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加密市場:炒作、錯誤信息和被忽視的實際效用價值
投資者應關注基本面而非短期噱頭,以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撰文:henri
編譯:白話區塊鏈
在當今加密市場這個充滿狂熱與炒作的“蠻荒之地”,噱頭往往蓋過了邏輯。從市場估值來看,那些由名人和網紅站台的項目,往往比那些默默構建生態基礎、創造實際收入的項目更受追捧。作為一名專注於打造有影響力的軟體,而非追逐市場泡沫的技術開發者,我邀請你暫時放下市場喧囂,一起探討加密項目的真正價值。
1、炒作大於實質
看看 ripple(xrp)、dogecoin(doge)、cardano(ada)和 trump 這些 token。截至 2025 年 2 月 2 日,它們的市值分別達到了 1660 億美金、440 億美金、310 億美金和 210 億美金。這些數字營造出一種巨大的價值和前景假象。
然而,這些 token 中的許多在設計之初,除了一個吸引眼球的概念外,並沒有太多實質內容。例如,xrp 一直深陷爭議,其中心化問題也備受質疑,讓人不禁思考,它的實際使用場景是否真的匹配其市值。最近曝光的法庭文件顯示,ripple 與金融機構及企業簽訂了超過 1700 份 xrp 交易協議,這一細節為其商業運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雖然 xrp 社區的一些人將此解讀為利好,但這些協議本質上只是商業交易條款,在項目如此龐大的估值面前,實在算不上什麼突破性成就。
噱頭十足,實質仍未兌現
備受矚目的 trump token 並非憑藉技術創新崛起,而是依靠名人效應,這正體現了市場情緒如何推高一個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 token 估值。短短几天內,其市值便飆升至 700 億美金,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出原本更具信譽或實際用途的項目。
2、真正的項目在撐起行業
與那些炒作至上的 token 不同,擁有實際應用、每天被廣泛使用的協議 token 講述著另一種故事。尤其是在以太坊生態中,那些推動加密行業技術進步的核心項目,才是真正的建設者。
以 uni 為例,它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uniswap 的 token,uniswap 處理著龐大的交易量,是行業領先的 dex。再比如 aave,這是目前最大的去中心化借代平台,直接支持用戶借代資產,並通過手續費和利息創造收入。類似地,arbitrum(arb)、optimism(op) 和 starknet(strk) 這些二層網絡解決方案通過減少擁堵、降低成本來擴展區塊鏈網絡。其中,starknet 在零知識證明領域開創了前沿研究,這些項目背後是一群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歷經多年努力,才打造出如今的尖端技術。然而,這些推動行業發展的項目,它們的總市值加起來仍遠遠不及 xrp。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 lido(ldo)、ethereum name service(ens)、curve(crv) 等技術先鋒。這些協議不僅支撐著重要的基礎設施,還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持續的開發進展,以及每天依賴其功能的用戶群體。
相比那些僅靠媒體熱度推高估值的項目,這些協議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基石。它們推動交易執行、智能合約運作,並引入創新的金融產品。然而,與那些缺乏實際價值、完全依賴市場炒作的項目相比,它們的市值卻依然微不足道。
3、信息與媒體的作用
這種非理性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信息的不對稱——或者說,大眾獲取的信息過於片面。許多投資者容易被表面的數據和流行詞彙所左右,而缺乏深入分析的渠道,難以區分真正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與純粹依賴營銷炒作的 token。
主流媒體往往聚焦於吸引眼球的數字,甚至傾向於用負面視角解讀,而很少深入探討這些 token 背後的真實應用場景。最終,這種信息鴻溝使得那些品牌包裝強大但缺乏實際支撐的項目更容易受益,而真正有技術實力和長期價值的項目則被忽視。
當媒體傾向於炒作噱頭而非關注實際價值時,指責它變得輕而易舉
普通投資者看到 xrp 高達 1660 億美金的市值,或 doge 的 440 億美金估值時,可能會誤以為這些數字代表著某種非凡的技術或金融創新。而同樣的投資者卻往往忽視 uni 或 aave,並非因為這些項目缺乏實際價值,而是因為圍繞它們的敘事不夠吸引眼球,缺乏炒作的噱頭。
