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返鄉,我看到了縣城ai的真實景象
文|矽基研究室,作者|kiki
在被deepseek刷屏的整個春節假期里,遠離大城市之外的縣城飯局裡,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杭州企業成了飯桌上人們熱議的新話題。& nbsp;
“矽谷恐慌”“英偉達股價帶頭跳水”…..在短視頻等一系列的信息轟炸下,今年春節,社交媒體上湧現出一股“教老家父母學用deepseek”的新浪潮,這些年輕人將自己稱為“賽博孝子”。& nbsp;
但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當這屆年輕人手把手教父母學用deepseek時,父母的手機里已“躺”著豆包、即夢等諸多ai應用,甚至不少人發現自己的長輩們已熟練運用和掌握ai繪圖等各類玩法。
在部分縣城,ai創業也已經在興起,不少朝九晚五的年輕人利用閒暇將ai做成副業,也有不少創業者嘗試ai婚攝、ai自習室、ai電商、ai數據標註等業態。& nbsp;
這是ai的另一個世界——沒有openai,沒有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也沒有自帶光環的精英人才,隨著ai逐步走向應用和落地,廣袤的下沉市場也因ai迎來重塑與變革。
我教父母學ai,卻發現父母比我沉迷
由chatgpt引發的大模型熱潮邁入第三年,不少年輕人在這兩年返鄉中漸漸發現,ai正成為縣城“銀髮人群”的新搭子。
yoyo是一位ai產品經理,從去年春節開始,她就發現,父母不僅對ai圈的大事十分了解,還會主動學習一些專業術語,這兩年每次回家,父母都會詢問她關於市面上最新ai應用的玩法,yoyo也會教他們如何優化提示詞等。今年春節,隨著deepseek的爆火,飯局中有更多長輩向她詢問起ai應用的發展,當yoyo手把手教他們使用deepseek時,卻驚訝地發現長輩們的手機里已經有了豆包、即夢、kimi等不少ai應用,甚至有的還是深度使用者。& nbsp;
某大廠程式設計師桃子也發現,自己熱愛釣魚的老父親早已經不用百度搜索了,取而代之的是kimi。特別在今年春節期間,不少網友在給父母安利ai的同時,發現ai應用已經滲透進父母的日常生活。& nbsp;
deepseek爆火下,ai應用破圈 圖源:小紅書
談及ai應用下沉銀髮人群的原因,yoyo認為有兩點:“一個是現在的ai應用功能和交互進化很快,很多ai應用也推出了適用於長輩的極簡版。& rdquo;“矽基研究室”發現,例如字節豆包、騰訊元寶等ai應用的語音提問、自動朗讀等功能都降低了銀髮人群的使用門檻。
圖源:騰訊元寶官方
除此以外,另一個原因則是ai滿足了一部分中老年人的情感陪伴需求,yoyo就曾將自己製作成“智能體”,父母可以通過這一智能體和自己對話和聊天。& nbsp;
還有的“銀髮人群”則會通過ai製作自己的回憶錄、換裝圖片或視頻等,ai的高擬人化設計能在多輪對話中給予中老年人一定的情緒價值。yoyo告訴“矽基研究室”,銀髮人群因為活躍度高、購買力強,也一直是ai應用的增量人群。
questmobile數據就顯示,截止到2024年9月,銀髮人群月活躍用戶達到3.29億,每月人均使用時長為129小時,他們觸網的廣度和深度一直都在持續攀升。“矽基研究室”還注意到,一些地方老年大學或線上平台也在開設相應的ai課程,加速ai普及。& nbsp;
圖源:questmobile
縣城ai創業,圍繞剛需做生意
天才創業、agi夢想,這是ai明星創企們普遍的創業敘事,以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為例,這位出身浙江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本土創業者,以年輕化的團隊和極致的效率,成為攪動中美大模型競爭的一條“鲶魚”。& nbsp;
但這些自帶光環的故事,都距離縣城的ai創業者太遠了。& nbsp;
2023年年底,在山東某四線城市成立一家ai寫真館的明仔,將自己的創業故事形容為“一群土老帽創業”。從事結婚攝影多年,明仔在2023年初接觸到ai,本著對技術的好奇,嘗試了包括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ai繪圖應用。由於婚禮攝影有淡旺季,接單並不固定,明仔一開始只是將ai繪圖作為副業,比如給朋友做一些產品設計圖,線上承接一些ai換裝和簡單的商拍,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nbsp;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嘗試將ai融入婚紗攝影,由於風格多樣,意外收穫了客戶的好評,在調研當地攝影寫真市場後,他發現很多縣城新人、寶媽、家庭等都有拍照的習慣,但往往苦於當地拍攝的模版化和同質化。於是,明仔索性拉上同學,在當地成立了ai寫真館。由於ai寫真新穎的概念,且價格也比普通照相館低,不僅提升了明仔婚禮旺季的收入,也有效拓寬了客源。& nbsp;
不過,正如明仔所說,在縣城利用ai創業,最重要的是要賺剛需生意的錢。“婚慶、教育、醫療,這些都是縣城人最關心的”。
與教育強相關的ai自習室也成了縣城ai創業的又一熱門風口。以江蘇揚州某縣城為例,“矽基研究室”發現,不到兩年內,誕生近10家ai智能自習室,這些ai自習室分布在學校周圍,商業模式主要為售賣ai學習機、定製線下課程等,而ai自習室的興起也正是抓住了縣城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nbsp;
下沉世界,也沒有ai神話
不過,即便有看得見的流量、用戶規模和剛需生意機會,但縣城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ai生態一樣,經歷了從技術火熱到祛魅,在下沉世界裡,也沒有什麼ai神話。& nbsp;
yoyo提到,在家鄉縣城,即便許多中老年人對ai興趣濃厚,但也有不少因沉迷ai視頻而陷入“新型騙局”。此前就有不少媒體披露“ai視頻老年賽道”的致富經,不少人通過ai數字人批量製作視頻,吸引中老年用戶,引流獲客的同時,帶貨三無保健品。& nbsp;
而不少ai應用在推廣早期,也會採取強運營的激勵政策,這些興趣化的運營手段在刺激長輩使用的同時,也會引發新的爭議。& nbsp;
縣城ai創業,同樣也沒有什麼造富神話,明仔認為,賺錢的風口已經過去了,現在就是老老實實“普通人賺普通人的錢”。以ai寫真為例,儘管給明仔帶來了新的生意機會,但也只是引流的手段。明仔知道,在縣城,他做的是口碑和回頭客生意:“這裡理想的生意就是從結婚到生娃,最好能儘量承包每一個客戶的關鍵人生階段,這看的當然不是ai,而是服務和審美”。& nbsp;
ai自習室在縣城也在經歷新一輪的洗牌與內卷。前述縣城一位ai自習室“督導老師”提到,ai自習室的概念已經沒有那麼新穎了,在很多縣城甚至是遍地開花。據“南風窗”披露,不少ai自習室實際上只是披著ai的皮,實際上是“賣機器的托兒所”。& nbsp;
而從城市到縣城,當ai的風颳到縣城市場,ai的滲透和普及仍在加速,早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沉市場就是巨頭和創業者無法忽視的“淘金地”,ai時代也毫不例外,但巨頭們折戟的故事也早已印證了,技術對下沉市場的改造和重塑依舊要靠技術對用戶場景的理解,以及更適合本地的新商業模式。& nbsp;
正如一位行業人士曾經感嘆的那樣:“下沉市場看似大海,其實是淺海,並不好做。& rdquo;這句話在ai時代也同樣適用。
參考資料:
1、南風窗:收費上千上萬元,ai自習室泛濫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