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對抗“ai北約”

文 |巨潮wave,作者|小盧魚,編輯 |楊旭然

deepseek對資本市場的衝擊顯然沒有隨著春節而結束。

春節之後,a股中的“deepseek概念股”漲幅超過46%,同時帶動了雲計算、作業系統、華為鴻蒙等多個概念板塊股價的上漲。

港股市場的賣空壓力也得到緩解,一段時間以來整體上漲明顯,恒生科技指數持續上漲,帶動恒生指數重回兩萬大關。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港股的這一波行情主要由ai技術突破和資金回流共同驅動。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2

除了反應明顯的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在暗中醞釀著一波風起雲湧。關於deepseek未來的種種猜想,並沒有因為阿里否認擬投資10億美金而結束。kimi、豆包等競對如今是否能跟上競爭,也都成了問題。

遠在美國市場,以英偉達為代表的眾多ai企業,則已經從deepseek的第一波衝擊中回過神來,“崩潰”之類的提法已經越來越少。

相比中國ai,美國自身的戰略收縮、關稅、裁撤機構等等議題,也都是衝擊美股市場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更加直接的那部分。

01 震動

deepseek的爆火,離不開國內同行的襯托、對手的破防,以及英偉達等美股股價的大跌,這些戲劇性的場景讓整件事的發展抓人眼球。

甚至有段子稱,deepseek的母公司幻方量化只需要每次在ai模型升級前做空英偉達,就能完美解決目前ai難以商業盈利的問題。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4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5

英偉達股價表現(2024年9月至今)

英偉達的股價變化,並不完全是因為deepseek的衝擊,美股指數的震盪,更多是來自於川普上台後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影響。

英偉達“壟斷賣鏟子”的身份,並沒有被deepseek取締。ai模型的開發成本雖然被已經被大幅度降低,但參考網際網路等行業發展的歷程可知,算力價格大幅下降,本身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走向。

沒有deepseek,也會有別的企業、ai模型橫空出世,讓算力的門檻不再高不可攀。而且英偉達自身也是推動算力成本降低的核心力量,之前就在通過cuda平台上的算法優化來追求實現這一目標。

可以說,市場對算力價格下降是有一定預期的,甚至更相信這會推動算力整體需求的上升——對英偉達來說,這顯然算不上壞消息。

根據財報,美國科技巨頭今年確定會加大對ai的資本支出,預計谷歌投入750億美金、亞馬遜投入1000億美金、meta投入600-650億美金。儘管deepseek可能導致ai行業整體性的成本節約、支出放緩,但還遠不到崩盤的地步。

最終這些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還是會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對英偉達高性能計算晶片的需求,這是英偉達股價反彈的動力來源。

但deepseek的出現,讓整個市場變得更加理性,而且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財報表現,也正處於一個喜憂參半的狀態。

華爾街預計,美股“七姐妹”2024年四季度利潤同比增速約為22%,這是2023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並且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增長放緩。

科技巨頭們的業績表現並不及市場預期:特斯拉2024年汽車交付量、利潤率都下滑,iphone2024q4全球營收同比微降0.9%,亞馬遜、微軟以及alphabet雲業務的增長也都不及預期。

加上在ai上不得不進行的巨額投入,市場難免產生各種擔心。而且川普的“百日新政”也需要市場花時間來消化。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7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8

目前美股科技巨頭的財報表現還能支撐著其股價,但科技霸權一旦遭遇實質性的挑戰,泡沫就容易被戳破——最近高盛、美銀等金融機構也已經在提示美股的風險。

02 博弈

美股牛市與美金霸權、科技壟斷脫不開關係,而美股又被視為其國家經濟重要的根基之一,因此其他國家的科技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各種針對。

川普2月7日的表態似乎已經放棄敵對:“中國人工智慧大模型deepseek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相反,美國可以從deepseek的創新中受益”,但實際的情況顯然遠非這麼簡單。

ai是能和各種產業深度綁定的新生產力工具,美國如果能在這個領域確立絕對領先、徹底壟斷,利用“ai稅”繼續收割全球就是大概率事件。到時候,這個“ai稅”可比“蘋果稅”厲害多了。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0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1

面對deepseek帶來的挑戰,美國在第一階段給其科技企業留足了時間,上線、研究並化為己用。目前,微軟、英偉達、亞馬遜、英特爾、amd等科技巨頭已紛紛宣布上線deepseek大模型。

