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折價33%,靠deepseek強撐的青雲科技要盈利困難重重

由deepseek引發的資本市場震盪仍在持續發酵。

受股東高位減持1.3%股份、公司澄清與deepseek關聯等消息影響,6連板牛股青雲科技(688316.sh)今日早盤大幅低開,一度跌近13%,但午盤之後股價突然拉升翻紅。

gushiio.com股市智能app注意到,此次減持中的絕大多數股份以大宗交易的方式進行,且在2月10日—2月11日股價逼近新高時,大宗交易折價率超過33%。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折價率通常體現賣方的緊迫性或市場信心不足。

不過和最近坐上火箭的股價相比,上市4年至今未能盈利,卻更加凸顯了公司在商業化上的困境。作為中小雲服務商的青雲科技,雖然憑藉與deepseek的“深度連結”吃到了股價紅利,但鑑於頭部廠商在規模、技術、成本等方面的碾壓,青雲科技面臨的競爭環境或將愈發激烈。

deepseek引爆股價,難掩減持焦慮

2月12日晚間,青雲科技披露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嘉興藍馳帆暢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嘉興藍馳”)、天津藍馳新禾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天津藍馳”)履行此前披露的股份減持計劃,權益變動觸及1%,合計減持1.3%公司股份。

據披露,嘉興藍馳於2月6日-2月10日通過集中競價減持0.24%股份,減持113,730股,於2月10日-2月11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0.79%股份;天津藍馳於2月6日-2月10日通過集中競價減持0.06%股份,減持29,669股,於2月10日-2月11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0.21%股份。
大宗交易折價33%,靠deepseek強撐的青雲科技要盈利困難重重插图1

來源:公告

wind數據顯示,2月10日,青雲科技發生了4筆大宗交易,總成交20.78萬股,成交金額978.89萬元,成交均價47.1元,折價33.31%。2月11日,青雲科技發生2筆大宗交易,成交量27.01萬股,成交額1526.22萬元,成交價均為56.51元,折價率均為33.34%。
大宗交易折價33%,靠deepseek強撐的青雲科技要盈利困難重重插图3

來源:wind

一位資深證券分析師告訴gushiio.com股市智能app,在a股市場,大宗交易折價率一般在3%-10%之間,流動性較好的股票折價率較低,冷門股或大宗交易規模較大時可能超過10%。極端情況下,若賣方急於套現或市場情緒悲觀,折價率可能超過20%,甚至接近30%。

“大宗交易折價率是市場多空力量博弈的結果,高折價率通常體現賣方的緊迫性或市場信心不足,但需結合交易背景、公司基本面等情況綜合判斷。& rdquo;上述人士同時表示。

在deepseek概念催化下,青雲科技近期股價一路狂飆。交易行情顯示,2月5日—2月12日的6個交易日內,青雲科技已連續6個交易日“20cm”漲停。截至昨日收盤,公司股價報101.72元,總市值約48.6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隨著大股東減持消息披露以及公司對deepseek概念的澄清,今日早盤,青雲科技股價大跌,截至發稿時,跌超7%,報94.5元,最新市值45億元。

事實上,包括青雲科技、首都在線、優刻得等在內的雲廠商節後股價均迎來大漲,一方面得益於市場情緒,另一方面源於他們積極擁抱deepseek的模型。

不過相關公司“deepseek概念股”的含金量卻待考。青雲科技也就相關事項進行澄清:deepseek系開源大語言模型,任何用戶皆可免費基於該模型開展訓練工作,進而進行個性化開發或模型優化。公司旗下部分產品也接入了deepseek,但公司未與deepseek簽署服務合作協議,與其沒有業務合作,該事項對當前主營運務開展無實質影響,請廣大投資者審慎決策、理性投資。

持續虧損近8億,未來之路漫漫

和近日靚麗的股價相比,青雲科技的業績卻一言難盡。

資料顯示,青雲科技於2021年3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中國混合雲第一股”。但上市至今,其收入規模始終難有大突破,並且從未實現盈利。

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青雲科技的總營收分別為3.77億元、4.29億元、4.24億元、3.05億元、3.36億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下滑態勢明顯,2023年雖然有所好轉,但仍未回到往年的水平。同一時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0億元、-1.63億元、-2.83億元、-2.44億元和-1.7億元,上市之後從未實現盈利。

2024年公司雖然有所減虧,但距離盈利仍遙不可及。據青雲科技1月24日發布的業績預報,預計2024年淨虧損9790.73萬元,比上年同期虧損減少7216.51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1.12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減少6163.51萬元。

就業績減虧的主要原因,青雲科技表示,公司的ai算力雲服務已經在持續地貢獻收入和毛利,公司ai算力雲服務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公司對傳統的公有雲業務實行了更為精細化的運營,成本有所降低,毛利得到提升。

數據顯示,國內算力規模正以年均近30%的複合增長率快速擴張。這種爆發式增長疊加deepseek低成本模型正引發ai的效率革命。

當前,中小雲服務商紛紛加碼智算。青雲科技曾公開表示,ai算力服務已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點。然而巨頭環伺之下,諸如青雲科技這類中小雲服務商的處境可謂困難重重。

“如果訓練和推理成本降低,中小雲服務商可能更容易進入市場,利用價格優勢吸引客戶。然而,頭部廠商的碾壓效應或許會更強。& rdquo;

一位長期從事算力行業的人士認為,諸如aws、azure、google cloud等巨頭同樣會採用低成本技術,進一步利用規模優勢降價,擠壓中小廠商生存空間。此外,中小廠商若過度依賴第三方技術(如deepseek的閉源模型),可能喪失自主權,利潤空間受上游控制。一旦技術更新或合作變動,會影響他們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26日,青雲科技發布公告稱,子公司青雲智算於近日收到客戶出具的《gpu算力服務協議》及《補充協議》提前終止通知,客戶希望以2024年8月31日為退訂日,提前終止原合同。

據悉,該算力大單最早於2024年1月3日披露,主要交易內容為青雲智算向客戶提供一定數量的gpu算力服務及存儲,合同費用總額為人民幣1.7億元。青雲科技表示,若後續簽署終止協議,預計對公司經營運績存在一定影響。(本文首發gushiio.com股市智能app,作者|馬瓊)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398.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