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30萬的電動車回老家,被bba“鄙視”了
以前越貴越有面子,現在不一定。
文|定焦one 金璵璠
開什麼車回家過年?這是個問題。對於很多縣城出身、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來說,這不僅關乎速度,還關乎面子。
在熱衷攀比的小地方,一般是越貴越有面子。這一年混得好不好,看“車鑰匙”便知曉。
但這兩年,返鄉的年輕人又遇到一個新問題:賣到三四十萬、貴過bba的新能源車,父老鄉親們並不認識。
你在大城市努力打拼,終於有能力買一輛幾十萬的新能源汽車,打算抓住春節這個一年到頭唯一一次向父老鄉親“展示”的機會,讓父母春風得意一把。
但村里人只知道,燒95號汽油的奔馳,要比燒92號汽油的哈弗更高端,開bba的,不是老闆就是高管。
他們不知道,充電就能跑、智駕高出幾個level的問界、蔚來、理想,居然比入門級的奔馳還貴。有人剛誇了兩句,“這車高大上嘞”“屏那麼大個”,就有人站出來說,“你不懂,在城裡打車都是電動車,十來萬就能買,有的貸款首付都不用交”。
有比較就有鄙視鏈。結果是,你還不如鄰居家二十來萬的奔馳車有排面。
鄉鎮(指的是下沉市場,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的市場)的人們真的只認車標不識貨嗎?春節是一個觀察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勢力下沉現狀的絕佳窗口,這個假期,“定焦one”和多位春節返鄉的電動車車主聊了聊,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
開30萬的問界,沒比過20萬的奔馳
今年春節,李琛開著model y回山西原平農村的老家,鄰居們圍上來看,一般都會被大屏幕吸引。先是有人問,“這是個什麼東西,怎麼像個電腦一樣……”然後被人指出來既是儀錶盤,又是大屏幕,能導航,能看電影……
接著更多疑問就來了,“你這車多少錢?& rdquo;李琛說“30萬”。
每當這種時候,李琛都覺得挺有面子。老家的鄰居、親戚,分不清bba和造車新勢力,他們對價格更敏感,一聽價錢,就覺得你混得不錯。30萬在這座五線城市可以買套九十多平米的兩居室了。
到了同學聚會這種場合,李琛也感覺“排面”不小。雖然開bba和高端一些的新能源車,大家都會覺得你混得不錯,但新勢力更容易成為話題中心。
總有同學不停地觀摩李琛的model y,或是坐到副駕駛上點點屏幕,問問都有什麼功能。造車新勢力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是bba比不了的。
郝亮也是,開著不到30萬的小米su7回老家,感受到的關注度比開四五十萬的寶馬、奧迪還多。
他是河北曲陽人,在北京工作。因為平均半個月回一次老家,春節前,他在老家小院裡安了充電樁。沒想到,這個春節,他的車位成了村裡的“網紅打卡地”。他覺得這個充電樁裝得太值了。
“小米宣傳得挺到位,很多人都認識這車。& rdquo;郝亮說,村里人不一定聽說過蔚來、理想,但很多人都用過小米的產品。
圖源/小米汽車微博
來“打卡”的人,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般是跑過來“咔咔”拍幾張照片,還有人說想坐進去感受感受。& ldquo;有的是鄰居,有的不認識,不過,他們估計也知道開這車的肯定是年輕人。& rdquo;
郝亮是00後,家裡有幾位60後、70後的長輩,開的是寶馬x5、奧迪a8,他原本以為長輩們會質問他,“你花這錢,買個本田、豐田也行啊!& rdquo;
沒想到,有長輩試駕以後,還挺認可。郝亮清楚,論排面,小米比不上bba,不過,親戚們都覺得這車“挺好玩”,尤其是智能化不比bba差。
王荔的感受則截然相反。她臘月二十九開著問界m7進村時,沒覺得有多拉風。去年3月問界正火的時候,她提完新車回家,街坊鄰居也沒有太大反應。
有的街坊說,“這車高大上嘞”“屏那麼大個”,還沒等王荔高興,就有其他鄰居說,“你不懂,在城裡打車都是電動車,十來萬就能買,有的貸款首付都不用交”。還有人接著“科普”,“電車在農村不實用……”
王荔剛要解釋,這車燒油也能開,智駕技術很先進,就有人說起,“老李家兒子開了輛奔馳……”話題馬上轉移到老李家了。
老李因為兒子開了輛奔馳入門級的a 180l回家成了話題中心,被鄰居討論“是升高管了?還是干大買賣、當大老闆了?& rdquo;串門的親戚都比往年多了。
王荔的車落地30萬,比老李兒子的車貴將近10萬,但老鄉們更認奔馳。
根據王荔的觀察,開高端的新勢力品牌,在農村沒什麼排面。村里不懂車的,對電車、混動沒什麼概念,更不了解智駕;懂車的,尤其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更認bba,覺得其他品牌都沒什麼稀奇的。
綜合來看,在下沉市場,如果拼排面,選bba不會出錯,如果開的是新勢力,能吸引多少注意力,就要看運氣了。
小鎮買新能源,兩極分化
