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變局:騰訊、百度接入DeepSeek模型,位元組反思,“大模型六虎”加速分化

中國AI變局:騰訊、百度接入DeepSeek模型,位元組反思,“大模型六虎”加速分化插图1

(圖片來源: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編輯林志佳拍攝)

繼騰訊微信內測“ AI蒐索” 並接入DeepSeek模型之後,百度立即予以回應。

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獲悉,
2月16日晚,百度搜索發佈消息稱,百度搜索將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的深度搜索功能。 同時,為服務廣大開發者朋友們調用各類模型能力創建和調优智慧體,文心智慧體平臺將全面接入DeepSeek。

同時,騰訊方面16日確認,微信已上線“ AI蒐索” 功能,並正式灰度測試DeepSeek-R1模型,提供“ 深度思考” 服務。

騰訊方面表示,部分獲得測試資格的用戶,可以在微信對話方塊頂部蒐索入口看到“ AI蒐索” 字樣,點擊進入後,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享受更多元化的蒐索體驗。 若未顯示該入口,表明此次灰度測試暫未覆蓋到該用戶帳號,微信團隊正在逐步擴大測試範圍,大家可耐心等待後續開放。 此外,騰訊元寶、QQ瀏覽器、QQ音樂等多個騰訊系產品都接入了DeepSeek模型。

不過,上線不到一天時間微信開始“ 滿負荷”。 2月16日晚上23點左右,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瞭解到,用戶使用微信“ AI蒐索”, 最終介面開始顯示“ 抱歉,服務繁忙,請稍後再試吧”。

高盛最新研報指出,騰訊是首批將DeepSeek-R1-671B模型深度思考模式並且實現搜索功能的中國CSP(雲服務提供者)企業。 利用騰訊獨特微信內容提供增强推理能力,並由騰訊雲AI提供推理基礎設施支持,高盛認為,這凸顯了騰訊在AI  開放平臺的一種倍增戰畧,利用內部(混元)和外部模型(例如DeepSeek),希望在中國打造AI ToC“ 殺手級” 應用和AI Agent智慧體生態。

但與此同時,DeepSeek熱潮也讓其他企業感受“ 低潮”。

其中,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近期反思DeepSeek,認為DeepSeek R1創新點之一的長鏈思考模式不是業界首創。 去年9月OpenAI發佈長鏈思考模型、成為行業熱點後,位元組意識到科技重大變化,但跟進速度不够,如果當時及時關注到,有機會更早實現; 而“ 大模型六小虎” (智譜AI、百川智慧、階躍星辰、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逐步分化,做出了不同的發展選擇。

資本市場方面,2月17日上午,受上述消息影響,港股開盤騰訊控股(0700.HK)一度漲逾7%,最新漲3%,報約494港元/股,年初至今累計漲18.8%;
此外,知乎(02390.HK)漲超18%,騰訊音樂(01698.HK)漲超7%,而百度港股(09888.HK)跌超5%。

大模型下半場:& ldquo; 六小虎” 加速分化

進入2025年,新一輪DeepSeek熱潮襲來,
彭博數據近期對7比特AI領域人士調研顯示,預計DeepSeek的估值在10億美元到逾1500億美元之間,估值區間的中間值為20億至300億美元。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若按上述數據估值,持有84%股份的梁文鋒,以1260億美元身價,將躋身亞洲最富有的科技大亨行列,甚至可能超過身價1180億美元的英偉達CEO黃仁勳。

根據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統計,OpenAI前員工創立、獲穀歌和亞馬遜投資的Anthropic估值達600億美元; 由穀歌、Meta研究人員創立的Mistral AI估值達60億美元。 而國內同行智譜AI在去年完成了新一輪30億元融資,投前估值為200億元。
但DeepSeek一騎絕塵,公司估值比“ 大模型六小虎” 總和還要高。

如今,DeepSeek衝擊之下,讓國內估值高達200億元的“ 大模型六小虎” 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同的發展選擇:有的選擇繼續投身新模型的研發,探索產業落地的更多可能; 有的則選擇擁抱DeepSeek模型,借助其優勢,開拓新的業務版圖。

首先是零一萬物。

DeepSeek-R1問世之前,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已公開表示,公司將不再追求訓練超級大模型,參數適中同時性能優异、推理速度更快、推理成本更低的輕量化模型更適合商用場景,& ldquo; 會成為AI-First應用爆發的催化劑”, 而零一萬物旗下的海外AI應用PopAi接入了DeepSeek模型。

