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重新“押寶”
文|市象,作者|文昌龍,編輯|楊舟
“ 羡慕吳祖榕(Lori Wu)的事業運”
,有騰訊員工私下對「市象」表示。& ldquo; 騰訊會議正趕上線上需求的爆發,騰訊元寶又遇上DeepSeek的加持,再加上微信流量的導入。& rdquo; 仿佛一夜之間,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到了吳祖榕這一邊。
一個月前,元寶才從TEG(科技工程事業群)劃歸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負責人由原TEG副總裁、騰訊混元大模型負責人蔣傑(Zeus)變為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
騰訊選將吳祖榕其實並不意外。 作為騰訊會議從0到1的關鍵推動者之一,吳祖榕為騰訊會議的快速崛起立下了赫赫戰功。 騰訊會議創下了一個驚人的記錄—& mdash; 僅用了245天,從冷開機到用戶突破1億大關。& ldquo; Lori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相當出色,獲得了總辦的高度評價”。
但沒能想到的是,換帥短短一個月後,元寶竟迎來這樣的市場爆發。
此前,由於騰訊元寶的上線較晚,且推廣力度有限,這款產品的用戶量一度被其他大廠同類產品拉開差距。 直到今年一月,元寶的增勢才有所改觀,根據Quest Mobile數據,2025年1月,騰訊元寶的月活躍用戶數已達275.16萬人,較去年11月的120.89萬增長。
眼下,DeepSeek這一變數為騰訊元寶的產品加速注入了動力。 根據七脈數據,自2月13日騰訊元寶App及網頁端上線DeepSeek R1模型以來,騰訊元寶在iPhone免費應用排行榜上的排名迅速攀升,從200多名一路躍升至第五名,走出一條迅疾的上升曲線。
「市象」獲悉,近期騰訊元寶正在騰訊自家旗下通路(包括微信、QQ音樂等)和外站加碼投放力度。
一比特剛接到元寶投放合作的小紅書博主透露:& ldquo; 最近元寶的投流很猛,主要方向是突出‘ 搭載DeepSeek深度思考模型後的卓越使用體驗’。& rdquo;
而在預期之內,隨著微信在蒐索頁面顯著標注“ 下載元寶(使用DeepSeek R1)” 來為其導流,騰訊元寶的數據勢必會更加可觀。
以至於,隨著用戶量的暴增,& ldquo; 負面輿情” 都出現了—& mdash; 2月18日,有博主稱,騰訊的智能助手元寶在使用DeepSeek R1時,在回答中有疑似包含廣告資訊。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隨後在評論區進行回應:& ldquo; 理論上不應該,已經讓科技去查了”。
此前,業內有觀點認為,騰訊一向在技術創新上常常慢半拍,但擅長在新技術趨勢逐漸明朗後,憑藉自家超級應用和龐大的流量資源迅速展開戰畧佈局。 即使放到現在,這一觀點也並不算錯。
不過,進一步來細究的話,元寶這一系列動作,仍然隱含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答:負責基礎大模型研發的騰訊TEG今後如何自處? 微信為元寶提供導流支持的背後是怎樣的決策和戰畧佈局(明面上的算力問題只是其一)?
「市象」獲悉,就在近日,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 資訊平臺與服務線” 旗下,瀏覽器等部分C端產品同樣調整至CSIG和元寶作伴,這背後的戰略意圖顯然不簡單。
01
元寶引發的思考:產品的歸產品,模型的歸模型?
元寶幾乎是互聯網大廠中首個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AI對話類應用,此前,大廠們的策略多是將DeepSeek模型接入自家雲服務平臺,供外部開發者調用,故意避免在主推的C端AI應用中與自研大模型正面碰撞。
隨著元寶的入局,局面發生了變化—& mdash; 騰訊旗下的多款產品,包括微信、 ima、 騰訊檔案等,紛紛引入了DeepSeek-R1模型; 百度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旗下的AI應用和主流產品也陸續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從外部來看,這些應用都受益於DeepSeek-R1的技術支援,但從內部角度來看,這一決策引發了一定的討論和爭議。
“ 公司各個業務陸續接入DeepSeek,混元有點尷尬。& rdquo; 有騰訊員工對「市象」表示。 而在百度內部,
有員工私下吐槽道:& ldquo; 進廚房準備了大半天,最後還是點了個外賣。& rdquo;
以騰訊元寶為例,其在這輪爭議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與百度一開始就將基礎模型與AI應用折開到兩個部門(文心大模型歸TPG科技中台事業群,文小言App則隸屬於MEG移動生態事業群)不同,騰訊元寶最初是基於騰訊混元大模型的AI應用,直接隸屬於TEG,作為一個覈心業務存在。
直到受到上層意志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mdash; 在騰訊集團2024年年會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到,TEG進行了架構調整,將更聚焦做科技底座,產品化則希望其他事業群一起推進。
昔日親密無間的夥伴,今天卻被一層“ 外人” 隔開。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當前自家大模型表現的間接否定,這種技術上的“ 外援” 使用,可能會影響內部團隊對自家研發的信心和未來戰畧方向。
不過,現時騰訊和百度等大廠似乎並不會輕易减少自研大模型的投入。
以騰訊為例,AI業內人士向「市象」指出,& ldquo;
大模型科技還在飛速發展,DeepSeek暫時領先就减少混元的投入,這顯然是短視的。
混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善的團隊,涵蓋了大語言模型、影像、視頻等多個領域。 現階段,DeepSeek的短板恰恰是在多模態科技上。& rdquo;
甚至,按照騰訊一貫的做法,不排除未來會再次回到“ 賽馬” 的路徑上。
但同時,受元寶這一案例的影響,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擁有自研模型的大廠採取類似的做法。
「市象」獲悉,近期螞蟻集團內部也在深入思考是否可以借鑒這一模式,考慮將業務層面的需求與外部最優秀的模型(比如DeepSeek R1)結合,進行靈活部署。 儘管螞蟻集團本身也擁有自研的百靈大模型和金融大模型。
這樣的思考正在許多大廠內部悄然展開。 「市象」獲悉,百度在接入DeepSeek R1後,儘管內部有爭議,但也有聲音認為:& ldquo; 這才是對的,廠長之前卷應用的思路沒錯,只是戰術不對。
卷應用最終得依賴最强的模型,跑贏大盤業務線本來就不必非得跟自家模型綁死,哪個對業務更好用就用哪個。
”
實際上,早在此前就有業內人士提出過類似的觀點。 據《晚點》報導,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在今年1月中旬曾透露,AI行業過去存在一個誤區:& ldquo; 認為用戶越多,模型能力提升越快”, 但實際上,二者並沒有直接關係。
“ 科技就是要不斷提升上限; 而產品的目的不是讓模型變好,它就是一個商業化產品,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怎麼更好滿足用戶。& rdquo;
現時還不清楚阿裡和位元組是否會有類似的動作。 不過,在位元組內部,已經有員工開始討論:& ldquo; 豆包什麼時候接入DeepSeek?& rdquo;
02
元寶“ 顛覆” 微信?
