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

文章來源:刺猬公社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1Image source: Generated by AI

接不接DeepSeek? 正在成為騰訊、百度、阿裡、位元組等大廠決策層面臨的新天問。

在後廠村、海澱黃莊、未來科技城、濱海塔樓、TIT創意園……無數有關DeepSeek的問題被提出,一些與路線有關的決策被製造。 很快,這些決策就被傳導到用戶面前:

2月15日,微信正式內測“AI蒐索”新功能,接入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服務,用戶可免費使用; 2月16日晚間,百度搜索官宣將全面接入DeepSeek。 更早前,2月12日,阿裡旗下的辦公軟體釘釘已全面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 2月4日,位元組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宣佈全面支持DeepSeek系列大模型; 當天晚間,京東雲正式上線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

看起來,所有大廠都做出了同樣的决定,
但仔細分辨,“接”和“接”之間的千差萬別,映射了BAT們此時此刻的不同選擇。

業務側產品接還是自家大模型產品一起接? 雲業務接還是主營業務接? 至少到目前為止,大廠們還沒有生成標準答案。

騰訊最果斷,位元組最自信

折開當前互聯網大廠接入DeepSeek的管道,大致可以按照程度深淺分為三類:

  •  全線接入,包括自研大模型產品
  • 主營業務側產品接入
  • 雲服務接入

1)全線接入

騰訊是全線接入DeepSeek的代表。

2月15日晚間,微信正式內測“AI蒐索”新功能,被灰度到的用戶在使用微信內的“AI蒐索”功能時,可以選擇“深度思考”模式,該模式提供“由DeepSeek-R1模型經過長思考而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

根據當前使用體驗,微信版本的“D老師”只提供單次問答,不具備連續對話能力,確實符合“AI蒐索”的定義,是一個輕量化的AI搜索工具而非AI助手。

生成結果方面,接入DeepSeek的微信AI蒐索默認開啟聯網功能,信息源來自全網,暫不支持限定在微信生態內進行內容搜索和內容生成。

2月16日,QQ瀏覽器官宣接入DeepSeek-R1,支持深度思考、聯網蒐索、多輪對話、歷史記錄回溯等功能。 刺猬公社測評後發現,手機端的固定入口在首頁蒐索框的蒐索圖標下,此外還在首頁展示了大幅banner入口。

2月17日,騰訊檔案也發佈推文宣佈“正式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用戶在移動端和PC端均可選擇使用騰訊自研的混元模型或DeepSeek-R1。

比起微信、騰訊檔案、QQ瀏覽器等業務側產品的接入,騰訊的另一個決策或許更能說明擁抱DeepSeek-R1的决心——2月13日,騰訊自研的AI助手“騰訊元寶”正式接入DeepSeek-R1,支持用戶切換使用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 R1。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3

此前,騰訊元寶的定位是“基於自研混元大模型的C端AI助手App”,相當於文小言之於百度,豆包之於位元組,通義之於阿裡。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5

截至2月17日,騰訊元寶是上述大廠AI助手產品中,唯一一比特真正接入DeepSeek的選手。

這一選擇是否會對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帶來衝擊? 從當前產品描述看,騰訊希望DeepSeek-R1給用戶提供長思考後更全面的答案,混元大模型則能給用戶提供更常用、更高效的回答,相當於對用戶提問的場景和問題複雜度進行了切分,提供兩種具有差异性的選項。

如果把騰訊元寶作為單一產品,這一選擇無疑能大幅優化用戶體驗; 但放置在大廠AI研發行程的大背景下,接入外部開源大模型,對自研大模型的品牌聲望、投入正當性、乃至未來的發展信心,都有可能形成挑戰,最終需要由管理層做出決斷。

囙此,騰訊之外,其他幾家大廠自研的AI助手,當前還未真正接入DeepSeek。

2)主營業務側產品接入

百度、阿裡等公司對DeepSeek的接入,主要體現在自己的主營業務側產品。

此前,有報導稱“文小言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但根據更新日誌,文小言只是通過DeepSeek-R1模型優化了“拍照解題功能”。
根據刺猬公社2月17日測試,文小言當前可供切換的對話模型仍只有文心3.5、文心4.0和文心4.0 Turbo三種,
沒有DeepSeek-R1的選項,而“拍照解題小助手”只是文小言內寘的眾多智慧體中的一個。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7

在2月13日發佈的公告中,除了提到文小言將於“4月1日0時起全面免費”,還提到“將在近期全新上線深度搜索功能”,從後續表述看,深度搜索功能為文心大模型自研。 未來,百度是否會像騰訊一樣,在自研AI助手產品中全面接入DeepSeek,答案尚未揭曉。

相較之下,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的消息則在2月16日晚間塵埃落定。 百度搜索發佈官方通告稱:“為豐富更多元化的蒐索體驗,百度搜索將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的深度搜索功能。”

“將”意味著一種已確定而未完成的狀態。 2月18日零點,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終於成為完成態,從百度APP首頁蒐索任意關鍵字後,選擇AI+進入AI蒐索頁面,DeepSeek-R1入口會以標籤形態出現在輸入框上方。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9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11

蒐索業務外,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均為AI能力運用場景較多的業務,後續是否會接入DeepSeek,同樣值得行業關注。