2月14日,零一萬物與蘇州高新區聯合成立的產業大模型基地正式授牌。 零一萬物透露,該基地將重點打造製造、金融、醫療、政務等多個領域的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攜手中細軟集團、超媒體集團(原現代傳播集團)、創新奇智、倍漾量化、呈元科技、穹徹科技、隨銳科技等頭部產業鏈夥伴,率先探索大模型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產業化路徑。

李開複表示,在AI科技重構產業的關鍵節點,大模型絕非“ 空中樓閣”, 而是驅動實體經濟的覈心引擎。 在基座模型效能不斷提升的當下,應用將百花齊放,這為中國團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2025年是AI-First應用爆發元年,產業基礎扎實、應用場景豐富的蘇州,正是產業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試驗田。

現時,零一萬物已在零售、金融、遊戲、能源等領域內展開大模型能力的產業化落地探索,與包含世界500强企業在內的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大模型ToB解決方案也獲得中國移動、阿裡雲、華為、百勝中國、順豐科技、孩子王、美圖、飛書等客戶認可。

早在今年初,零一萬物宣佈與阿裡雲建共建的“ 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 阿裡通義系列大模型將作為具有强大通用能力的“ 教師模型”; 零一萬物則擁有國際前沿的高性價比模型能力,能够敏捷批量訓練垂直定向的產業大模型,聯手加速大模型的產業落地,拓寬大模型生態前景。

阿裡雲CTO周靖人表示,大模型和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中國開啟全面智能化時代的必經之路。 阿裡雲和零一萬物合作成立了“ 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 就是希望通過大小模型的協同進化,能够加速賦能實體產業,繁榮千行百業的大模型應用生態。 蘇州在製造、金融、醫療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落地場景,正是孵化產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的絕佳基地。

其次,在階躍星辰、MiniMax方面,兩家企業都開始接入DeepSeek模型。

2月16日,階躍星辰最新的“ 躍問” App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同時,MiniMax 01海外版已上線DeepSeek-R1深度思考模式。

MiniMax創始人、CEO閆俊傑表示,MiniMax 2025年的計畫就是“ 開源”。& ldquo; 如果重新選,第一天就應該開源。 因為開源能加速科技進化。& rdquo;

而百川智慧近期繼續“ 加注” AI醫療賽道。 1月25日發佈新模型Baichuan-M1-preview,具備語言、視覺和蒐索推理能力,2月13日,以Baichuan-M1為底座打造的“ AI兒科醫生” 經過近一個月的內測後在京“ 上崗”。

消息顯示,當天,北京兒童醫院開展了國內首次“ AI兒科醫生+多學科專家” 的雙醫並行多學科會診。 與會人員除了多科室13比特專家,還有該醫院與百川智慧、小兒方健康科技(這家是百川投資的醫療數據公司)聯合研發的「AI兒科醫生」。

與會者對一比特顱底腫物伴隨抽動症狀的患兒進行了多學科會診,另一邊,工程師將患者的主訴和病歷資料輸入模型。& ldquo; AI兒科醫生也給出了與專家組會診結果高度吻合的建議。& rdquo;

最後,月之暗面、智譜AI依然選擇發力模型和Agent智慧體應用。

1月25日,DeepSeek-R1模型發佈數小時後,月之暗面發佈Kimi k1.5多模態思考模型,引發關注。 同時,有消息稱,接下來月之暗面還將推出“ 持續拿到SOTA結果” 的大模型。

2月初,OpenAI最新論文《Competitive Programming with Large Reasoning Models》中表示,有兩家中國AI公司同時獨立發現了o1的秘密,在引言中引用了DeepSeek-R1和Kimi k1.5兩個模型,稱這兩家中國AI公司獨立發現了o1的秘密。 此外,OpenAI還指出,DeepSeek-R1和Kimi k1.5分別通過CoT提升大模型在數學和程式設計上的效能,