下沉市場範圍大且分散,大家對各品牌的評價不盡相同,是買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是買新勢力還是其他品牌,又因為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差異。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程度,首先有南北方的地域差異。
北方鄉鎮普及得相對慢些。如果有長途需求,開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很多人還是沒有安全感。
李琛的老家距離北京400多公里,很多親戚對電車沒概念,只有當一些親戚朋友坐車時覺得“暈車”時,李琛才解釋說,“這是電車,加速快,容易暈車”。親戚們就會很焦慮,馬上問“能跑多少公里?& rdquo;他得繼續解釋續航的問題。
王荔經常到處旅遊,她的觀察是,往南方走,尤其是旅遊城市,電動車很多。因為他們沒有冬季續航焦慮。
今年春節,張薇一家三口第一次開蔚來es6回老家。她是浙江桐鄉人,距離北京1200多公里,花費14個小時,大概300公里左右換一次電。
南下的路上,張薇覺得綠牌車逐漸變多,到了江浙地區,綠牌車和油車至少是五五開。
春節期間的租車數據也有一定代表性。租車平台悟空租車的數據顯示,本次春節,新能源訂單主要來源於南方城市,北方城市用戶更多的選擇油車出行。
除了南北方因素,充電不方便,直接導致有些下沉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不高。
汽車之家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用車報告(2024年)》顯示,公共充電樁保有量一線與二線城市合計份額近50%,三線及以下城市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有待提速。
王荔說,她的老家定州是一座北方的四線城市。大年初二晚上9點,她參加完聚會想充電,發現公共充電樁本身就少,而且很多是被占用的狀態,“出了市區,連個充電樁都找不著”。
自家想安裝充電樁並不容易。
王荔今年春節給幾個想換車的親戚推薦了新能源車。有親戚本來都計劃買了,結果被裝充電樁的成本勸退了。親戚家是老舊小區,想裝充電樁要鋪設一百米左右的電纜,總費用加起來得1萬塊。& ldquo;那還不如開油車省錢。& rdquo;王荔說。
李琛對“定焦one”說,老家的人們觀念偏保守,物業基本不讓安充電樁,就算物業同意,也有鄰居因為“怕著火”反對。
新能源車的下沉,往往和當地的消費水平掛鈎。在欠發達的鄉鎮,綠牌車還處在從網約車向私家車過渡的階段。
2021年春節,李琛開特斯拉回山西原平,沒見到什麼電車。他當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充電樁,還不能用,後來終於找到一座充電站,也是那一年剛建起來的,充電的車很少,只有稀稀落落幾輛計程車。
李琛今年春節假期再回去,那個充電站的位置快占滿了,主要是很多網約車都換成了比亞迪、埃安等等的綠牌車,“本地車牌的新勢力還是沒怎麼見過”。
這和當地的購買力直接掛鈎:大部分人的車都在5萬以內;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會花5到10萬買車。
在相對發達的下沉市場,新勢力品牌下沉得更快。
讓張薇意外的是,在桐鄉這座三線城市,理想、蔚來的出鏡率很高。許多家庭都是有了一輛油車之後,再添一輛電車作為日常代步。
張薇在小區院子裡就看到過十來輛蔚來,一半是本地牌照。新勢力品牌在當地比較大型的商場裡都布局了門店,張薇覺得購買和售後都沒問題。
在杭州上班的小志,是江蘇張家港人,他一年半以前換了智己ls7,落地35萬。據他觀察,張家港本地的問界、“蔚小理”保有量和杭州沒有太大差別。
據他所知,很多親戚朋友第一輛車是合資品牌的油車,第二輛不再執念於bba,而是選擇理想、問界、蔚來,而且是彼此之間的口碑推薦。
bba>自主品牌高端線>新勢力
總的來看,在當下的中國鄉鎮,bba即便已經降到20萬以內,排面依然不減,三四十萬的新勢力在有些地方,名聲很大,非常吸睛,但在有些地方,可能和十來萬的網約車歸為一類。
在三線以下市場,電動車不像一二線城市那麼多,但普及度也在變高。因為不限牌,第一輛車主動買新能源車的比較少,一般是增購才考慮,當充電等基礎設施滿足需求,有預算、接受新能源的家庭可能選新勢力。
根據易車網對各城市暢銷車的盤點,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最受歡迎的車型是特斯拉model y,三線城市最受歡迎的車型是比亞迪的海鷗,四五線則是比亞迪秦plus新能源。
拋開地域、經濟發展水平這些客觀因素,在下沉市場,買車不只考慮性價比,“面子”也很重要。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有三四十萬預算,是買bba、自主品牌新能源,還是新勢力?
