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到DeepSeek,一次特效困局與算力圍城中的突圍
在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中國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與《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分別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的交集點上強勢出圈。 《哪吒2》突破100億元票房成為現象級作品。 與此同時,DeepSeek R1大模型憑藉效能優勢和開源策略,成為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用戶的AI應用,讓全民對科技創新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月12日,盤古智庫舉辦“ DeepSeek之爆對中國創新路徑的啟發” 研討會,超百位嘉賓線上線下參會。 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主持會議並做了開場致辭,在當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在新大航海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創新該怎麼幹,DeepSeek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DeepSeek, 以及《哪吒2》,對中國創新的體制機制,對各方面都是一次觸動,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市場的力量、基金的力量、場景的力量,年輕人的力量和寬鬆環境的力量。
如何看待DeepSeek?
DeepSeek的爆火為我們帶來的啟發是什麼?
以及這一現象級產品對於中國創新體制機制將會產生怎樣的觸動?
在AI“ 生態湧現” 的大背景下,3大議題成為了與會嘉賓討論的覈心焦點。
從《哪吒》到DeepSeek,用“ 國漫+科技” 開啟2025
爆火的DeepSeek與《哪吒》,即便算不上“ 國運” 級別的產品,也註定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行業知名度與向心力,因為它告訴人們,在中國的很多“ 小角落”, 可以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 mdash;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
受益於西方受眾對中國文化的獵奇心理形成的天然傳播勢能,《哪吒2》用電影中的1900多個特效鏡頭,超過10000種的特效元素,對觀影人群實現了“ 幀幀入魂” 的毫米級觸達,也一併實現了文化逆差到順差的轉換。 而儘管受西方世界對於傳統意義上中國科技企業認知過濾的影響,DeepSeek依然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也被譽為是“ 世界第三波人工智慧浪潮中新的標誌性事件”。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DCCI未來智庫與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指出,DeepSeek低成本做出了一個原理接近ChatGPT o1的模型並且開源給了全世界。 算力低成本、類o1原理、開源這三個關鍵點,是它產生巨大反響的原因,也是這件事的實質。 DeepSeek的亮點,按實際價值其實依次是强化學習、混合專家模型MoE、知識與模型蒸餾、多頭注意力、多Token預測、混合精度訓練和PTX等,排序越往前對模型水準的科技價值越大,排序越往後對成本效率的工程價值越高。
資本市場的活躍也同樣印證了DeepSeek的火爆,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通常來說春節第一周市場炒作的主題,就是全年的主題,而隨著DeepSeek的出現,大家似乎已經感覺到2025年可能成為AI在中國落地的應用之年。
“ 我發現對於金融行業而言,因為金融行業大部分還是文字工作者,無論在投行寫IPO,各種年報,包括機關單位寫各種講話,現在AI寫的講話比你寫得好很多。 他表示DeepSeek一定會深度改變,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特別是很多偏基礎性的,文字性的,服務性的工作。
從《哪吒2》到DeepSeek,這種現象折射出的其實是中國軟實力輸出的雙重軌跡:文化產品通過“情感捷徑”快速建立認知,而科技品牌需要穿透“科技信任壁壘”而實現突破。 隨著中國科技企業從“ 科技追隨” 轉向“範式創新”,以及傳播策略的陞級,相信這種認知差將逐步收窄。 未來在更多行業也需要更多“ 科技大使” 架設跨文化理解的橋樑。
不是名門正派卻殺出一條血路,梁文鋒是另一個活著的哪吒
當創業是華山一條路的時候,人們一定會習慣去找風險最小,見效最快的路徑,那就是抄襲,但是當創業僅僅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時候,你一定有想不完的東西
—& mdash; 熊智輝:智屏時代創始人、總經理
談到DeepSeek帶來的啟發,& ldquo; 信心” 成為了討論中出現的超高頻詞彙。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圖靈新智算創始人暨董事長劉淼他表示,DeepSeek的出現,讓走向最終AGI的信心被確認了。 因為系統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組織Token的成本急劇下降,一定會導致智算產業的爆發,& ldquo; 傑文斯悖論” 再現。 DeepSeek給了整個行業很大的信心,無論是政府、投資人,還是上下游鏈條。 同時,DeepSeek的成功是工程學優化的證明。 DeepSeek則是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達到了高品質、低成本的效果。 它的成功證明了,以工程學的路徑達到整個系統優化是完全可行的。
