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棄郁·全球智庫報告解讀》展望2025:全球經濟政治發展趨勢解析

《徐棄郁·全球智庫報告解讀》展望2025:全球經濟政治發展趨勢解析插图

今天我們聊的話題也有新的一年有關,那就是對於2025年世界的展望。在2024年,大家公認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美國大選,到去年11月這個不確定因素確定了,川普當選,上個月開始了他的第二任期。那2025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川普本人。至少現在絕大多數智庫、研究機構都是這麼認為,它們在分析和預測的時候都把川普可能導致的變化放在一個首要的位置。

但我這裡也想告訴你,即使不考慮川普的個性和影響,其實世界也走到了某種十字路口,各種變量集中在一起,越來越走到一個要求進行方向性選擇的地步。比如說,地緣政治格局是進一步向對抗、戰爭方向發展還是向緩和、和平方向發展?現在無比火爆的人工智慧將帶著世界走到哪裡?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是會繼續還是逆轉?世界經濟的復甦能不能持續?實際上,2025年的情況將使我們更好地看清楚這些重大問題的趨勢。

好,那2025年世界的整體情況到底會是什麼樣呢?從全球主要智庫來看,它們一般喜歡在年底年初,對新的一年進行展望。現在這一類的報告基本上都出來了,今天我們就通過梳理這些報告,對2025年的總體情況進行一下展望。首先我們來看一下2025年的世界經濟走向。

一、2025年世界經濟如何走?

對於2025年的世界經濟,我先說一個整體的印象,那就是全球主要智庫基本都表現得比較謹慎,既不樂觀,也沒有怎麼悲觀。我這裡先居間幾個預測數據,這些數據不是來自智庫,而是來自一些權威的國際組織,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世界經濟的增長率是3.2%,和2024年持平。經合組織預測,2025年世界經濟成長率是3.3%,比2024年高0.1%,基本上也差不多,其中美國經濟增長2.4%,低於2024年的2.8%,歐盟經濟增長1.1%,高於2024年的0.9%。但經合組織預測,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增長率會下降到0.7%(我這裡插一句,德國中央銀行自己的預計更加悲觀,只有0.2%)。同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可能也會略有放緩。與此同時,全球債務水平可能大幅上升。

這些數字實際上粗線條地畫出了2025年世界經濟的大概。總的來說,世界經濟整體上仍然是一個緩慢前行的狀態,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從智庫報告來看,它們的預測基本上也沒有偏離這個方向。

牛津經濟研究所就有一篇報告預測2025年宏觀走勢,題目叫做《2025年關鍵主題:全球韌性讓位於不確定性》。這篇報告篇幅很簡短,只有6頁,但它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它強調2025年的世界經濟表面上看仍然保持穩定。就像我們前面講的gdp增長率,基本上和2024年差不多。但在底下卻是暗流涌動,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和中國的抵抗將使世界經濟流動的阻隔更大,貿易流的部分中斷、價格波動和各種政策工具為2025年世界經濟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報告認為美國經濟會保持強勢,但其他發達經濟體國家表現一般。報告說,各種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現在的發展態勢不錯,雖然川普上台會大幅度增加關稅,但2025年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可能受影響並不大。因為他不可能一下子把關稅提高到位,應該是逐步增加,而且還涉及一些立法,這也需要時間。在這種情況下,2025年川普關稅的負面影響可能來不及充分體現,美國經濟依然強勢。

但相比之下,其他發達經濟體(比如歐洲)的表現可能要弱得多。報告說,這裡不光是因為經濟本身的問題,還有一些美國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如果川普在中東冒險,對伊朗極限施壓,最後導致全球油價高漲,那麼石油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的歐洲就會非常被動。另外川普還會施壓歐洲進一步提高軍費。這是怎麼回事呢?我這裡稍微插幾句:美國主導的北約有一個軍費開支標準,那就是軍費要達到gdp的2%,但不少歐洲國家的軍費長年沒有達標,所以美國一直指責這些國家不出力,光搭便車。俄烏衝突爆發以後,很多歐洲國家的軍費都上來了,但還有幾個國家沒有達標。川普對這個事情非常在意,不光表示要重點敲打那幾個沒達標的國家,還說要把北約的軍事開支標準從2%進一步往上提。這樣一來,很多歐洲國家的軍費開支可能會進一步上升,財政方面的壓力也會增加。所以報告說,2025年美國的經濟強勢某種意義上是以犧牲其他發達國家的利益為代價的。

