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AGI獨家|上海一藝員AI公司倒下,員工遭停薪,瀾碼創始人周健獨家回應:正尋求被並購

鈦媒體AGI獨家|上海一藝員AI公司倒下,員工遭停薪,瀾碼創始人周健獨家回應:正尋求被並購插图1

瀾碼科技創始人、CEO周健

熱潮之下,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藝員AI公司突然“ 倒下”。

2月24日消息,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獨家獲悉,國內企業級AI Agent(智慧體)公司上海瀾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碼科技”)近期對數十名員工
直接解除勞動合同,停薪資、停社保已經超過三個月(去年10月起)。
同時,& ldquo; 瀾碼科技” 公眾號自去年10月28日至今處於停更狀態。

多位瀾碼科技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稱,去年10月開始,公司陸續就停了員工的薪水、社保、公積金,今年1月6日左右,約50名員工被公司直接裁員,並且給了解除通知書。 根據一份《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顯示:& ldquo; 因公司的客觀情况發生重大變化,與您協商離職,因無法達成一致,公司不得不與您於2025年1月8日解除勞動關係。& rdquo;

今年2月初,多名瀾碼科技員工集體到位於上海徐匯的西岸智塔樓下“ 拉橫幅” 討要薪資。 員工稱,他們已經進入立案、調解等階段。

其中一位員工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表示,& ldquo; 公司就是裁員倒閉,這麼多員工的薪水社保公積金加起來大幾百萬吧。& rdquo; 當談到有平臺釋出瀾碼招聘科技人員資訊時,她表示,& ldquo; 公司都倒閉了,還有誰去維護?& rdquo;

對於上述消息,2月23日晚,瀾碼科技創始人、CEO周健向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獨家回應稱,& ldquo; 元旦的時候公司可能收縮了一下,有一些裁員,然後我們本身也是安排後面賠償,可能他們情緒比較重,我們最近其實也已經付了三分之二的資金。 沒有(50名員工都裁掉),我們現在還留了大概20(名員工)。 主要還是融資上問題。& rdquo;

周健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強調,公司現在尋求被並購的可能性,已經有企業在談。& ldquo; 我們已經在積極自救了,我自己其實也已經借了錢,我已經賣房子再去還(員工薪資)。& rdquo;

瀾碼科技成立於2023年,是一家基於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級AI Agent平臺公司,該公司曾研發能够連接人和系統的企業級Agent平臺“ AskXBOT”,
並且於2023年8月宣佈完成來自IDG資本、聯新資本、Atom Capital參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其他投資方還包括圖靈創投、長風恒創投等。

公司創始人周健,上海交通大學電腦本碩。 2002年,他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

2006年,李開複以“ 關門弟子” 的稱號將他招入穀歌,而他也成為了當時極少數獲得訪問PageRank算灋覈心程式碼許可權的中國工程師之一。 離開穀歌之後,周健先後加入阿裡雲、依圖、弘璣等公司。 周健曾稱,他是依圖科技10號員工,也是弘璣RPA公司CTO。

瀾碼科技成立和入駐徐匯西岸的AI智塔。 官網顯示,
瀾碼科技是2023年上海徐匯第三批簽約的20個重大專案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AI Agent公司。
此外,該公司還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簡稱“AIIA”)》 的成員單位、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金融組成員單位,以及中國信通院MaaS工作組首批成員單位

天眼查顯示,2023年公司提交的工商資訊稱,瀾碼資訊主體下有46名參保員工。

周健上一次公開發言是在2024年6月。 他當時指出,
投資人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現金流正增長又要與行業巨頭如OpenAI保持競爭力,導致了雙重壓力。

“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這件事如果能被定義清楚,那就不是一個好的創業機會。 因為只要產品定義又清楚、又受全社會關注,那麼大廠一定會入局,把這個東西給吃掉。 就像是過去的滴滴跟快滴、摩拜跟ofo,這些大模型公司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必然會燒錢,而這燒的錢被誰用到了呢? 要麼是C端用戶,要麼是我們這樣B端的、能够用好大模型的人。& rdquo; 周健表示,
大量新模型湧現,但行業還處於初期階段,並不適合大規模投入。

周健發現,現時AI Agent領域客戶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大語言模型能力的評估,特別是在企業級場景下,模型如何理解並聯系上下文的能力直接决定了AI Agent的效能和用戶體驗。

