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把迪士尼樂園搬到了“桌面”
文|有界unknown,作者|錢江,編輯|山茶
傳言許久的蘋果機器人終於迎來了新的進展。
近期,蘋果公布了一項名叫“elegnt”的新研究框架,它可以讓非人形機器人展現更自然、更富有表現力的動作。
蘋果用一盞檯燈機器人展示了這個新技術的效果。
比如你問它外面天氣怎麼樣,它會將“臉”轉向窗外“看一眼”,再扭過頭告訴你天氣;如果你和它傾訴“渴了”,它還會萌萌地用燈頭“小心翼翼”地將杯子推向面前;如果它遇到一個自己辦不到的事情,還會“低頭”表現出懊惱的情緒。
▲搭載蘋果elegnt技術框架的檯燈,與人類互動,來源x@nacho mellado
通過這樣一個架構,一束光影、一個燈頭,以及一根6自由度、能夠靈活扭曲的機械燈臂,就能訴出萬般情愁。讓皮克斯電影開頭動畫中的機器人走出熒幕,成為能真正陪在人們左右、提供情緒價值的“夥伴”。
當然,蘋果並不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2024年以來,桌面機器人就成為ai落地的熱門方向,各類ai桌面機器人層出不窮。
比如受到馬斯克點讚的looi robot,哈工大的xgo rider,以及living.ai的emo和aibi等等等。
那麼,ai為什麼會把目光聚焦到桌面?它們像依靠這種形式實現怎樣的願景?又在面臨怎樣的挑戰?
陪伴ai,從虛擬走進現實
桌面機器人並不是一個新事物,最早的桌面機器人可以追溯到1999年,一個名叫poo-chi的、由日本富士通推出的電子寵物狗。即便是更為人所熟知的emo和vector桌面機器人,也都有六七年的歷史了。
所以這一輪桌面機器人熱,並不完全是之前這一批桌面機器人升級突破。我們更願意將其看作是ai大模型從虛擬走向現實的一種結果。
2022年,chatgpt還沒有引爆這一輪ai浪潮的時候,兩家主打ai陪伴的軟體公司character.ai和inflection就已經在矽谷悄然成立了。
與chatgpt這種百科全書式的ai助手不同,character.ai和inflection專注開發富有同情心、幽默創新、能夠給人以情感陪伴的ai機器人。說得簡單一點,他們想要讓2014年上映的電影《her》走進現實。
後來,chatgpt引爆ai奇點,當全球所有人都在為大模型尋找pmf的時候,ai陪伴就成了最合適的落地場景(之一)。
藉助chatgpt的熱度,character.ai和inflection在矽谷一度風頭無兩。
2023年3月,character.ai完成1.5億美金融資,估值達10億美金,進入獨角獸行列。3個月後,inflection ai完成13億美金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金,成為當時ai領域融資額僅次於openai的公司。
在國內,各類基於大模型的情感陪伴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比如minimax的星野、閱文旗下築夢島、字節跳動旗下的貓箱等。
這類ai陪聊軟體的共性,是極致追求擁有高情商、個性化、情感化的虛擬聊天對象。但人類真的需要一個無限了解自己的ai“靈魂伴侶”嗎?當存在一個無限了解自己內心的虛擬產品出現,卻又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就未必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2024年2月2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14歲少年,與character.ai創建的一個虛擬聊天對象丹妮進行最後一次談話後,因希望能夠與丹妮“永遠在一起”而選擇開槍自殺。為此,少年的母親將character.ai告上了法庭。
▲cnn business報導因青少年因character.ai自殺
人性的悲劇成為壓倒character.ai的其中一根稻草,更現實的問題是,由於缺乏收入來源,相關公司很快就陷入資金鍊短缺的漩渦中。
2024年,character.ai和inflection先後爆出資金鍊短缺的問題,然後其創始人連帶著部分員工分別被谷歌和微軟人工智慧部門收編。
就這樣,一場以ai豐富人類情感陪伴的故事就到這裡草草結束。但業界對於這類能夠給人類提供情感陪伴的項目探索熱情卻並沒有結束。
大家普遍思考的問題是,如果《her》這種完全虛擬的故事無法在商業上講通,那麼讓這種虛擬的陪伴成為現實,故事又是否能夠繼續講下去?