再看第三點,全球通脹溫和回落,但美國通脹壓力較大。報告說,2024年全球通脹呈現溫和緩解的趨勢,預測2025年也是同樣趨勢。但美國的情況會不一樣,因為經濟強勢,再加上川普政府可能大幅提高關稅,同時財政政策上進一步寬鬆(也就是政府進一步花錢),所以美國的通脹壓力2025年仍然會比較大。那這種全球通脹溫和緩解會導致什麼結果呢?報告說,那就是很多國家的央行有比較大的空間降息。應該說,這一點很清楚。不過你注意,講到這裡報告又有個轉折,說貨幣政策雖然有比較大的實施空間,但實施的效果很可能不理想。

這就是報告的第四個觀點。2025年刺激經濟的政策主要取決於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為什麼呢?報告說,主要是因為貨幣政策(比如像央行降息)大家都有預期,已經被市場提前消化了,所以效果不會明顯。而對於財政政策,市場的預期並沒那麼明確,更重要的是2024年是大選年,很多國家已經是新政府執政,所以2025年各國在財政上出台新措施的可能性很高。總之一句話,報告認為2025年刺激經濟主要靠財政,而不是靠央行的貨幣政策。

講到這裡,你會發現,這篇報告講得比較粗線條,但還是給出了一些相對確定的趨勢。不過我們更關心的,肯定還是中國自己的經濟趨勢。這方面牛津經濟研究所也有一篇報告,專門分析2025年中國的宏觀經濟,題目叫做《2025年中國經濟關鍵主題:政策推動下的“半滿杯”經濟》。這個“半滿杯”我們一會兒再解釋。

這篇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在2025年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通貨緊縮壓力,報告說它們對中國通縮最新的預期比之前的略有緩解,之前通脹率預測只有0.2%,現在是0.4%。但整體上看,通縮壓力仍然是2025年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第二是國內消費不足的壓力。報告說,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的零售好於預期,一些政策支持(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等)也開始發揮作用,但2025年中國的總消費量仍然處於緩慢恢復的狀態,消費不足將是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另一個重要挑戰。第三個挑戰就是外部不確定性,主要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報告對這一點沒有展開談,不過我這裡可以提供一個世界著名投行高盛的觀點,高盛認為川普政府可能把中國商品進口關稅平均提高20%,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0.7%的拖累。不論這種估計是不是準確,這種壓力應該說還是非常明顯的。

講完了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牛津經濟研究所的這篇報告也指出,中國經濟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積極趨勢,那就是2025年政策投入會顯著增加。報告說,從2024年9月到12月,中國應對經濟壓力的政策力度正在迅速加大。按這一趨勢,2025年不僅貨幣政策將持續為經濟提供刺激,更重要的是財政開支也將進一步擴大(牛津經濟研究所估計可能增加8%以上)。與此同時,中國還將保持對相關製造業的投入,以確保工業競爭力,特別是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等行業仍將保持領先的地位。

講到這裡,報告題目中“半滿杯”的意思實際上也很清楚了。那就是2025年中國經濟屬於挑戰和機遇並存,就和半杯水一樣,你可以悲觀一點,把它看成是半空的,也可以樂觀一點,把它看成是半滿的。目前情況下,可能更應該看成是“半滿”的。

