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去年業績達434.8億歐元!中國市場首次負增長
①皮膚科學美容等醫美護膚業務成驅動力。
②歐萊雅在中國市場除了受旅遊零售需求萎縮的影響,也面臨眾多國潮美妝品牌的衝擊。
《科創板日報》2月8日訊(記者 陽明 實習記者 李佳怡) 2月7日凌晨,歐萊雅集團對外公布了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業績情況。
財報顯示,歐萊雅集團2024年業績再創新高,銷售額達到43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91.9億元),同比增長5.6%。
然而,曾常年為集團第二大市場的北亞地區卻陷入增速放緩的困境,歐萊雅集團在財報中,將其歸因於中國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拖累了整體業績增長。
加速布局醫美+護膚領域
記者梳理歐萊雅集團過去6年財務數據發現,近幾年集團業績增速雖有所減緩,但自2021年起逆轉業績下滑局面,已連續5年維持銷售額和淨利潤的穩步增長態勢。
據最新財報顯示,歐萊雅集團再次刷新業績最高紀錄,創下43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92.26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6%,營運利潤高達86.8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57.84億元),同比上漲6.7%。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歐萊雅集團的四大事業部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皮膚科學美容部成績亮眼,以9.8%的同比增速成為四大部門增長最快的板塊,為集團貢獻70.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32.41億元)銷售額。
隨著消費者護膚需求的增加,科學導向與精準護膚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追求,科學護膚成為美妝品牌加速布局的又一塊流量窪地。據euromonitor歐睿信息諮詢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規模接近1300億元,占整體護膚品市場的22.9%,是美妝護膚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
歐萊雅集團也注意到科學護膚的增長空間,並加快了布局。2023年初,歐萊雅將活性健康化妝品事業部(l' oréal active cosmetics)正式更名為歐萊雅皮膚科學美容事業部(l' oréal dermatological beauty)。此外,歐萊雅2024年多筆投資均直指醫美和皮膚科學領域。
2024年8月,歐萊雅宣布收購在皮膚科學美容領域深耕超過40年的高德美公司(galderma)10%的股份;12月7日,歐萊雅皮膚科學美容事業部宣布投資了中國醫療美容連鎖機構“顏術醫美”。
2024年年末,歐萊雅又宣布收購瑞士零售集團migros子公司gowoonsesang cosmetics co., ltd。有業內人士透露,歐萊雅此番收購,看上的是該公司由皮膚科醫生gun young ahn於2003年創立的韓國護膚品牌dr.g蒂邇肌。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兼皮膚科學美容事業部總經理馬嵐也曾表示:“消費者對醫美的興趣和需求日益高漲,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專業化、規範化的市場需求之下,歐萊雅皮膚科學美容事業部必朝著更創新、更專業、更值得信賴的方向發展。”
北亞區增速放緩,中國市場近十年首次負增長
從地區來看,2024年,歐萊雅在歐洲、北美、拉美以及新興市場sapmena–ssa(南亞太、中東、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四大區域市場的銷售額均實現了增長,分別同比增長8.2%、5.5%、11.0%、12.3%。
值得注意的是,包含中國市場在內的北亞地區則成為五大區域市場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地區,銷售額約103.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0.61億元),同比下降3.2%。
對此,歐萊雅集團在財報中解釋,北亞地區增長放緩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陸美容市場出現負增長,迎來罕見的個位數下滑,與旅遊零售疲軟息息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在今年巴黎摩根大通活動上,歐萊雅集團ceo葉鴻慕就罕見地下調了對全球美妝市場的增長預期,從先前的5%調整為4.5%-5%,其同樣將此調整歸因於中國市場的疲軟。
目前來看,2024年為歐萊雅集團在中國市場近13年以來唯一下滑年份。究其根源,除官方所言在旅遊零售渠道面臨銷售額縮窄的壓力外,中國國貨美妝品牌近些年強勢崛起也是歐萊雅集團在華市場慘遭滑鐵盧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市場尤其是電商領域,國貨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雙11活動周期期間,
國產美妝品牌“珀萊雅”力壓眾多外資品牌,成為天貓等多個平台的銷售冠軍,常居榜首的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巴黎歐萊雅”不得不面臨在天貓(第二)、京東(第二)、抖音(第三)top5榜單中出現排位下滑的困境。
不過,歐萊雅集團仍對中國市場仍持樂觀態度。執行長nicolas hieronimus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儘管中國市場每年增長30%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結束,但4%到5%的增長仍可被視為積極預期。
同時nicolas hieronimus也強調,儘管2025年初以及中國春節期間的銷售數據表明市場趨於穩定,但公司並不認為中國市場會在今年迎來顯著復甦。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