亞馬遜將deepseek整合至bedrock和sagemaker,微軟則將其納入azure ai foundry,而用戶原本使用這些平台就需要付費,相當於deepseek給這些平台貢獻了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改變對deepseek的表態,就發生在與黃仁勛的見面之後。

美國科技企業把deepseek的技術都研究透了,自己可以推出更有成本和性能優勢的ai大模型之後,其對deepseek等中國ai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

而且,在美國仍然占據優勢的高端晶片領域,對中國制裁的加碼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甚至可能會因為deepseek的出現而變得更加嚴苛。

2月9日有消息稱,台積電已正式通知其中國大陸客戶,所有16/14納米及以下製程的相關產品,必須在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批准的封裝廠完成封裝。這一規定適用於所有晶片,無論其應用領域。

此前,美國政府還曾下令,要求查清新加坡是否向 deepseek轉售過英偉達晶片。

川普政府ai事務負責人,前 paypal營運長戴維·薩克斯曾在一場博客節目中表示,打算“要求台積電在出口晶片植入性能衰減程式,讓晶片在離開特定地理區域後算力每月下降8%。& rdquo;

這些舉措,顯然都是為了阻止中國企業獲得高性能晶片,從而拖累中國ai技術的研發速度、升級進程。

一個“ai北約”似乎正悄然出現,他們以數據安全、國家安全等萬能說辭,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選邊站隊。目前義大利、澳大利亞、韓國、台灣地區已經沖在了禁用deepseek的前線。

03 預期

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最近接到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人工智慧大會的邀請,因此很多國內網友都擔心起了他的人身安全。畢竟利益的對抗是殘酷的,前車之鑑也實在不少。

世界的風起雲湧並不是某個人工智慧應用所能左右的,但作為其中的重要角色,梁文鋒和deepseek已經開始肩負沉重的時代責任了。

那麼,是否要將所有人的利益與命運繫於一身,就成了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3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4

低調的梁文鋒極少公開露面

deepseek誕生在一群80後、90後極客手中,背景簡單,本身就是量化圈中極少沒有海外背景的團隊。已經實現的財富自由,讓他們相比獲得短期利益,更願意純粹地追求技術突破,並且大方地把成果開源給全世界的開發者。

但那都是在deepseek爆火之前的情況。如今的局面是,所有消費者、開發者、投資者都希望利用deepseek獲得收益。

更重要的是,人們都希望這個成功的平台能夠平穩、順利地發展運營,而不是獨自對抗“ai北約”的夾攻,乃至於崩塌。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享受到更穩定的、中國ai的服務,而不是總得到“伺服器繁忙,請稍後再試”的提示。

功能受限的情況下,想正常使用的人實在太多,以至於教用戶本地化部署deepseek,都已經成了一門能掙到錢的生意。

相比於個人,企業是嘗試本地化部署deepseek更加活躍的力量。

企業既然基於自身盈利考量部署了deepseek,自然就希望deepseek符合正常的商業運作邏輯。至少,deepseek要能覆蓋ai模型廣泛應用後,帶來的運營、維護成本增長,這樣才能確保api服務的可持續性。

目前deepseek-v3 api服務的45天優惠價格體驗期已結束,從2月9日開始將調整為新的價格,即每百萬輸入tokens 0.5元(緩存命中)/2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tokens 8元。與openai相比,這仍是非常便宜的價格。

而且,openai剛與日本軟銀集團敲定了400億美金的新一筆融資金額,投前估值已經達到2600億美金。

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6deepseek,對抗“ai北約”插图17

外媒報導軟銀將投資openai

可以說,資金量仍然是左右ai競爭的關鍵因素,無論這些資金是來自商業收費還是股權融資。幻方雖然很有錢,但相比這種體量的資本仍有巨大落差。

資本介入的規模越大,未來吞併更多市場的胃口就越大。可以確定的是,“星際之門”計劃並不會因為deepseek橫空出世就完全停滯,反而會加緊“邀請”日本、中東等地資本入局,用股權捆綁出真正的利益陣營,為以後美國ai服務橫掃這些地區的市場奠定基礎。

這種情況下,deepseek完全不接受外界投資並不一定是好事。

近期市場謠傳阿里將投資deepseek10億美金,顯然不止是為了炒作阿里的股價,這其中也包含了市場對梁文鋒接受融資的熱烈預期——不論這潛在的投資者是阿里,還是更高規格的國資。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028.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