桌面機器人,從玩具到工具
meta首席科學家yann lecun的一個觀點,為情感陪伴ai走向陪伴機器人提供了一個方向指引。他認為,真正的agi應該能實現與真實的物理環境交互。
2024年初,在大模型普遍面臨應用困境的時候,具身智能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成為一個新的熱門方向,陪伴機器人也在這個時候,在ai的加持下嶄露頭角。
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同的陪伴機器人也在開始產生差異化。
首先是一批老牌的“表情系”陪伴機器人,它們藉助大模型對傳統產品進行改造升級,增進了與人類互動的陪伴作用。
2024年年初,engineered arts公布第二代ameca上線,這款ameca擁有視覺感知和聲音克隆能力,她在回答人類問題的時候,能夠直視對方,並且還會歪頭端詳、垂眼思考。但ameca到現在為止還不能走動。
▲engineered arts旗下表情機器人ameca
表情系的ai陪伴機器人一般都做成人形,既需要攻克仿生皮膚技術,也要做到表情逼真以跨越“恐怖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探索,實用性也不強。
於是,ai陪伴機器人賽道湧入了一批更輕量化“寵物系”的機器人,也就是用寵物形態做陪伴機器人。
日本機器人公司groove x,打造的家庭陪伴機器人lovot,就是典型的寵物系陪伴機器人。
lovot的眼睛由6層動態燈光構成,能呈現出眨眼、瞳孔擴張、眼神追隨等表情,並且全身遍布觸摸傳感器,能夠感知到人類的輕拍、撫摸動作,雖然它不會幫人類做事、和人類說話,但可以陪伴人類。
lovot的體溫常年在37°-39°之間,接近人類體溫,抱在懷裡十分溫暖。當你摸摸它的鼻子時,它的雙眼會眯成月牙,還會發出可愛的娃娃音。
除了做一款外表可愛的“寵物”,聯合知名ip構建陪伴機器人也是“寵物系”的玩法,比如engineering ai將威震天變形金剛進行改造,這類改造還獲得了馬斯克點讚。
▲elon musk點讚engineering ai
不論是“表情系”還是“寵物系”的陪伴機器人,它們都是人類追求情感陪伴的產物。但人類似乎已經不滿足於只和一個會嘻嘻哈哈、簡單聊天的機器人作伴,他們希望在陪伴功能之外,還能有一些實用性。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人們不希望自己花錢購買的產品只是一個玩具,它更應該成為一個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幫助的“助手”。這其實,恰恰也是ai的訴求,畢竟單純的情感陪伴無法挖掘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也無法打開更廣泛的用戶市場。
於是,開發者們開始將眼光轉移到“桌面”,因為“桌面”往往是人們工作和娛樂的重要場景。所以,做一款既讓人類解壓,又能在桌面完成一些簡單任務的機器人,成為了開發者們探索ai陪伴機器人的新任務。
當然,“桌面”也不僅僅是這些機器人唯一的活動範圍,但它代表著陪伴機器人從單純的“陪伴”走向“實用”的微妙轉型。
玩具總動員,正在照進現實
在ces2025上,已經火了一批“桌面機器人”,其中最火爆的就是上面所說的looi robot,它於2024年獲得64.8萬美金眾籌,在kickstarter和indiegogo上以客單價129美金的價格募集總數量超4000台。
不久後,類似looi robot的桌面機器人也開始廣泛受到關注,比如哈工大的xgo rider、living.ai的emo和aibi等桌面機器人也紛紛擁有了更智能化的互動能力。
▲各家桌面雙輪(腿)機器人,有界unknown製圖
