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

海關總署1月13日發布了2024年12月及全年貨物進出口統計。統計顯示,12月份外貿進出口急劇衝刺,當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美金值環比分別增長7.5%、7.6%和7.5%,同比分別增長6.5%、10.7%和1.0%。結果,2024年全年進出口比上年增長3.8%;其中出口十分亮眼,增長5.9%,進口則繼續平疲,增長1.1%。比起2023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比上年分別下降5.0%、4.6%和5.5%,可以說打了一個翻身仗。由於進出口業績反差大,12月當月貿易順差突破千億美金大關,為1048.4億美金;全年9921.6億美金,逼近萬億美金大關。於是形成世界貿易兩極:中國順差萬億,美國逆差萬億。2024年貨物貿易淨出口的強勁增長,加上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迅速,使貨物與服務淨出口為gdp增長5.0%貢獻了1.5個百分點,為完成當年經濟增長指標做出重大貢獻。

出口強勁無疑令人欣喜,它不僅反映了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傳統市場回穩。但它的可持續性的值得擔憂。更值得擔憂的是進口的疲弱,它反映了內需不振;還要值得擔憂的是順差巨大,必將為川普加關稅提供強大理由,並引起其他多國對華貿易限制的擴大和加強。

一則以喜:新增長點強勁和傳統市場回穩

一.& nbsp;出口產品新質增長點開始體現

2024年全年貨物出口35772.22億美金,比上年33800.25億美金增長5.9%,淨增1971.97億美金,與2023年比上年下降4.6%形成鮮明對比。

增長主要來自機電產品大類,貢獻了1481.33億美金,占淨增額75.1%;增幅則達到7.5%,快於全部出口。

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最快的依次是:船舶,增長57.3%;晶片,增長17.4%;汽車及底盤,增長15.5%;通用機械,增長14.3%;家電,增長14.1%;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增長9.9%。

      淨增額最大的依次是:集成電路,235.83億美金;自動數據處理設備,185.76億美金;船舶,158.01億美金;汽車,157.48億美金;及家電,123.4億美金。以上五大類合計淨增860.48億美金,拉動全部出口增長2.5個百分點。這裡既有高新技術產品,也有一般傳統機電產品。整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只淨增403.72億美金,增幅4.8%;既低於機電產品大類,也低於全部出口的增速。換言之,新質生產力的拉動作用開始體現,但尚未居主導地位。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

二、傳統市場回穩,美國市場回升,南方市場持續增長

從出口地區格局看,2024年出口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是拉美,增長13.0%;其次是東協,增幅12.0%。增長最快的國家依次是巴西(增長22.0%)、越南(17.7%)、印尼(17.6%)、馬來西亞(16.1%)和泰國(13.6%)。這表明全球南方、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重要增長點但對俄羅斯出口增速急劇放慢到4.1%,低於對全球出口增速;對印度出口繼續維持在2.4%的低增長。

2024年出口一個重大變化是對美歐日韓港台出口全面扭轉了2023年大幅下降的局面,轉為增長。其中對美出口從2023年斷崖式下降13.1%轉為增長4.9%,對歐盟出口從下降10.2%轉為增長3.0%,對我國香港出口從下降6.3%轉為增長6.2%,對我國台灣出口從下降16.0%轉為增長9.8%,僅對日韓出口仍是負增長,但降幅大大縮小。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1

 按國家和單獨關稅區計,2024年我國遙遙領先的最大出口市場仍然是美國,5246.56億美金,占對全球出口大約七分之一;第二中國香港,2911.40億美金。以下依次是:越南、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德國、馬來西亞和英國。按市場板塊計,rcep(東協10國加日韓澳新)、美國、歐盟、我國香港和我國台灣分別占我全球出口總額26.9%、14.7%、14.4%和10.2%,合計66.2%。對以上四大板塊出口增長迅猛或轉增,是2024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出口的基本盤。

 三.中美貿易回穩

中美貿易回穩,特別是對美出口止跌轉升,是2024年進出口貿易特別是出口的一大亮點,並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反映了中美關係的回穩,並再次證明了中美在全球供應鏈中互補關係的牢固性。

1.中方統計:中美貿易與中國對全球貿易同步增長。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6882.80億美金,比2023年增長3.7%,與對全球貿易增速3.8%幾乎相同。其中對美出口5246.56億美金,增長4.9%,略低於對全球出口增速(5.9%);但比2022年達到的歷史高點5817.84億美金仍然低9.8%。2024年對美出口態勢大體是逐月回升。到12月份,當月出口額已回升到488.30億美金,比2023年12月份的422.44億美金增長15.6%,比歷史最高年份2022年12月份的453.71億美金高出7.6%。12月份當月數字折年率5859.60億美金,比2022年的5817.84億美金高出0.7%。