作為對標OpenAI的AI獨角獸公司,智譜AI暫不會接入DeepSeek模型,而是選擇加碼Agent智慧體,最新發佈的Agentic GLM(智譜專為手機研發的系統級大模型)已登入三星最新款Galaxy S25系列手機,提供基於AI的實时語音和視頻通話,以及實現視覺理解和系統功能調用、AI蒐索、文案寫作等功能。 此外,智譜還在與AI畫圖應用“ 捏Ta” 展開合作。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預測,AI市場正在走向分化。 DeepSeek改變了AI行業敘事管道,展示了不走尋常路徑的回報,而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才能滿足條件、以極其强大的晶片和基建設施為AI發展提供動力的觀念已不再是事實,有能力支付進場成本的公司也不再局限於少數行業佼佼者。

摩根士丹利指出,DeepSeek熱潮促使一些公司願意支付高價保持領先地位; 但對於另一陣營,AI是成本中心,對這些公司而言追求的是更便宜的tokens。

“ 我們認為市場贏家最終將是能够迅速擴大規模並將新技術突破商業化的公司。 隨著市場進入推理階段,我們對AI大模型參與者逐漸看好,並認為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將有來自邊緣設備復蘇的更好機會。& rdquo; 摩根士丹利認為,如今AI熱潮有點像1995年的互聯網普及,當時大家預計思科(CISCO),或者是AltaVista、Hotmail贏得競賽,但亞馬遜卻提供了最低廉的每秒服務token,成為最終的贏家。

傳統蒐索將被AI變革

隨著百度旗下最覈心及王牌的產品—& mdash; 百度搜索,以及騰訊旗下最覈心的微信,相繼接入DeepSeek模型,這或許意味著,傳統蒐索市場將重新洗牌,人們的蒐索管道與體驗,將在不久的未來迎來徹底的變革。

據證券時報,對於一些相關細節,騰訊方面還作了進一步說明。
說明如下:

  • 1、AI蒐索的資料來源包含公眾號嗎? 微信AI蒐索接入的DeepSeek支持聯網蒐索(用戶無需手動選擇),基於公眾號等豐富的微信生態內容,以及全網優質內容,能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高品質回答。
  • 2、AI蒐索已經全量嗎? 現時該能力還在灰度測試中,將根據用戶體驗和迴響持續優化。
  • 3、微信的蒐索場景為什麼要接入大模型? 大模型可以提升蒐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如更好地理解用戶的蒐索意圖,分析和處理複雜的査詢內容等。 結合用戶需求,騰訊在蒐索場景中接入了包括混元、DeepSeek在內的大模型,進一步豐富用戶的蒐索體驗。
  • 4、AI蒐索會用我微信內的朋友圈、聊天等個人資訊嗎? AI蒐索僅綜合公眾號及互聯網其他公開資訊,不會使用用戶的個人資訊和相關隱私資訊。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知名經濟學者、工業和信息化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說,對於微信來說,接入DeepSeek難度不大,尤其是騰訊有充足的算力支撐,可以承擔更大的訪問量。& ldquo; 近段時間DeepSeek自身因為訪問量過大,經常出現服務器繁忙的問題,而微信此舉給了消費者一個替代方案。& rdquo;

公開資訊顯示,據調查,59%的網友已主要使用AI搜索工具,而百度等傳統蒐索僅占22%。 微信的綜合可能加速這一趨勢,尤其對年輕用戶更具吸引力。

盤和林認為,微信的接入對於DeepSeek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微信擴大了DeepSeek的用戶接觸面,也减少了DeepSeek的算力負擔。

Fusion Fund創始合夥人,矽谷投資人張璐近期發文表示,如今的大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甚至一些高中生,每天使用AI工具的時間非常多。 他們大約70%、80%的時間都在使用手機上的AI應用。 比如,很多學生幾乎不再使用傳統的穀歌蒐索,而是轉向ChatGPT、You.com等平臺,通過這些工具進行蒐索。 這表明,人與AI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快發生變化。 從最初的不瞭解和抵觸,到逐漸的合作,再到現在的依賴,
未來,AI可能會像手機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家也會形成新的習慣。

IDC中國研究經理程蔭
表示,對於AI應用而言,大模型的更新陞級將有助於加速應用場景的創新及商業化落地,
未來無論是像文案撰寫和內容生成、線上會議總結、AI助手、蒐索等面向個人生產效率提升的應用,還是面向客服、行銷等水准業務職能的場景,
亦或是行業特有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都將會是今年市場關注的重點。

程蔭強調,
DeepSeek引領基礎大模型開啟另一開發新範式。 2025年,產業界也更加關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落地,整個生態系統應通力合作加速應用場景的創新及商業化。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796.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