面對“ 小院高牆” 的封鎖,資源匱乏反而會倒逼創新,這種“ 逆境” 中的“ 決絕” 同樣重要。 中國首套元宇宙書籍作者、優實資本董事長邢傑,則將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比作了另一個“ 活著的哪吒”, 不是名門正派卻殺出一條血路。 在只能活一次的逆境中,梁文鋒k選擇了All In,即小規模獲得驗證之後的道路,就把所有的算力資源投入,正是因為算力的匱乏倒逼了他做組合語言方面的程式設計,匱乏反而成為了財富。 很多大廠還並沒有這樣的精神,但是DeepSeek卻做到了。
有些人說DeepSeek沒有創新。 但是反過來講,不管是强化學習還是MoE架構,在每一個方面DeepSeek做的時候都是有創新的。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DCCI未來智庫與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這樣描述DeepSeek在創新這個定義上所帶來的啟發。 他表示中國的業態和美國的業態有很大的差异,但從科技來講亦步亦趨。 中美之間最大的差异可能在於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永續反覆運算能力,尤其在於產業市場形成商業閉環的能力,這個產業閉環不僅僅是科技產品和市場用戶,還包括資本市場的閉環。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場景方法論提出者吳聲也同樣表示,& ldquo; 借鑒優化” 這個方法論,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就有所印證,提到蒸汽機,所有人記住的都是瓦特,但是瓦特其實並不是蒸汽機的原創者,DeepSeek厚積薄發和它的橫空出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應用開發者,行業降本增效,解决問題創造價值的效率維度,它依然有很好的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迅速進入到這個細分場景和領域,迅速進入到千行百業的知識庫裡,只有體驗才能驅動我們看到的指數級增長,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成為更加生生不息的創新生態。
DeepSeek和《哪吒》都是一次對中國創新體制機制的觸動
DeepSeek只是我們走向AGI的高峰,但是不是終極的喜馬拉雅
—& mdash; 劉淼: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圖靈新智算創始人暨董事長
對比傳統意義上自上而下的主流的技術創新體質,DeepSeek所驗證的更加市場化的創新體系值得思考,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表示,這次DeepSeek事件是超越了一般的技術創新範疇,它讓人們看到中國的企業競爭力,並且對於中美之間國家能力的估值重新考量,更重要的是,DeepSeek讓人們開始思考,中國是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體系可以出現創新。 真正中國未來要再有類似這樣的創新,需要在制度安排,目標以及文化上,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才能够沿著DeepSeek代表的方向有更新的成就,使我們對整個中國的創新帶給我們更多的信心。
從都市發展角度看,作為DeepSeek和《哪吒》的誕生地,杭州和成都兩座都市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無論是對小微企業的幫扶,還是柔性治理,DeepSeek和《哪吒》誕生在這2個中國新一線都市都不是偶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老齡社會研究院首席專家梁春曉從都市的維度探討了中國創新路徑背後的新動因。 而對比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與DeepSeek的誕生地杭州,原360集團總裁、前海資料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備也表示,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引進更多高校,並將科創投入更多分給有潜力的中小企業,更加注重政府的個性化服務,讓都市創新土壤愈發優渥。
在學術領域,上善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呼籲,需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很多年輕人在獲得機會之後,思想境界是不可限量的,事實上現在有很多30、40歲的年輕教授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雖然可能並不為人所知,但是在國際上是廣受認可的,因而一種更加合理的考核機制值得被探討。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張中祥也同樣表示,對年輕人提高基礎研究的回報,而不是誇大績效,會有助於更多年輕人做一些“ 冷板凳” 的創新,而這正是未來中國式創新路徑的基礎。
與會專家們紛紛表示,DeepSeek的出現標誌著中國AI 2.0產業市場開始起飛,但是到底能不能飛起來,取決於我們從創新生態角度為這些企業做些什麼樣的事情,以及DeepSeek本身,和行業企業接下來能否一起相輔相成做一些事情。 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教育前沿領域的改革與落地、金融資本在支持科技創新中的關鍵角色、企業在創新生態中的主體地位、企業的創新思想、文化氛圍對創新的重要性等多個關鍵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