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擁抱DeepSeek,從買課開始
文|鋅刻度,作者| ; 孟會緣,編輯| ; 陳鄧新
“ 2025年普通人怎麼用DeepSeek Ai?& rdquo;
“ 一人公司,DeepSeek+自媒體杠杆”
“ DeepSeek拓客,美業如何用來變現?& rdquo;
誰也無法否認,DeepSeek這把火正越燒越旺,甚至已經從B端應用,逐漸蔓延至C端用戶。 普通人每天似乎只需要抬眼一睜,就能從周邊接觸和自網絡瞭解中,輕易發現DeepSeek的身影。
當AI開始重塑人們的日常,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自己可以通過使用這些帶著AI標籤工具,來讓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而另一部分人卻覺得,自己應該跟上這趟時代快車,搶先佈局以迅速對接更美好的“ 錢景”。
於是,瞄準後面這部分人群所透露出來的迫切需求,技能培訓賽道的諸多角色聞風而至。 直播間、互聯網社群、線下培訓班…& hellip; 這群“ 賣鏟子” 的人,不斷從各個通路拉人頭,借用“ 錯過這個風口,留給打工人的時間就不多了”& ldquo; 不要等著AI來主動淘汰你” 等話術,都想把課賣給那些正倍感焦慮的普通人。
從幾分錢的學習資料,到幾百元的線上教學,再到幾千元的線下實操,似乎已經成為每個新領域、每種新技術在火爆之後的一大掘金範式。
此前,鋅刻度曾做過數個有關技能教學培訓的調查內容,包含個人IP點金術、60天速成月入過萬的寫手、輕鬆獲得高薪的烘焙培訓、學習20天就能接單的手辦課…& hellip; 跟這一次的DeepSeek培訓熱潮相比,其實大家沒什麼兩樣。
買課為了走捷徑
“ 這樣最方便啊,而且老師手把手地教,跟著操作就行。& rdquo; 問起王依願意花299元購買DeepSeek線上教學課的原因,她的回復很直接。
自年後就失业在家的王依,慶倖自己趕上了好時候,& ldquo; 這兩年大家都知道未來是屬於AI的,但是除了那些定向培養出來的行業人才,一般人根本想不到有什麼通路可以抓住這個機遇。 尤其是跟我差不多的人,之前從事的行業已經不行了,再找同類型的崗位來幹結果也就那樣。 眼看著一個更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就要起來了,又怎麼會不心動呢。& rdquo;
在王依眼裡,AI這個詞在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是隱於自己工作之外的,只有在使用市面上那些搭載了AI大模型的應用服務時,才能從中察覺到一股由全新科技浪潮帶來的改變。
DeepSeek帶來的科技焦慮
“ 就比如前段時間那麼火的AI爆改影視劇,假如做自媒體起號,看起來只需要自己想好一個劇本創意,直接用AI生成畫面和聲音再組合起來就行,但要保證流量和收益就需要不斷輸出內容,而這種生成科技的多次服務是要收費的。& rdquo; 王依還在做辦公室文員的時候就考慮過要幹點副業,可在實操時又因為各種投入和收益的不確定而被勸退。
隨著DeepSeek開源打破了技術壟斷,AI似乎也不再是大佬們的專屬。
最直觀的迴響,就是它開始將各種AI應用的服務價格給打下來了。 在各行業接入DeepSeek後,當一些AI工具開始宣佈免費,幾乎是在瞬間就打破了普通人的刻板印象,即那些原本與AI、大模型等高端詞彙掛鉤的科技和成本等,相當於佈局新賽道的隱形門檻。
在思考了一番未來的可能性後,王依更加篤定了,& ldquo; 只需要付出一筆買斷課程的錢,就能試著跟老師學著怎麼更好地使用AI,實操課還會教本地部署,相當於培養一個完美適配自己需求的智能助手,這樣算怎麼都不會虧的。& rdquo;
DeepSeek直播賣課
“ 我主要是想提升一下自己在職場上的含金量,也想試試看以後能不能借助它找到更好的跳槽機會。& rdquo; 常林,一個自DeepSeek火爆全球那天起,就開始四處搜羅“ DeepSeek+” 教程的“ 90後”, 現時最焦慮的事情是怕自己用不好AI工具。
“ 不能解决實際問題的AI是沒有意義的,重點是一般人根本就不懂這個癥結在哪裡。& rdquo; 常林認為,儘管人人都能使用DeepSeek,但想要成為跟上科技浪潮的第一批人,必須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所在。
但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門外漢,只要涉及到AI具體應用項目的選擇,以及對目標市場在AI加持下的佈局規劃時,自己腦海裏所有的設想都是空洞的,& ldquo; 說穿了,就是缺乏實際情況的指導和一些具體的參攷案例。& rdquo;
而現在,幾乎各個通路都能輕而易舉找到他想要的。 從直接買份資料,到在直播間上課,再到找個線下培訓班,就看常林捨得為此付出多少錢了,& ldquo; 現時只花幾塊買了一套資料合集,先自學著,順便弄清楚我的具體需要,下一步再看看要不要報個班。& rdquo;