阿裡當前的選擇與百度類似。

作為通義大模型的C端主力產品,定位為“全能AI助手”的通義APP當前尚未接入DeepSeek。 而阿裡旗下的多款業務側產品則已先行接入或宣佈將接入DeepSeek,例如辦公軟體釘釘,已支持用戶使用DeepSeek系列模型創建釘釘AI助理、定制智慧多元表格等; 1688則宣佈將基於DeepSeek開發生意大模型,推出免費數位員工。

相較騰訊,百度和阿裡都選擇先讓業務側產品搭載DeepSeek的基礎能力,而給自研的大模型產品保留一部分獨立空間。

3)雲平臺接入

DeepSeek席捲“春節檔”之前,位元組跳動旗下的豆包一度是DAU最高的大模型獨立APP。 但春節過後,所有人都發現,看似獨一檔的DAU優勢,可能瞬間就會被瓦解。

在是否接入DeepSeek的問題上,位元組做了最“保守”的選擇。

截至2月17日,位元組系產品中,僅有火山引擎及其旗下產品+飛書官宣上線DeepSeek系列模型。 但上架不同大模型本就是雲平臺的常規操作,百度智慧雲、華為雲、阿裡雲、騰訊雲等知名雲平臺均在2月初就宣佈上架DeepSeek大模型。 以火山引擎旗下的大模型服務平臺火山方舟為例,其上架的大語言模型既包括位元組自研的豆包系列大模型,也包括DeepSeek、智譜AI的GLM模型、月之暗面的Moonshot等。

在雲服務平臺的“基本操作”外,位元組系業務側產品中,只有飛書有接入DeepSeek的動向,且入口隱藏較深。 需要用戶新建多元表格-添加列-蒐索欄位捷徑後,才能找到DeepSeek R1的使用入口。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13

最“保守”,或許也意味著最“自信”
——位元組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或者說在不影響業務基本盤的情况下),能讓自研模型達到和DeepSeek接近的水准。

面對DeepSeek帶來的用戶“湧現”,曾經在大模型探索道路上步調相仿的互聯網大廠,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接入DeepSeek,不等於All in DeepSeek

隨著“XXX接入DeepSeek”的消息如雪花般飛來,很多人開始用“All in DeepSeek”來描述這段時間AI產品的發展。

但接入DeepSeek,不等於All in DeepSeek。

騰訊選擇全線接入DeepSeek,是以當下為節點,不計沉沒成本,接入當前用戶需求最大、效果最優、反響最好的外部大模型。 在當下,這一選擇是DeepSeek,如果在未來,月之暗面或是智譜AI研發出效果更優、用戶需求更大的開源深度思考模型,騰訊或許也會進行替換。

阿裡和百度選擇主營業務側接入,則是希望能儘快在產品側提供服務的最佳狀態,但仍希望給自研大模型產品爭取更多空間。

而位元組面對接入DeepSeek問題時的自信,則向外釋放出了積極信號。

根據晚點報導,在2月13日進行的All Hands全員會上,CEO梁汝波認為位元組沒有重視長鏈思考模型,沒有第一時間完成複現,是去年需要反思的決策。 而2025年,位元組AI團隊的重要目標是“追求‘智慧’上限”。

大廠之外,月之暗面也做出了跟位元組相似的選擇。 最新發佈的Kimi k1.5模型同樣具備長思考能力,Kimi成員Flood Sung在複盤Kimi k1.5的文章中提到,團隊在用RL(强化學習)訓練LLM(大語言模型)通過Long-CoT(Long-chain of thought)做題時,放弃獎勵生成過程的PRM模型,轉而只獎勵結果。 “不管模型中間做錯了什麼,只要不是重複的,那麼最後模型做對了,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探索,值得鼓勵。反之,如果模型一頓探索,最後做錯了,那麼再努力也是錯,要懲罰。”

在實踐過程中,Kimi團隊發現了與DeepSeek團隊類似的現象,即强化學習下,模型會隨著訓練提升表現而不斷增加長思考的token數,產生湧現。

回到最初的起點,DeepSeek如何看待大廠紛紛接入自己的模型,“分走”自己的DAU?

梁文峰或許樂見其成。

從選擇開源的那一刻起,DAU就註定只能成為DeepSeek模型能力的測量儀,而不是能賺到多少錢的計價器。 大量用戶的湧入,也會帶來超載的服務器,高昂的成本,和“服務器繁忙請稍後再試”的無響應。 一直到今天,DeepSeek的API服務充值仍處於暫停狀態。

接不接DeepSeek? 互聯網大廠的新天問插图15

騰訊等平臺的接入,分散了用戶使用DeepSeek的入口,同時也分擔了DeepSeek的服務器壓力。 一個擅長反覆運算模型的團隊聚焦在模型的研發和反覆運算上,讓擅長做入口的人去做入口,擅長做蒐索的人去做蒐索,擅長做產品的人去做產品。 看起來,這個故事和諧得像一場互聯網版本的童話。

但LLM不會止步於此,大模型也不止有LLM。 下一個湧現時刻,會繼續出現在深度求索還是月之暗面,在位元組跳動還是阿裡巴巴,在百度還是快手,誰都不能確定。 站在十字路口,無論大廠們做出何種選擇,都值得更多耐心和等待。

一個反DAU敘事者的出現,將所有人都往前推了一步。 在一個擁有競爭優勢的時刻,換中文互聯網,先來做一把開源的夢。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903.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