我們進入這一劇烈變革的時代,社會可能會經歷動盪。但與此同時,這也將帶來巨大的機會——只是這些機會可能以我們尚未了解的形式出現。

2030 年前的財富積累策略

raoul pal:

在我看來,如果全球經濟仍然依賴債務滾動、貨幣貶值並推動資產價格上漲,那麼我們就應該抓住這一窗口期,儘可能多地積累財富。當我們進入2030年代初期,世界將以一種我們難以理解的方式發生變化,甚至傳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可能都不再適用。到那時,我們需要足夠的財富和安全感來應對未知的商業環境,因為我們甚至無法預測未來的商業模式會是什麼樣子。

這種高度的不確定性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巨大的壓力,但我們正處於歷史上最大的宏觀風險投資機會之中。尤其是在技術和加密貨幣領域,這些領域正處於技術採用曲線的關鍵階段,與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趨勢密切相關。可以說,我們實際上是在投資自己的沒落,但這也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機會。儘管其中會有周期性波動和風險,但這將使我們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變化。

大學生如何規劃未來職業發展?選擇職業時如何應對行業變化?

james connor:你會給大學生什麼建議?

raoul pal:

首先,在選擇職業時,最好進入那些順勢而上的行業,而不是逆勢而行。我當年選擇進入銀行業,專注服務對沖基金。那是90年代,金融泡沫達到頂峰,也是對沖基金髮展的黃金時期。我抓住了兩個重要的長期趨勢,成就了我的職業生涯。反觀現在,如果你選擇金融或諮詢行業,就會面臨逆風,因為這些領域的許多崗位可能會被人工智慧等技術取代。因此,我建議選擇那些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行業,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加密貨幣。

此外,我還建議年輕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可以多旅行、探索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因為在一個機器主導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技能是“人性化”。這種經歷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而人際交往能力將在未來變得極為關鍵。我相信,越是能展現人性化特質的人,就越有可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未來的商業模式將發生巨大轉變。

如果你想進入商業領域並且目標遠大,那就選擇那些每年增長率高達100%的行業。這些行業充滿機會,值得投入,而那些增長停滯的行業則不建議進入。當然,如果你想開一家餐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餐飲是人類體驗的一部分。同樣,旅遊和旅行等領域也體現了人類體驗的核心價值。

總結來說,要麼選擇與人類體驗密切相關的行業,要麼投身於技術領域。儘量避免那些既不具備增長潛力、又缺乏人性化價值的中間地帶,因為它們的前景已經不再明朗。

全球金融穩定面臨的潛在風險

james connor:總的來說,你對美國經濟、美國市場以及比特幣都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但如果要談一個許多人忽略的潛在風險,你認為會是什麼?畢竟,當市場出現25%或30%以上的大幅回撤時,往往是因為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如果存在這樣的風險,你覺得會是什麼呢?

raoul pal:

我認為,歐洲政治體系的潛在解體可能是一個被忽視的重大風險。我們觀察到,許多國家的政治體系正在逐步否定傳統的政治人物,這種趨勢在加拿大等國家也開始顯現。這是否會迫使歐盟本身發生結構性變化?而這種變化又會對全球貿易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卻很少有人深入思考。相比之下,像一些經常被提及的,它們屬於“已知風險”,並不是我最擔心的。

事實上,當面對這些危機時,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應對策略幾乎都是通過大量印鈔來解決問題。不管是中國經濟崩潰、中國入侵台灣、另一場全球疫情,還是歐洲陷入混亂,解決方案似乎總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減少極端負面事件的可能性(即“左尾風險”)。回想一下,最令人震驚的事件莫過於全球在兩到三個月內因疫情全面停擺。市場的反應如何呢?雖然短期內出現了大幅下跌,但很快就因政府注入巨額資金而迅速反彈。這一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中都被證明是有效的。

因此,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全新的金融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投資者被迫持有風險資產,因為政府通過注入流動性有效地消除了長期的下行風險。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不會經歷波動。比如,在流動性不足的年份,納斯達克可能會下跌30%,長期資產甚至可能下跌更多。但這種回撤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政府會再次採取行動注入流動性,推動市場復甦。

歡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訂閱群: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帳號: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帳號:https://www.gushiio.com/DeFlow_Intern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300.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