由於過去兩年人民幣兌美金價位下跌,按人民幣計,回升幅度更大一些。2024年全年中美雙邊貿易為48977.8億元,比2022年的50540.8億元僅低3.1%;其中出口37337.2億元,比2022年的38706.5億元低3.5%。12月份當月對美出口3506.5億元,比2022年12月份3200.0億元高出9.6%。

中美貿易與中國對全球貿易增幅基本同步,使近年來美國在我對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下降態勢得以停止。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2

 上表顯示,在2018至2023年的五年間,美國在中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下降了2.5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同期東協比重上升2.7個百分點,抵消了美國比重的下降。歐盟加英國比重維持不變。

2024年美國比重不變,歐盟加英國比重則下降了0.5個百分點,而這一缺口恰好又被東協補上。三大板塊合計,比重依然保持41.4%不變。

   2.美方統計:從中國進口轉增,供應鏈轉移態勢回調

   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發布,2024年前11個月美國貨物進口總額29826.01億美金,同比增長5.3%。其中從中國進口增長2.2%,扭轉了上年兩位數負增長態勢;並與從北美(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增速2.4%基本相同。中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居墨西哥和歐盟之後)。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3

我們先看看兩年前的態勢。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4

 2022年基本態勢是:從全球進口的增長,基本上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從歐盟進口的增長,基本上抵消了從中國進口的下降;從環太進口的下降,主要來自中國。即美國參與的全球供應鏈向北美區域和跨大西洋轉移,環太平洋地區地位下降;而後者的下降主要來自從中國進口的大幅減少。

 2024年基本態勢則是:北美區域地位轉弱,跨大西洋供應鏈雖繼續保持強勁,但環太平洋地區反彈勢頭更猛;後者的強勁反彈包含從中國進口由劇降轉增。

作為小院高牆“的對華高科技封禁或限制,雖然導致高技術產品對華貿易減少,但程度有限。2024年前11個月,美國高技術產品(advance technology product, atp)貿易中,中國對美出口雖然下降5.9%,但降幅比上年大大縮小,且仍是進口最大來源,美國對華出口則猛增。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5

二則以憂:近憂和遠慮

 與出口新增長點強勁和傳統市場回穩相反,進口繼續疲弱,與出口形成鮮明反差。其結果,既不利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也造成貿易順差直線上升,外部貿易摩擦增加,貿易發展難具可持續性。

一.& nbsp;進口繼續疲弱

2024年貨物進口25850.67億美金,比上年勉強增長1.1%,避免了負增長。與五年前2019年相比,累計增長24.5%;同期出口累計增長43.1%;五年內貿易順差翻了一番多,從4219.32億美金增至9921.55億美金,直逼萬億美金大關。貿易順差問題,將稍後討論。

1.& nbsp;地區結構:從主要發達地區進口下降

2024年,進口增長主要來自東協(增長2.0%)、中國台灣(增長9.3%)和韓國(增長12.4%),從發達地區歐盟進口下降4.4%,從美國進口下降0.1%,從日本進口下降2.6%。

與五年前2019年相比,從歐盟進口累計下降2.6%,從日本進口下降9.0%;從美國進口雖然增加33.3%,但仍低於2021年1795.3億美金水平。除美國外,主要增長來源來自俄羅斯(增長111.8%)、東協(增長40.3%)、拉美(增長46.0%)和非洲(增長22.3%)。2024年從俄羅斯進口為零增長,但五年累計仍翻了一番。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6

由上看出,過去五年我國進口增長主要來源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這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但從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減少,則不容忽視。

2.& nbsp;進口產品結構開始升級,但總體低端

2024年進口產品結構基本良好,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比上年分別增長6.2%和4.8%,均明顯高於全部進口1.1%的增速。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57.9%和10.4%。這雖然令人鼓舞,但和搶在拜登政府新的出口禁令生效和川普就任總統前突擊進口也不無關係。

全部進口淨增282.65億美金。其中機電產品進口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淨增574.79億和730.51億美金。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和集成電路兩項進口即貢獻了656.34億美金增量。見下表。

2024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萬億美金順差的喜與憂插图7

但與2019年相比,過去五年進口產品結構並未提升,反而有所低端化。2024年機電產品進口額9850.16億美金,僅比2019年的9077.65億美金累計增長8.5%,比2018年的9660.0億美金僅高出2.0%。高新技術產品進口,2024年比2019年累計增長18.1%,比2018年累計增長12.1%。其結果,五年來機電產品在全部進口中比重從43.7%降到38.1%,不足四成;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從30.7%降至29.1%,不足三成。這種進口結構技術含量顯然過低,不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