值得關注的是,微信AI蒐索上線灰度測試不到一天,因服務器繁忙無法正常使用。 隨後騰訊方面表示,尚未被灰度到AI蒐索的用戶,進入微信蒐索,將有機會在頁面中看到“ 下載元寶(體驗DeepSeek-R1)”。
騰訊的表述這一動作的邏輯是,& ldquo; 現時資源緊張,為了讓大家更快、更穩定地體驗到DeepSeek,騰訊內部緊急協調部署,調用元寶來支持、方便更多用戶使用。& rdquo;
但這頗似2018年微信為騰訊旗下短視頻創作平臺微視的導流動作。 當時,微信朋友圈拍攝選單內寘了一個“ 用微視拍攝” 的限時推廣入口。 囙此,在微信這次的產品調整後,
一些業內人士普遍的反應是:& ldquo; 又一次常規的導流動作?& rdquo;
對此,有接近騰訊的人士對「市象」表示,客觀來說,確實存在資源限制的因素。& ldquo; 搜一搜想嘗試接入DeepSeek來豐富搜索結果,和之前接混元的思路是類似的,但架不住大家的熱情太高,卡資源實在不够了。& rdquo;
據《財新》報導,騰訊內部人士稱,微信AI蒐索新功能測試開放用戶數“ 極少”, 但調用量依舊產生了巨大的算力消耗,出現服務器繁忙,無法完成請求的情况。 騰訊內部緊急開會確定將相關搜索需求轉向聊天機器人元寶:& ldquo; 滿足强需求的用戶使用。& rdquo;
不過,據「市象」瞭解,上述動作背後其實蘊藏著更多的產品決策,並非僅僅是算力不足的問題。
一個細節是,在《衛夕指北》那篇得到騰訊內部人士所認可的文章中提及—& mdash; 這次DeepSeek的接入微信蒐索,從產品層面準備之倉促,就好像是
“ 用透明膠將DeepSeek粘到了微信蒐索上”
。
從產品體驗上看,這次DeepSeek接入微信蒐索的效果確實一般—& mdash; 不支持多輪蒐索、沒有文件上傳功能、未接入個人數據、沒有融入關係鏈,也沒有和其他功能進行聯動。
基於這些限制,衛夕得出的結論是,& ldquo; 最大的可能性是團隊想低調地快速練兵,以獲得迴響。& rdquo;
但或許並不全是這樣。 一名從事蒐索的騰訊員工給出的洞察是:& ldquo; 從蒐索角度看,微信的AI蒐索不能不做,也不能做的很好,
如果將大量流量轉到AI蒐索對話上,會影響商業變現,這只是給用戶提供一種新的蒐索體驗,但是不能革自家的命。
”
不是不想,實為不能。
這個論點是站得住脚的。 根據微信公開課所披露的數據,微信搜一搜月活躍用戶已達到8億,搜一搜已成為連接用戶與內容、服務的橋樑。 這使得它在微信生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雖然微信蒐索接入DeepSeek後,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青睞,但從現時的蒐索展現來看,確實存在破壞搜一搜生態價值的風險。 這其實也是百度正在面臨的AI蒐索如何貨幣化的問題。
那麼,邏輯就很順了。 除了算力問題外,微信蒐索因為生態價值現階段不可能完全轉型為AI蒐索,但元寶可以大搞蒐索,做大。
實際上,近日騰訊PCG“ 資訊平臺與服務線” 旗下,瀏覽器等部分C端產品調整至CSIG,也間接預示著元寶得到了集團層面的更多重視。
最後要給元寶提個醒:隨著用戶量的快速增長,負面產品體驗也開始顯現。 此前,元寶的檢索信息源主要依賴於公眾號文章,儘管公眾號沉澱了大量優質內容,但現如今,已經有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吐槽元寶的資料來源過於單一,缺乏多元化。 這可能會限制元寶的長期發展。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