講到這裡,我們涉及到的對象都是國家和地區。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那智庫報告有沒有分析2025年行業發展的呢?坦率地說,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顆粒度那麼細的預測分析,不過對於未來中長期的行業發展,還是有報告談到的。全球諮詢行業的龍頭–麥肯錫公司下屬的全球研究院,2024年12月出台了一份報告,題目叫《圖表中的2024年》,其中就涉及這種前瞻性的行業預測。這篇報告認為,未來十幾年內,世界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些成長性行業,這些行業將重塑世界經濟。那到底有哪些行業領域呢?這篇報告一共列了18個,從人工智慧、雲服務、電動汽車,等等,一直到核電站。根據它的預測,到2040年,這18個行業領域將產生29-48萬億美金的營運收入,其中的利潤達到2萬億-6萬億美金。當然,這些行業領域在營收和利潤規模上還是很不一樣的,我把它們各自的情況都放在ppt上,你可以看一下,有沒有你所在的、或者說你關心的行業領域。

 

 

好,到這裡,關於2025年世界經濟的展望基本上就講完了。但說實話,這只是就經濟而論經濟的,你也知道,當前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經濟和技術都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強大影響,在很多情況下地緣政治往往是最關鍵的變量。所以我們展望2025年,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搞清楚2025年地緣政治形勢的發展趨勢。

好,我們接著看第二部分內容。

二、2025年地緣政治形勢如何?

報告的第一條就是講川普的。它說,有些人認為2025年川普上台以後,因為他那種“美國優先”的做法,會導致西方世界出現巨大的分裂和衝突,但實際上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相反,2025年川普政府的強勢將在西方世界得到體現,很多政府和政治力量都會順著川普來。講到這裡,報告的語言就比較尖刻了,它說,歐洲多數國家的政府(當然也包括一些非歐洲國家)在2025年中要麼是衷心歡迎川普上台,要麼假裝歡迎川普上台。歐洲對川普連任的反應是先發制人地投降,然後再進行小心謹慎地討價還價。而從總體上看,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西方國家都會顯示出對川普的順從。這樣做的一個結果是,到2025年底,西方七國集團在很多問題上的立場將從現在的中左翼演變成右翼,對於氣候變化、世界糧食安全這些全球性問題將失去大部分興趣。你看,這個判斷就比較有意思。

另外一條重要預測是關於俄烏衝突的。它明確指出,2025年在川普的斡旋下,俄烏之間能夠實現停火。但這種停火只是准和平。因為雙方都不認為這是最終的解決方案,所以都會重整軍備和經濟,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關於中東形勢,報告的預測是,以色列和伊朗將繼續對抗,但局勢總體上是可控的。以色列的打擊對象仍然是伊朗的代理人,而不會像許多人預判的那樣直接打擊伊朗核設施。在伊朗方面,2025年將是它的核計劃持續推進的一年,但伊朗不太可能宣布自己是核國家。換句話說,雙方在2025年進行攤牌的可能性不大。

而我們最關心的中美關係,報告當然也作了專門的預測。它認為,2025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主要是關稅戰)不可避免,但形勢依然可控,而且這種摩擦也伴隨著兩國的互動和談判。到2025年底,中美之間結束貿易摩擦的談判將取得進展,而且中美也明白所謂“脫鉤”只是相對的、部分的,而不是真正的利益切割。

講到這裡你也會發現,這篇報告對2025年的政治外交(或者說地緣政治形勢的)預測總體上屬於中性的,一方面明確承認負面趨勢,另一方面又認為它們不會突破底線。

有意思的是,這篇報告在給出外交政策方面的十大趨勢以後,還附加了兩個“彩蛋”,是關於技術的兩項預測。第一項是關於人工智慧的,話很短,我就直接念了:它說“人工智慧泡沫部分破裂,導致極其昂貴的 ai 公司市值大幅損失。這種挫折只是暫時的,但它為我們其他人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讓他們擺脫了對 ai 驅動未來的不斷炒作。”

第二項就是“量子計算”,報告預測2025年量子計算將成為大眾談論的又一個技術話題,但與此同時,量子計算本身的不確定性卻仍然存在。換句話說,報告認為2025年量子計算在應用方面很難取得真實突破。

應該說,這篇報告對於技術帶有某種懷疑論色彩,所以最後這兩項關於技術的預測只是這篇報告的“彩蛋”,僅供你參考。

好,我這裡還有一篇對2025年給出十項預測的報告,那是美國史汀生中心1月13日出台的,標題叫做《2025年全球十大風險》。哪十大風險呢?