它們的長相有一些共同特徵:“頭大腿短”,頭部往往由一塊屏幕構成,通過屏幕上的動畫來展現各類表情,“頭部”通常使用一雙動畫眼睛來賦予表情,然後用輪子或者雙腿來充當底座。
除了外貌,它們清一色地都接入大模型實現和人類更好的互動,小巧的身體可以在桌面上輕鬆來回移動。
雖然這些桌面機器人核心作用依舊是情感陪伴,比如能聽懂人類語言,並通過屏幕上的畫面展示對其作出反饋,但它們的作用卻已經不再局限於情感價值。
比如looi robot將手機和機器人合二為一,相當於為手機開發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讓它可以以機器人的形式做會議記錄、自動攝影等工作。
哈工大團隊研發的xgo- rider除了提供專屬表情哄人類開心之外,它還能識別圖片、識別人臉和骨骼。除此之外,它還具備教育學習功能,允許用戶使用blocky和python進行編程。
living.ai旗下的emo、aibi也具備開關燈、拍照等實用功能。
不僅初創公司進廠做桌面機器人,大廠也看到了這類機器人的未來潛力。2024年8月份,蘋果就曝光內部的秘密機器人項目,代號為j595,根據medium報導,這也是一款桌面機器人,並且預計最早於2026年首次亮相,售價為1000美金,據說也是類似於這種可以在桌面滾動的小玩具。
雖然桌面機器人賽道目前已經十分熱鬧,但它同樣也面臨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即桌面機器人的技術門檻不高,並且有一部分通過大模型“套殼”的簡單方式製作而成,普通用戶甚至都可以diy出一個類似的桌面機器人,以至於企業很難形成有效的護城河,這也導致目前市場上的桌面機器人同質化嚴重。
那麼,它們如何做出差異化、如何構築核心壁壘?
除了不斷強化大模型,來提升這些“新物種”的互動能力之外,另一種思路是構建具身模型來改造桌面上的已有物體。
比如蘋果elegnt技術讓檯燈擁有“肢體語言”,實現物體和人類互動,同樣的思路也可以改造桌面上的其它家居產品。
除了elegnt之外,蘋果幾個月前還發布了另一項研究成果“emotion”,這項技術可以讓機器人的手勢與人類自然互動,機器人可以像好朋友一樣,向你展示“剪刀手”來表示勝利。雖然emotion的研究主要在機械手的運用上,但它實現的手勢互動能力,其實也可以用於指向、抓取物品相關的桌面機器人。
這兩套框架的英文名字,一個接近“優雅”(elegant),一個意旨“情緒”(emotion),它們都運用大語言模型和視覺語言模型等ai技術,讓機器人變得更加富有“人味”。
這種將物體“擬人化”的技術探索,一旦成熟起來,幾乎可以賦予任何家用產品,整個家就像一個小型的迪士尼樂園一樣,堆滿了各式各樣、可以和人類互動的小玩意。
而這或許是改變ai桌面機器人差異化和壁壘不足的一個重要方向。
結語
試著想像這樣一個場景,除了小貓小狗會到門口迎接你之外,你的落地燈也會自動點亮,並向你點頭致意。
你的衣帽架會伸出手接過你脫下的衣服和包包,機器狗會為你遞上拖鞋,你的桌面小機器人會向你發出問候,並貼心為你打開屋裡的燈光和電視,然後再向你匯報你不在家的時候,家裡發生的事情。
衣服已經洗好並烘乾,鍋里的飯菜計算著時間,在你到家時剛好完成,熱茶已經放在茶几,等你休息一會兒就可以開飯。
怎麼樣?這樣的家即便只有你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吧,這可能就是陪伴型機器人的作用。
他們不僅提供陪伴和情緒價值,他們也同樣為這個家提供切切實實的勞動價值。
而這些,得益於ai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相信像“玩具總動員”一樣的世界,終有一天會照進現實。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