毫無疑問,進口持續疲弱主要原因是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美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如前所示,2024年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以及我自動數據處理裝置和集成電路進口都是較快增長的。

二.貿易順差逼近萬億,引起世界關注

2024年貨物貿易順差逼近萬億貿易大關,達到9921.55億美金,比2023年增加1689.32億美金,五年內翻了一番多。這與美國貨物貿易逆差達萬億美金恰成對照。引起了許多國家特別是歐美的高度關注。除川普對華加征關稅勢在難免外,歐盟對華電動車施加反補貼稅,並對中國從歐盟進口下降表示強烈關切。加拿大、墨西哥等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限制也在所難免。中國出口產品將面臨世界許多國家徵收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措施。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創造了德國、日本和美國一個世紀都沒有達到的1萬億美金貿易順差。並稱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加征關稅,試圖減慢中國產品的湧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稱,中國從鋼鐵、機器人、電動車、鋰電池到太陽能光伏板,都生產兩到三倍於國內需求,然後將過剩產品出口。

美國候任財長貝森特1月16日在參院聽證會作證時,指責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平衡的經濟體”,以出口抵銷國內經濟問題。他提出要實施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十年長期對華經濟政策。

伯恩斯和貝森特的指責固然無法成立,但我國貿易順差的急劇增加反映國內需求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它主要來自機電產品。2024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超過2萬億美金,達21254.97億美金,進口不足萬億美金,為9850.16億美金。僅機電產品即機電製造業就產生了超萬億美金貿易順差(11404.81億美金)。這說明,國內需求消化不了這一萬多億美金機電產品,只能輸往國外。2024年汽車出口640萬輛,進口70萬輛,順差570萬輛。這說明國內市場表觀消費量多出570萬輛。這很難簡單地以“不存在產能過剩”來概括,需要重視並認真研究。

機電產品出口的迅速擴大,必然引起海外市場的強烈限制。過去我國鋼產量達到世界一半,出口也占世界將近一半時,鋼鐵出口遭遇許多國家密集的貿易救濟,最後國家嚴格限制鋼鐵產能和控制出口。現在我面臨的局面可能更加嚴重。

三.出口好景難以持續

  1.做好出口遭圍堵的準備

除了貿易順差巨大必然引起許多國家和地區貿易限制外,作為引以為傲的新三樣出口勢頭,已在2024年減弱。汽車出口量曾在2023年猛增57.4%後,2024年只增長15.5%;平均單價下跌5.9%,而2023年上漲7.4%。川普政府對我產品施加關稅,取消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等系大概率,不少電子類產品經過加關稅前突擊出口後,勢頭必然減弱。歐盟繼對我電動車加征反補貼稅後,隨時可能施加新的限制。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均已表示,不允許中國產品“借道”輸往美國。

2025年上半年,如果川普關稅尚未到位,出口可能保持溫和增長。但下半年可能轉降。2026年前景大概率是繼續下降。

2.提振內需和進口,從產品出口到產業合作

根據上述分析,需要切實轉變進出口貿易發展方式,實行重大調整。

第一,重心放到提振國內需求上。加力於國內需求側,而不是供給側。適度放慢工業投資和生產速度。

第二,努力穩定現有出口市場的同時,努力發展與歐美日本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產業合作,在海外投資建廠,做大當地產業。

第三,持續大力增加進口,特別是增加先進適用技術、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和關鍵元器件進口。2025年爭取使進口增速超過出口增速,並保持數年。爭取從2026年起貿易順差不再增長,並有適度下降。在增加進口量的同時,尤其要重視進口的質,即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的產品與技術進口。為此,在繼續積極推動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從全球南方進口外,尤其應重視從發達國家特別是從歐盟進口,爭取在五年內使高技術產品在進口總額中的比重從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45%左右。

第四,努力保持與世界主要地區經貿關係穩定,在繼續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關係的同時,要特別重視妥善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歐、rcep區域內經貿關係,為十四五期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穩定的外部市場環境。

(本文為何偉文鈦媒體app獨家專欄作品)

鈦媒體作者簡介:何偉文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鈦媒體國際智庫專家、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國務院新聞辦外宣專家。全球中小企業聯盟高級副主席。此前還曾擔任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長期跟蹤研究世界經濟貿易、中美經貿關係、全球化和全球治理、wto、美國經濟、一帶一路和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尤其在美國經濟和中美經貿關係方面有系統深入的研究。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眾號:

024年中国进出口“成绩单”:万亿美元顺差的喜与忧"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01.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