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投行業務合規“頑疾”難除、評級連c,開年ipo撤否率75%,項目儲備開始告急
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整合一方面需消化民生證券存量項目的潛在風險問題,另一方面要減少後者業務收縮對合併協同效應的影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4日訊(記者 王婉瑩)“國聯+民生”合併迅速敲定並完成後,隨之而來的國聯民生證券各項業務整合,是市場關注焦點,其中投行業務尤甚。投行業務是民生證券的優勢業務,市場排名相對靠前,國聯證券近幾年來也在持續發力投行業務,直接“摘果子”是理論上最高效的方式,但細細來看民生證券這兩年的投行業務情況,可能也不那麼“漂亮”。
先看投行業務質量,民生證券的投行執業質量連續兩年被中證協評為c類,2024年的債券業務及財務顧問業務評級也是最差的c類,且頻頻收到監管罰單,“頑疾”難除,說明公司的執業質量、合規內控方面有不小提升空間。
業務上,2024年,民生證券主動撤回29家ipo項目,撤否率高達60%以上,承銷保薦金額同比降8成。記者關注到,開年兩個月後,民生證券又撤回3家ipo保薦項目,撤否率達到75%。細察近兩年來撤回案例,不乏清倉式分紅、帶病闖關、業績變臉等瑕疵,對後續業務規模和業務質量均是拷問。
眼下,民生證券儲備的ipo項目只剩9家,科創板在審項目為0。就投行業務合規及後續發展情況,藍鯨新聞記者向民生證券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覆。
撤回項目存“瑕疵”,多張罰單揭露“頑疾”
開年兩個月,民生證券已經撤回3個ipo項目,分別是中達新材、華興股份、森峰科技,撤否率達到75%。
(圖片來源:wind)
2024年,民生證券主動撤回29家ipo項目,撤否率高達61.70%。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2年、2023年,民生證券的ipo撤否率還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分別為19%和25.84%。撤否項目多、撤否率急速上升,除了市場環境的影響,或也說明保薦項目中不乏不符合上市要求或“帶病闖關”的企業,紛紛選擇離場。
從民生證券今年撤回的3個項目來看,均有“瑕疵”。
譬如,中達新材存在現金流情況與實際淨利潤並不匹配,外銷收入真實性存疑等問題。北交所亦曾在問詢中明確要求其對業績增長的真實性、外銷收入是否存在客戶配合虛增收入的情形進行說明。
華興股份則是存在發行期“清倉式分紅”情況,2020年-2023年發行人共進行了四次現金分紅,總額高達1.05億元,幾乎耗盡了三年內累計淨利潤。分紅後,公司仍背負3600餘萬元短期債務,計劃募資2.48億元,將其中9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這種“左手分紅、右手募資”的操作亦引發市場質疑。
森峰科技過會17個月後撤回ipo申請,該公司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較弱,研發費用率長期低於同行業水平,股東對賭也存爭議。上市委現場曾要求該公司對此進行說明。
若撤回項目中是僅是體現了民生證券合規風控的“瑕疵”,那麼公司在2024年收到的10多張投行業務罰單,無疑揭示了投行業務合規管理方面存在的“頑疾”。
以去年12月的3張罰單為例。在華理生物ipo中,經查,民生證券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對發行人收入確認認定依據核查不充分;二是對發行人研發內控缺陷、研發費用準確性核查不到位;三是在資金流水、生產管理內控等方面核查不到位。上交所要求民生證券深刻反省並採取具體整改措施,同時開展內部追責。
同月,因在恆業微晶ipo項目中違規,深交所對民生證券作出警示。經查,該項目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等六大問題,民生證券在擔任項目保薦人過程中存在五方面違規行為,包括未充分驗證採購價格合理性、內部控制核查缺失、核查結論與事實不符等,保代也因此受到通報批評。
此外,民生證券保薦的福特科ipo項目同樣存在職責履行不到位情況。上交所指出,民生證券一方面,未完整、充分核查發行人涉及資金占用事項;另一方面,未充分核查發行人研發人員、研發投入相關信息披露。& ldquo;民生證券未能勤勉盡責,開展核查工作不到位、不充分、不審慎,導致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rdquo;上交所彼時指出。
屢收罰單,也說明民生證券投行業務執業過程中合規性的不足,在核查和督導環節,欠缺對於相關信息的把控。
另需關注的是,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合併後的國聯民生證券可能面臨由民生證券遺留項目引發的潛在風險和負面影響。監管已經多次強調了“申報即擔責”的原則,即使保薦項目最終終止,保薦人的違規行為也會在查實後受到相應處罰。因此,民生證券此前項目中存在的“帶病闖關”“業績變臉”等情況可能導致相關項目出現法律糾紛和財務風險,給合併後的公司主體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和財務損失。此外,這些遺留問題也可能影響國聯民生證券在市場上的聲譽和信譽,降低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度。
民生證券已連續兩年被評為c類投行
券商投行作為重要的“看門人”責無旁貸,ipo項目的量很重要,質也同樣重要。
行業層面,中證協從投行業務質量、債券業務執業質量、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質量等三大方面對各參評證券公司進行綜合性評價。從公布的評價結果來看,民生證券在投行業務質量、債券業務執業質量、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質量這三方面評價中均被評為最差的c類。眼下,民生證券已經連續兩年被評為c類投行。
從業績來看,民生證券的承銷保薦收入也在連續下滑。2023年,民生證券成功保薦上市的ipo企業數量為20家,合計承銷超200億元,承銷保薦收入為15.99億元。2024年,民生證券僅保薦6家ipo企業上市,合計募資38.96億元,同比下降8成,承銷保薦收入合計2.74億元,同比降超8成。
wind數據顯示,眼下,民生證券儲備的ipo項目只剩下9家,科創板在審項目為0,陸續撤回後,與往年相比儲備項目數量開始告急。
連續被評為c類投行後,民生證券的投行聲譽受到較大影響,也會影響公司後續的承攬工作,增加公司的合規成本和運營壓力。影響公司的市場聲譽和品牌形象,降低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度,影響業務拓展和市場份額。對於新主體國聯民生證券而言,民生證券的低評級還可能拖累整體合併後的業務表現和市場競爭力。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新機構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整合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需消化民生證券存量項目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要避免業務收縮對合併協同效應的影響。
今日,市場消息稱,國聯民生證券目前已設置了一個領導小組和五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整合相關工作,五個專項工作小組分別包括:投行業務、研究業務、資管業務、財富管理以及it小組。國聯證券的投行子公司華英證券,將與民生證券投行業務整合,成為國聯民生證券的投行子公司。據悉,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長將由國聯證券副總裁徐春擔任。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對記者表示,當前券商併購潮中,投行業務整合的關鍵成功要素在於平衡規模效應與質量管控。首先,明確整合目標和戰略定位是前提,這有助於確保整合過程的順利進行和實現預期效果。其次,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是保障業務穩健運行的重要基礎。同時,優化業務結構和提高運營效率也是提升投行業務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在整合過程中,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確保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支持業務的發展。(藍鯨新聞 王婉瑩wangwanying@lanjinger.com)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