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佬千萬年薪挖角的 deepseek 95 後,走向大模型舞台中央

他們契合了他們的時代。

作者:饒富英,深網騰訊新聞

被大佬千萬年薪挖角的 deepseek 95 後,走向大模型舞台中央插图1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deepseek整個春節期間如火如荼背後,是一群“高深莫測的奇才”(openai前政策主管jack clark評價)。

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曾在36氪的採訪中,給出了這一群員工的大致畫像:“都是一些top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沒畢業的博四、博五實習生,還有一些畢業才幾年的年輕人。當下ai圈的從業者,名校、高學歷已成標配。

《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創業者人群畫像報告》顯示,ai創業者呈現高學歷、年輕化的特點,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70%,他們分別來自於全球400多所高校,其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領先。

此外,ai人群中的95後站在了舞台中央。美國麥克羅波洛智庫於2024年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人才追蹤調查報告》指出,在美國的30餘家備受矚目的華人初創ai公司中,95後創業者占據一半,包括“天才少女”郭文景、身價超10億美金的alexander wang等。

而在國內,deepseek-v2的關鍵研發者羅福莉、面壁智能cto曾國洋、波形智能創始人姜昱宸等也皆為95後。

“中國勞動年齡的‘95後’人口約2億人(17— 29歲),‘95後’年輕人才成長於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生活富足,更傾向工作發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 rdquo;《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報告指出。

由此可見,95後之所以能在大模型的浪潮中,成為中堅力量走向舞台中央,並不偶然,這與時代大潮和個人的選擇緊密關聯。

聚光燈下的天才少年們

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大模型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94.16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突破700億元,發展勢頭強勁。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強調ai在數字經濟中的重要性,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模型和ai是當下的明星賽道,近兩年的入局者可謂適逢其時。

眾所周知,ai作為門檻高的行業,入局者需要絕對的“硬實力”。縱觀近幾年,走近ai大模型圈聚光燈下的年輕人,大多有亮眼的學歷和強悍的技術實力。

前段時間網傳小米以千萬年薪挖角的羅福莉,便是大模型圈的明星。其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後保研至北京大學計算機語言研究所。

碩士畢業後,羅福莉通過“阿里星項目”加入阿里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負責alicemind開源項目,並主導開發了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 ldquo;阿里星項目”是阿里校招的最高級別,每年平均錄取人數不到20人,錄取比例不足1%。在阿里的宣傳當中,“每一屆阿里星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早在2019年,羅福莉便因在一年內發布了8篇頂刊論文(其中2篇一作)登上了熱搜榜,其提出的詞義消歧方法和文本風格轉換框架推動了nlp技術的發展。

2022年,羅福莉離開了阿里,加入幻方量化,從事深度學習相關策略建模和算法研究。隨後,她又跳槽至deepseek擔任深度學習研究員,參與deepseek-v2研發。

羅福莉的成名既有時代際遇因素,也離不開她個人強大的專業能力。和她同樣被譽為“天才少女”,還有pika的創始人郭文景。她高中就讀於杭州二中的競賽班,其母親郭曉莉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父親郭華強是浙江信達雅公司的實際控股人。

高一時,郭文景就獲得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省賽區)一等獎,後來她連續兩年參加美國國家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公開賽,皆奪得冠軍。

2016年,郭文景成為浙江省第一個被哈佛本科提前錄取的學生。在史丹福大學讀博期間,郭文景發現如今市場上的各類ai產品使用起來都過於繁瑣,於是她毅然決定從斯坦福輟學,創立pika labs,旨在打造一款讓視頻創作更簡單的ai工具。

矽谷的投資人們聞風而動,一年內pika完成了b輪融資,總融資額達到1.35億美金,公司估值翻倍至4.7億美金。公司創立半年後,郭文景便推出了pika1.0,可供用戶“零門檻”生成和編輯3d動畫、動漫、卡通和電影等不同風格的視頻。