當大眾難以獲取關於這些項目的深入分析時,市場就會被炒作和投機所主導。這使得市場在那些關注基本面表現的人眼中,顯得越來越非理性。
4、實際應用常被忽視
真正創造收入的項目往往被用枯燥的技術術語報導,而無法像“市值突破 1660 億美金!”這樣的新聞標題一樣引發市場熱情。
這導致了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即便某些項目缺乏真正的用戶和應用場景,它們仍然能憑藉炒作和爭議占據話題中心。而那些默默支撐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的項目,則成了加密行業中被忽視的無名英雄。它們每天處理數百萬美金的交易,推動去中心化借代發展,並持續降低用戶成本。然而,這些對加密經濟體系至關重要的貢獻,卻很少被主流媒體關注。
這種對真正有實用價值的 token 的低估可能帶來深遠影響。投資者可能將資金誤投於那些無法兌現長期承諾的項目,而市場若由炒作而非實際表現驅動,將導致劇烈波動,甚至催生投機泡沫。因此,行業迫切需要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更深入的調查性報導,以數據驅動分析,而非一味追求吸引眼球的炒作內容。
5、小規模卻具備真實影響力
gmx 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儘管它的知名度不高,卻真正提供了實際應用和穩定收入。在一個充斥著誇大敘事的市場中,gmx 以其真實的使用場景脫穎而出。
與所有真正的區塊鏈項目一樣,gmx 的協議數據完全公開,所有交易和運營情況都能實時透明可見,這正是其價值的最佳證明。
gmx 在 dune 上的數據面板
gmx 已穩定運營三年,默默建立起堅實的聲譽。其年費收入接近 1.3 億美金,這清楚地表明了交易者對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高度依賴。該協議會從交易費用中提取 27%,相當於每年實際收益約 3510 萬美金,而其當前 1.8 億美金 的市值意味著市盈率(p/e ratio)僅 約 5.1。
按照傳統市場標準來看,5.1 倍的市盈率 處於相對合理甚至偏低的水平,尤其是考慮到區塊鏈技術的巨大增長潛力。這一估值與那些缺乏可持續收入來源、但市值卻被炒作推高的項目形成了鮮明對比。
除了財務數據之外,gmx 的技術實力更進一步印證了其價值。該項目構建了一套高質量的 開原始碼庫,受到業內廣泛認可。許多項目曾嘗試復刻(fork)gmx 的代碼,但由於缺乏 gmx 一貫的穩定表現和社區支持,最終只能依賴社交媒體炒作來維持估值,甚至能獲得相似的市場認可。
gmx 以其真實且可衡量的應用價值,以及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成為了一個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資產,在充滿非理性炒作的加密行業中獨樹一幟。
6、展望未來
就在幾天前,新一屆美國政府正式上任,並釋放出支持加密貨幣的信號,為行業帶來了更為友好的監管環境。這一政治變革正是回歸基本面的理想契機——重視實際應用與技術創新,而非單純依賴投機炒作。當前,投資者和開發者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這一友好的環境下推動整個加密生態的可持續增長。
一個健康的市場,理應讓兼具實際用途與持續發展的項目獲得最高的估值。然而,在媒體敘事尚未完全轉變之前,加密市場仍將呈現鮮明的對比——那些依靠炒作的“偽”項目短期內或許能享受膨脹的市值,而真正支撐去中心化應用與金融體系的項目,則在幕後默默夯實未來經濟的基礎。
對於投資者而言,超越市場噪音,深入研究數據——如交易量、手續費收入、用戶增長等核心指標,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哪些 token 真正具備長期價值。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媒體與分析師也需要承擔起責任,提供更清晰、更客觀的視角,幫助大眾區分短暫的炒作與可持續的增長,讓市場向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
歡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訂閱群: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帳號:https://www.gushiio.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帳號:https://www.gushiio.com/DeFlow_Intern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