賣課都是“ 割韭菜”
“ 到網上四處扒點相關的資料,很多都是免費分享出來的,打包好直接掛上車賣就行。& rdquo; 申留,一個標準的二道資訊販子。
當鋅刻度問到,這樣做難道就不擔心消費者不滿而投訴嗎? 申留的回復意味深長,& ldquo; 賣資料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承諾包教包會,相當於只是做資源的有償分享。& rdquo;
他給出了具體的解釋:一般虛擬商品不支持退貨,即使有人看不懂想要退、退不了還打差評,實際影響不了下一個有需求的人購買。 要是平臺因為投訴或舉報把商品連結下架了,那也可以四處散發資料資訊,把需求用戶引流到社交平臺上一對一交易。 而另一部分人則純粹覺得這就是一兩塊的事情,即使自己沒用上也沒那個必要非要追著要求退貨。
鋅刻度發現,只要在各大社交平臺蒐索“ DeepSeek教程” 等關鍵字,就能找到賣課的連結和通路,價格從一分錢到幾十塊不等。
一個頗為魔幻的劇情是,前段時間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元宇宙文化實驗室的餘夢瓏博士後團隊,所撰寫的一份專業檔案《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原本是免費分享的,如今卻成了“ 申留們” 在網絡上鋪得最廣的一份貨源。
其中,有一家小店掛出來的商品連結,單價為1.12元一份,至今已賣了2.2萬單,該連結還附帶有另一個包含上述檔案和全套玩法的選項,價值6.88元且標明了有萬人購買,那麼粗略估算一下,即使是用這條連結的最低價來算,不扣除平臺分成的前提下,已經為商家帶來了24640元的營業額。
這份無本的買賣,& ldquo; 申留們” 做得异常順手。 畢竟在相關購物平臺上,這份檔案的付費連結早已刷屏,哪怕只賣一毛錢,對其背後的商家來說,那也是空手套白狼的好事情。
原本免費的資源被擺上貨架
針對看了資料也學不明白,卻還想趕在第一時間吃上這碗飯的那一批人,幾百至幾千元的技能培訓班就成了他們更好的選擇,只看消費者自己願意付出的預算是多少。
不過,
相關技能培訓班因“ 割韭菜”, 在這段時間迎來了媒體的大規模曝光
。來自“ 大皖新聞” 的調查報導稱,一些線下培訓機構存在具體培訓內容含糊不清、老師的專業性也無資質證明等情况。
對於線上的培訓班,鋅刻度更是在網上看到不少消費者發聲質疑:& ldquo; 所謂的技巧毫無指向性,換個其他科技、其他賽道依然可以套用”& ldquo; 稍微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課程,老師的獨門指導,在網上蒐索關鍵字幾乎都能找到對應的內容”& hellip;& hellip;
知識付費不是萬靈丹
此前,鋅刻度曾做過數個有關技能教學培訓的調查內容,幾乎都是同一個套路:誇大宣傳未來靠科技賺快錢的可能性→ 吸引消費者付費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或謀求變現時發現被騙→ 培訓班不包售後消費者求助無門。
現階段這股鋪天蓋地的“ DeepSeek搞錢” 之風,依然是從“ DeepSeek15天教程:從入門到精通”& ldquo; 萬字長文教會DeepSeek”& ldquo; DeepSeek爆火,大量網紅即將消亡” 等行銷話術開始,全都圍繞著科技焦慮、業績翻番、財富自由之類的議題展開。
短期內課程銷售額破萬的不少
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讓不懂AI但又想學習的用戶心甘情願掏錢買課,他們造成的結果是,這種將科技嚴重功利化的做法會讓用戶陷入短視。
當整個技能培訓賽道一窩蜂開始擁抱新熱點,他們只求短期利益,因而整個課程內容設計也充斥著“ 如何快速變現” 等內容和觀念,教學只重皮毛不重內核,所帶來的不僅是高價收費與課程內容實際價值不匹配,受此教育的營員們也在這一過程中,或主動或被動地加重對新技術的功利心,全然只想如何能找一份高薪工作,甚至借此實現財富自由,他們對新技術之於未來的想像,自此被徹底禁錮起來。
整個技能培訓鏈條所關聯的人,其實從沒有真正理解過像DeepSeek這樣的新技術,到底擁有怎樣的內在邏輯、科技魅力,也沒想過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創新。
如此一來,
這些所謂的AI教育,全都淪為了面子功夫
。
一切正如軒睿基金總經理蓋宏所說,& ldquo; 從ChatGPT的興起到Sora,再到DeepSeek,之所以能被投機分子利用,實際上是他們在利用資訊差、焦慮和流量來收割消費者。 在大家熱議的時候,消費者應該對新技術有個客觀的瞭解,保持理性。& rdquo;
遺憾的是,有些人還沒開始使用DeepSeek,就輕易相信了那些賣課的人。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