第一項,名字很有意思,叫“流氓美國”,實際上就是講川普政府給美國帶來的重大風險。我這裡插一句,你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史汀生中心這家智庫是堅決反川普的。接下來的九大風險依次是:第二、中東地區的系列衝突;第三,墨西哥的風險(就是川普上台後要對墨西哥加征關稅、又要把非法移民趕回去,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很可能發生較大摩擦);第四,俄烏衝突的糟糕交易(就是川普政府犧牲烏克蘭,達成停戰,而且把包袱基本甩給歐洲);第五,中美摩擦,因為川普可能對中國大幅提高關稅,但中國現在也比之前更有能力進行反擊,所以摩擦可能會比較厲害;第六;朝鮮半島;第七,氣候臨界點;第八,最不發達國家形勢的惡化;第九,巴基斯坦與奈及利亞的風險;最後是人工智慧與技術治理的赤字。

應該說,上面這十點風險預測基本上都比較清楚。時間關係,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這裡就重點說一下兩個風險。第一是中東。你可能記得,我們講的前一篇報告對中東的地緣政治風險還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判斷,但這篇可能就比較悲觀了。首先它認為敘利亞的內亂不大可能中止,只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此同時,以色列雖然在2024年嚴重削弱了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實力,也削弱了伊朗的地位,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沒有明確的後續計劃,2025年不可能把這些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外交上的成功,更不可能贏得和平。不僅如此,報告專門指出,川普政府很有可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因此會繼續堅決而盲目地支持以色列。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可能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吞併約旦河西岸地區的部分土地,甚至是全部土地。我這裡插一句,控制加薩走廊的是哈馬斯,屬於巴勒斯坦的激進力量,而現在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是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屬於溫和派。報告說,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以色列徹底否定了巴勒斯坦建國的前景,也意味著以色列和沙特的關係正常化談判告吹,沒法談下去了,而且會引發一系列的新衝突。另外,報告說地區的另外一個重要國家–伊朗–在內外壓力下可能會出現內亂,特別是宗教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年歲已高,繼承問題越來越提上議程。這樣的話中東地區又增加一個潛在的風險爆發點。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風險項就是巴基斯坦和奈及利亞這兩個國家。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麼把這兩個國家列入2025年十大風險裡面去了呢?報告說,這兩個國家都是人口大國,而且戰略上也比較重要,所以一直以來給人以“太大而不能倒”的感覺,容易忽視它們的風險。其中奈及利亞現在是人口第六大國,有2.24億人,到2050年可能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這個國家雖然有大量的石油資源,但經濟很成問題,特別是負債達到了gdp的55%,比最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要高。再加上它國內社會分裂,又陷入多場地區衝突,奈及利亞的國內情況其實很嚴重。奈及利亞著名的政治家,前總統奧巴桑喬最近公開表示,奈及利亞實際上已經成了“失敗國家”。

報告接著說到巴基斯坦,說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大國家,而且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人口差不多一半,但這個國家經濟低迷,債務飆升,根本沒法給這麼多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所以社會矛盾在不斷累積,恐怖襲擊和政治動盪不斷出現。報告說巴基斯坦如果出問題可能比奈及利亞更嚴重,因為它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講到這裡你會發現,報告判斷這兩個國家可能出問題,主要都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人口龐大且增長迅速,但經濟明顯跟不上。你也知道,我們和奈及利亞的聯繫很緊密,巴基斯坦更是我們重要的鄰國,無論報告說的風險是否會真在2025年爆發,這兩個國家的情況都值得我們關注。

講到這裡,和地緣政治相關的預測基本上講完了。如果把這兩篇報告對照起來你就會發現,有三項是完全重合的,那就是川普政府走向和中美關係,中東形勢,再加上俄烏衝突,這也是2025年智庫最為聚焦的三大問題。在這三大問題中,中美關係和中東形勢大家基本上還是比較客觀冷靜地在分析,但關於俄烏衝突的討論就明顯激烈,有不少喊話或警告。今天我們利用最後一點時間,再居間兩篇專門分析俄烏衝突前景,但立場完全相反的報告。

三、西方和俄羅斯智庫如何預測俄烏衝突?