該產品推出當天爆火國內外科技圈,連帶著走紅的,還有郭文景父親的公司信達雅——8天連拉6個漲停板,公司總市值達到83億元,創下新高。為此公司還特意發公告澄清並未投資pika,“父憑女貴”的故事為人們所樂道。

不僅僅是羅福莉和郭文景,在ai圈,天才少年比比皆是。曾國洋,8歲自學編程,奧賽冠軍保送清華,一度被外界譽為“天才少年”。

大學期間,曾國洋加入了清華大學的nlp(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成為最早一批的大模型研究員,後以骨幹身份加入悟道·文源中文預馴化模型團隊。2020年,他作為主力成員,和團隊一起研發出國內首箇中文大模型cpm-1,引起業內熱議。

畢業後,他和導師劉知遠聯合成立面壁智能,出任cto,這一年他24歲。2024年5月,曾國洋領導團隊研發出模型“minicpm”,被業界譽為“性能小鋼炮”。

他們契合了他們的時代

不僅僅是這些已經成名的95後,與ai相關的創業領域也在不斷湧入95後的新面孔。

波形智能的創始人姜昱辰,95後的她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專業的博士。其公司創立不到一年,她的公司開發出由weaver驅動的網文ai寫作產品“蛙蛙寫作”。上線一年,該產品註冊用戶超30萬,生成近200億字數的文本,付費用戶平均每天使用時長超6小時。

還有在3d大模型領域發力的宋亞宸,98年生的他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先後在商湯科技、minimax工作,年僅25歲創辦3d大模型公司vast,成立一年半內,vast成為該領域的頭部企業,占據超70%的市場份額。

專注於光子計算晶片的光本位亦由兩名95後聯合創立。創始人之一熊胤江是芝加哥大學計算科學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另一聯合創始人程唐盛則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他們二人的創業方向,選擇了ai算力晶片,服務於大模型時代的ai推理和ai訓練場景。

不僅是國內,從全球範圍來看,95後學霸有成為中流砥柱的趨勢。曾轟動一時的人工智慧公司scale ai,因獲得7輪融資、估值千億而成為業內的ai初創神話。其背後的掌門人alexander wang 97年生,5歲他開始接觸編程,18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大一暑假輟學創立scale ai。

如今,scale ai成為全球領先的ai數據服務商。alexander wang本人也躋身全球30歲以下最富有的人榜單,成為了矽谷最年輕的創業巨頭之一。年僅27歲的他,身價已經超過10億美金,更有人評價他為“下一個馬斯克”。

95後群體被描述為自信、樂觀、有創造力、勇於挑戰的一代,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盲從,強調個體差異,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態度。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95後較早接觸信息社會,推崇新技術,也具有敏銳的洞察和創造力。

linkedln領英曾對一線以及“新一線”城市的數千名不同世代職場人的職業態度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95後對新興行業的接受度比80/90後高,尤其對高端科技行業,包括大數據、雲計算、ai、機器人等領域感興趣。

一名ai領域的獵頭告訴《ai光年》,從招聘情況來看,企業需求集中在少數有相關實驗室的院校中,實驗室里的博士生會比較吃香。該獵頭認為,目前國內急需算法預訓練人才,大部分企業會直接從核心實驗室招聘。而目前已開設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多為國內的頂尖學府。

不過,“學歷只是敲門磚,能力才是鐵飯碗”,作為一個本就門檻高的行業,學歷和智識或許只是第一步。deepseek的用人觀也與此相契合,創始人梁文峰對36氪表示,deepseek團隊的主要成員是top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尚未畢業的博士生。除院校外,deepseek還非常看中候選人的競賽成績以及創新性。

羅福莉和曾國洋也都曾公開表示:個人喜歡有挑戰性的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工作,長期處於舒適區意味著難得到成長。

智譜ai創始人張鵬則告訴《ai光年》,其招人主要看中兩點: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ldquo;起點很重要,但起點只代表過去的積累,未來的成長空間取決於學習能力。& rdquo;張鵬透露,面試時會考察面試者在技術領域和商業領域掌握信息的速度和質量。

未來已來,在ai舞台上,已經走向舞台中央的 95後將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1105.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