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曠視印奇掌舵千里科技百日:名字去“力帆”化,多名前極越悍將已納入麾下
藍鯨新聞從多個消息源獲悉,千里科技近期已迎來多名悍將,包括前極越智慧座艙負責人張星、前極越整車產品負責人賈秀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8日訊(記者李卓玲)
“ 力帆” 這一名字正式告別A股。
2月18日,力帆科技的證券簡稱正式更名為“ 千里科技” (下文統一更新),證券代碼“ 601777” 保持不變。 在幾日前的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該公司《關於變更公司名稱、證券簡稱及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獲得了參會股東一致通過。
據悉,這場臨時股東大會由該公司董事長印奇主持。 從去年11月11日被選舉為董事長以來,印奇已掌舵這家重慶企業近百天時間,而內部變化也正在悄然進行。
除了公司名稱“ 去力帆化” 外,藍鯨新聞獲悉,在印奇宣稱“ AI+車” 大勢所趨,智能化已是一手“ 明牌” 背後,其人事調整也在加速。
藍鯨新聞從多個消息源獨家獲悉,千里科技近期已迎來多名智能化領域悍將,包括前極越智慧座艙負責人張星、前極越整車產品負責人賈秀江。
對於更名後內部近期有何新動作,千里科技方面人士對藍鯨新聞稱,後面會有的。
對於現階段情况,前述空降千里科技的一名高管對藍鯨新聞稱,現時還在籌備中。
多名前極越高管空降
據悉,儘管新勢力車企極越此前因資金鏈等問題遭遇系列風波,已成為過去式,但在業界看來,其過往發佈的產品技術仍可圈可點。
此前,極越的重心一直圍繞“ 智能化” 這個標籤。 公開資料顯示,極越01被官方定義為“ AI汽車機器人”, 是“ 下一個時代的物種”; 去年8月,極越推出了原生AI大模型座艙,SIMO2.0系統成為行業內具備唇動識別功能的智慧座艙。
在極越推進智能化研發背後,張星是關鍵人物之一。
據商業人物報導,2023年大模型爆發時,張星就判斷,到2024年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競爭,將會是大模型科技變革所帶來的下一代產品體驗的較量,車企將會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大模型的原生應用化; 同年9月,張星開始構思該公司下一代智慧座艙產品的覈心競爭點。 但是由於缺乏參照系,整個研發過程异常艱難。
而
賈秀江同樣在極越智能化產品定義上起著靈魂人物作用。
對於極越把自己的產品定義為智能汽車機器人是否為噱頭等問題,賈秀江曾在去年北京車展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稱,初心就是想做一個類似機器人的高度智能化產品,比如純視覺方案。& ldquo; 其實純視覺也好,語音互動也好,背後的所有基礎和覈心都是AI的能力。 AI的能力裡面最覈心的又是對影像的識別、感知和理解,對於語音的感知、識別和理解,這些如果相通了以後,做一個車也好,或者是做一個兩足機器人也好,人形機器人也好,其實是類似的。& rdquo;
這兩名悍將的加盟背後,千里科技智能化發展或有望提速。
“ 未來,只有具備AI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有機會跑贏新的時代。& rdquo; 印奇在千里科技今年1月24日官微發佈的董事長新春寄語中稱,新的一年,公司要主動求變,全力以赴擁抱智能化變革浪潮,圍繞“ Al+車” 的目標加快業務陞級的步伐。
在其看來,& ldquo; Al+車” 既是一場技術創新的革命,又是一場產業綜合的革命。& ldquo; 一方面,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全面增進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領域的研發實力。 另一方面,我們要持續推動生態資源整合,促進AI科技與高端製造的融合,實現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全面升級。& rdquo;
圖片來源:千里科技官微
如何提振業績?
作為千里科技的新掌舵者,印奇是AI界風雲人物之一。
據悉,印奇生於1988年,於2011年創立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後者彼時被外界冠以國內“ AI四小龍” 之稱。
而
其去年超24億入股千里科技(原力帆),則讓印奇在汽車圈一下子斬獲頗高關注度。
據藍鯨新聞梳理,去年7月初,印奇旗下的江河順遂擬作價24.3億元受讓吉利集團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千里科技股份的消息曾引發熱議; 同年10月25日,千里科技發佈公告稱,周宗成不再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董事會下屬各專門委員會職務。 經股東提名,印奇為公司第六届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去年11月11日,千里科技發佈第六届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議公告稱,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選舉第六届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同意選舉印奇為公司第六届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會屆滿之日止。
對於“ 印奇看上千里科技什麼” 這一問題,此前,包括“ 24億撬動下一個‘ 賽力斯’?& rdquo;& ldquo; 劍指Robotaxi” 等猜測言論曾見諸報端。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早在2018年11月就曾公開展示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包括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互動等功能。 隨後,2021年,曠視科技開始發力智駕方案。
2023年8月,曠視科技智駕業務總裁劉偉曾對媒體表示,公司智駕部門已有數百名員工,大部分為算灋研發人員,還有一部分交付人員。 其並稱,曠視科技的智慧駕駛方案走的是一條性價比的道路,即將相同技術指標要求的硬體成本盡可能降低,強調量產和規模化的輔助駕駛方案。& ldquo; 希望2025年的時候,我們能做到行業前三。& rdquo;
對於力帆改名千里科技後,內部有何調整,一名“ 老力帆人” 對藍鯨新聞直言,AI來了,& ldquo; AI賦能多行業。& rdquo;
不過,
當下,對於37歲的印奇而言,如何提振千里科技的業績是一大考驗。
據千里科技財報顯示,去年1-9月,千里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8.15億元,同比增長11.19%; 歸母淨利潤3994.7萬元,同比下滑35.34%。 其中,其Q3淨利潤下滑36.33%。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曾是國產“ 機車一哥”, 其創始人尹明善更一度為“ 重慶首富”。 在切入汽車賽道後,其經歷了在國內外銷售汽車20餘萬輛的巔峰,但在2020年因資不抵債進入破產重整程式。
2020年,力帆科技在各方的努力下重整成功,引進滿江紅基金和吉利科技旗下的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成為戰略投資者和產業投資人。 彼時,吉利入主被外界稱為力帆擺脫困境重獲新生的關鍵。 後續,力帆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摘帽並改名等。
如今,在印奇掌舵下,改名後的千里科技又將駛向何方? 仍待子彈飛。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