新勢力往往會因為面子問題“落選”。
小志家買車主要是家用,更考慮實用性,但有消費能力的親戚基本是做生意的,他們多是60後、70後,選車很看重面子因素。& ldquo;很多家庭有四五輛車,基本是奔馳、雷克薩斯、豐田,一般是油車或混動。& rdquo;
村裡的80後、90後觀念也比較傳統。王荔老家的同學、朋友多是85後、90後,這次春節回家,她發現不少人因為bba大降價,買了bba系列。他們一致認為,“現在這些新勢力剛(成立)幾年啊,哪個都賣得不便宜,有三四十萬,肯定買bba”。
王荔並不認同,她覺得老家的同學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觀念。王荔自己以前也很崇拜bba,去年3月換車前,把五十萬以下的bba看遍了。她和幾個車圈的朋友一致認為bba集體降價,是降了配置。
“因為降價買bba的,純粹是買了個牌子。& rdquo;她舉例說,同等價位里,bba新車車裡的味道都挺重的,造車新勢力用的都是環保材料,新車提回來基本沒有味道。
圖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據王荔觀察,在縣城,一部分人仰慕bba,覺得國產車就應該十來萬,超過20萬買國產就覺得虧;還有一部分人願意為國產高端品牌買單,但會優先考慮自主品牌。
王荔有一位老同學是國企領導,他去年花了110多萬,買了一輛仰望u8。這是比亞迪旗下的高端品牌,在越野圈很紅。
王荔不懂這個老同學的操作,了解了下,仰望u8去年年總銷量還不到八千台。
結果這位老同學說,買國產品牌的百萬豪車,一點不失身份,反而更能彰顯實力,開出去很有面子。& ldquo;現在bba都不到五十萬了,花百十來萬買輛保時捷,可能大家都覺得很正常,他捨得花一百多萬買比亞迪,大家反而高看他一眼,覺得是‘真有錢’。& rdquo;
在現階段,下沉市場的“車展”也有一條鄙視鏈:bba>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
合資品牌尤其是頭部豪車品牌有強大的品牌護城河,自主品牌因為長期深耕下沉市場,品牌優勢明顯。於是就出現一種局面:有消費能力、認可新能源的,會優先換合資品牌的混動,或自主品牌的高端線,預算有限的買自主品牌,選新勢力品牌的是少數。
不過,年輕一代的觀念正在變化,這條鄙視鏈也在慢慢鬆動。
郝亮是00後,他這個春節參加了三場同學聚會,發現老家的95後、00後沒有“bba崇拜”,他們對汽車的期待,不再局限於面子問題,更追求個性彰顯,覺得智能化、車機互聯更加炫酷。
對於占領下沉市場,手機起家的小米有天然優勢;蔚來、理想、小鵬都在用經銷商模式替換直營模式,快速擴大銷售網絡;鴻蒙智行、零跑等新勢力也在積極布局。
新勢力都在搶奪下沉市場最高端的一群用戶,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燃油車過去幾十年建立的品牌等級,正被電動車挑戰、瓦解,自主品牌和新勢力開始建立一套新的品牌等級。下沉市場的新一代消費主力開始出現認知盲區,這將是一場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領域爭奪戰。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琛、郝亮、王荔、張薇、小志為化名。
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