周健也曾表示,人不會被AI替代,只會被會用AI的人給替代。& ldquo; 信息化是數位化的前提,數位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如果沒有把專家知識數位化下來,那麼AI Agent的落地會有很大困難。& rdquo;

對於商業模式的探索,周健曾解釋稱,瀾碼科技是通過其平臺為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多位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稱,瀾碼科技提出的企業級AI Agent(智慧體)概念很超前,入職的時候位元組、阿裡這些大廠都沒有做出來相關產品,最終卻在職場“ 踩雷” 了,主要還是與內部管理有關。

周健回應稱,公司在經營上是有失誤,& ldquo; 我當然認可,這是我管理上的失誤。& rdquo;

天眼查資訊顯示,2024年11月,遲某向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起訴瀾碼科技,案由是勞務合同糾紛。

事實上,當前整個融資環境不佳,多家AI公司面臨資金困難挑戰。

近期,90億估值的上海AI自動駕駛公司縱目科技“ 爆雷” 消息引發關注,公司創始人唐銳如今已經“ 失聯”, 700多名普通員工發不出薪水,幾名高管集體“ 卷錢跑路”。

據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從企查查處統計,自2022年11月底到2024年7月29日,國內新注册成立後現在卻處於註銷吊銷或停業异常狀態的AI相關公司數量達78612家,接近8萬家企業,占同期新注册87.8萬家企業總量的8.9%。

投融資方面,據融中資料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VC/PE合計投資規模為2962.46億元,同比下降了37.69%; 合計投資數量為2403筆,同比下降了30.15%。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員工在入職瀾碼科技的時候簽署了《保密、競業禁止及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根據保密和知識產權的規定,在解除日之後仍將繼續有效。 這意味著,一般來說,沒有解除與公司保密競業協定之前,很多科技員工很可能無法到其他國內同業AI公司入職工作。

對於創業和融資,近期,經緯創投創始合夥人張穎發佈的兩條視頻言論值得分享:

“ 第一是要持續的融資、持續的關閉,因為科技内容的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是蠻大的,通常結束一輪融資,隨著你產品在研發在反覆運算,下一輪的融資通常都是在一年以內,所以創始人要有持續融資,不能把融資當成一個開燈或者關燈通道,就不跟他們打交道了,因為你不知道下一輪什麼時候會來,資金的訴求是否有變化,所以一種持續的狀態或是為未來做準備其實都是應該的。 還有另外一點,最有效的融資其實是在你不需要融資的階段,跟有意義的投資人、跟有意義的投資機構,有效有一定頻次的交流,因為在你不融資的時候,你處於一個非常放鬆的狀態,也非常自信的狀態,你把一定的精力跟時間留出來,跟高品質、對你行業瞭解的、對你公司也有一定鋪墊的這種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保持一定的交流的頻次。 這對你下一輪的有效融資做到很大的鋪墊效果。& rdquo;

“ 我見過不少創業公司創始人在自己公司發生困難,然後進入一個業務的低谷,特別是資金困難期的時候,有蠻大比例的創始人,其實是會破釜沉舟、傾家蕩產,把自己的房子抵押,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去支持公司度過困難期,這種精神和這種堅決是非常打動人的,也讓人很感動,他們敢於付出行動、實幹的創業者。 但是從數據角度來看,最終大多數結果還是業務無法持續下去,一方面是虧損掉了個人、投資人、機構投資人的錢,同時他們也把自己的好不容易積累到今天的所有身家,包括房子、財富也都帶進去了。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不應該這麼做,哪怕對自己的事業有多麼的熱愛,對我自己的公司有多麼的看好,你必須要畫一條很清晰的底線,留足足够的錢、留必須要自住的房子給家人,這叫底線,是在任何時候永遠不應該去逾越的,因為哪怕你這公司不成功,你還有穩定的家庭、穩定的生活和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你人還在,那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再去找大方向,踏踏實實的再去跟天使投資人、機構投資人打交道,去融到你需要啟動的新企業的錢,東山再起。& rdquo;

張穎強調,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融資對科技創業公司至關重要。
許多科技創業公司在研發初期需要持續投入,但融資窗口期往往短暫,囙此創始人需要保持滾動融資的狀態,而不是等到資金告急時才臨時尋找。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2722.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