這兩份報告一份來自西方智庫,一份來自俄羅斯智庫,觀點都很有代表性。

先看西方的。英國皇家聯合軍種防務研究所(rusi)1月6日出台了一份報告,題目是《2025年會是歐洲1938年的重演嗎?》。1938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是英法和希特勒簽訂了《慕尼黑協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犧牲給了希特勒,以換取和平,結果只是縱容了進一步的侵略。這也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綏靖政策”。所以你從這個標題就可以看出來,這篇報告其實就把2025年俄烏停戰和當年對希特勒的“綏靖”相類比。

它的主要觀點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烏克蘭比俄羅斯更需要停戰,因為承受的壓力更大,而俄羅斯在戰場上處於優勢;第二,雖然如此,俄羅斯還是會同意停戰,因為這個行為直接作用於川普,是給川普一個可以吹噓的資本。等俄羅斯下次再度發動進攻的時候,川普將更不願意捲入;第三,為了實現停戰,西方國家可能給烏克蘭一系列的安全保證,但報告認為,這些保證沒有一樣是可靠的。因為西方國家在軍事和安全方面根本沒有加大投入的決心,反而有些方面還在縮減。所以說,2025年的停戰也只是按下了暫停鍵,俄羅斯幾年以後可能就會恢復行動。

最後報告又回到了標題,那麼2025年和1938年的情況是不是一樣呢?報告說,英國首相張伯倫當年對希特勒搞綏靖,但歷史研究顯示,他暗中也在擴充軍備,特別是把英國空軍的規模整整擴大了一倍,這個對後來英國能夠打贏不列顛空戰,挫敗希特勒的進攻非常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報告說2025年只是和1938年相似,但實際上不如1938年,因為現在的西方領導人不如當年搞綏靖的張伯倫。我這裡也插一句,這種觀點現在在歐洲特別是西歐比較普遍。

再看一下俄羅斯智庫。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1月4日出台一份報告,題目是《2025年的烏克蘭危機:為什麼川普上台不會導致問題解決》。報告說,川普上台以後,俄羅斯民眾對此還是很有期待,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俄羅斯人表示期待俄美關係會發生好轉。但是與樂觀預期相反,川普政府不太可能啟動全面解決方案,更有可能只是“凍結”這場衝突。

為什麼呢?首先是符合美國利益。用報告的話來說,凍結在烏克蘭的衝突,而不是尋求更深入的解決方案,對美國來說是合適的。這樣的話東部歐洲仍然存在一個緊張點,這將鼓勵歐盟在自身安全方面繼續依賴美國。其次是川普政府可能沒有能力來尋求真正的解決。報告說,美國一方面實力在下降,其他西方國家對它的信心也在下降,黃金和加密貨幣的上漲就是一個跡象,另外,川普政府接下來會陷入和國內建制派的激烈衝突。這種對美國信任度的脆弱性將使川普政府無法採取任何激進措施,既不能升級,也不能深入解決問題。所以只能是凍結。

你看,這兩篇報告的立場基本上完全不同,但預測的結果卻殊途同歸,那就是俄烏衝突2025年只是凍結和暫停。但無論如何,這場血腥的衝突至少能夠停一下,給各方一個喘息的機會,也給和平一個嘗試機會。

講到這裡你也會發現,實際上這些智庫對2025年的預期都是一種相對中性的基調:風險和壓力很大,但希望和空間也有。你可能還記得我們前面剛居間的那篇關於中國經濟的報告,它的標題就是“半滿杯”。其實我們看2025年也是這樣,可以看成“半空”,也可以看成“半滿”。在現在的形勢下,可能更應該看成“半滿”。

《徐棄郁·全球智庫報告解讀》展望2025:全球經濟政治發展趨勢解析插图1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21.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