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首付”,2025年車圈價格戰打瘋了

這輪價格戰,至少打到9月。

 作者| 定焦one 金璵璠 

車圈“價格戰”2025年再次開打,激烈程度有增無減。

2月5日,蛇年首個工作日,特斯拉率先降價,廣汽豐田、小鵬汽車跟進。

“0首付”,2025年車圈價格戰打瘋了插图

特斯拉model 3全系車型推出“史上最大優惠組合拳”,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5年0息政策+特享充電權益。中國地區的特斯拉model 3是全球市場最便宜的,22.75萬元起售。在5年0息的購車方案下,車主可以節省2萬多元的利息,model 3後驅版首付降到7.99萬元,月供僅2460元。

同一天,廣汽豐田發布“一口價”活動,兩大suv鋒蘭達和威蘭達全系降價,鋒蘭達不到9萬,威蘭達不到13萬。

小鵬汽車也在當天推出業內第一個“0首付+5年0利息”購車優惠,覆蓋小鵬x9、小鵬g9、小鵬p7i、小鵬g6車型。賣得比較好的小鵬mona mo3和小鵬p7+未在此活動中。

新一年的價格戰比預想中來得更早更猛烈,1月以來,有30多家車企採取不同形式的降價,從新春禮包、補貼兜底,到一口價直降、3年/5年0息甚至0首付等等。

有從業者預測,這輪價格戰至少持續到“金九銀十”。

其實,價格戰從2023年打到現在,原以為主流車的價格基本已經觸底,但2025年繼續降價,可見車企們堅決保量的決心。有觀點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5年將進入大決戰,銷量就是最大賽點。

只是,長期價格戰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頭部車企賺錢更難,弱勢品牌被迫跟進降價,利潤和銷量壓力更大,還會有車企破產、暴雷,或是被整合。

價格競爭之外,技術上的價格戰也開始了。有機構預判,比亞迪會把智能駕駛普及到10萬元級別車型。& ldquo;高階智駕下放是2025年的另一大賽點。& rdquo;有投資人對“定焦one”表示。

2025年價格戰是2024年的升級版

如何看待特斯拉這一輪的搶先降價?

新車上市前清理庫存只是一部分原因。1月10日,特斯拉在中國推出model y煥新版,兩款配置起售價分別是26.35萬元和30.35萬元。去年12月促銷後,部分老款model y車型售價23.99萬元。

核心原因還是,中國汽車行業競爭太過激烈,特斯拉要靠價格優勢守住市場地位。

一個例證是,特斯拉model 3本輪降價針對的是中國市場,而全球其他市場採取的是漲價策略。

“0首付”,2025年車圈價格戰打瘋了插图1

頭部企業主動發起價格戰,其他車企屬於被動跟進。

經歷了去年12月車企衝刺銷量目標、提前透支部分需求之後,今年1月受春節假期影響,車企銷量下滑,但為了保q1銷量,頭部企業降價搶市場,其他車企不得不跟進。

“如果頭部企業不開打,中尾部企業不會犧牲利潤跟進降價。& rdquo;造車新勢力從業者馮濤表示。

今年1月以來,已經有30多家車企進行不同形式的降價。

比如,蔚來推出5年0息限時金融優惠政策;購買零跑c10,可享受報廢舊車國補2萬元之外,還有1.5萬元的現金優惠以及增換購禮、金融禮等。

現在,由特斯拉發起,小鵬等跟進的這一輪價格戰,升級到了大幅保險補貼、一口價、0首付等。可以看出,車企想進一步降低消費者購車的門檻。

車圈價格戰已經打了兩年,還會持續多久,是用戶、車企、供應鏈都關心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行業從業者王征稱,這輪降價不只是車企在銷售淡季的應對手段,預計會持續到“金九銀十”,如果到時迎來旺季,價格戰會有明顯緩解,如果旺季不旺,則有可能貫穿全年。

價格戰的激烈程度主要取決於頭部企業,比如特斯拉、比亞迪等。

一些車企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決戰就在2025年,馮濤稱,在龍頭企業沒有達成目標之前,價格戰會打下去。不光頭部企業降價搶市場,連腰部企業都要“掀桌”拼一把了,所以今年價格戰的殘酷程度是過去兩年的升級版。

第一輪價格戰始於2023年年初。彼時的背景是,新能源國補取消,部分車企(比亞迪、零跑等)小幅漲價,但特斯拉宣布降價,兩款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降價2萬到4.8萬元不等,而且是全球範圍降價。

車圈“價格戰”的大幕由此拉開。蔚來、比亞迪、問界、小鵬、上汽大眾等紛紛跟進降價,再加上地補政策加碼,價格戰蔓延至燃油車市場。

整個2023年,共有40多個品牌直接降價或通過抵現補貼等方式加入價格戰。有數據顯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終端銷售均價在年內分別下降14.8%和13.3%。

到了2024年,價格戰由比亞迪帶頭打響,吉利、長安、上汽等自主品牌跟進。新勢力的降價高潮出現在4月,問界、小鵬、特斯拉、理想相繼降價。5月底,燃油車合資品牌(保時捷、寶馬)降價。

2024年的降價規模大於2023年。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統計,2024年1-11月共有195款汽車降價,規模超過2023年全年的150款,也大幅超過2022年的95款。

進入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在1月17日確定,但車企還在降價促銷。在王征看來,以價換量已經不再是車企的短期促銷手段,而是中長期策略。& ldquo;市場是有限的,所有車企都想要增長,價格戰很難停下來。& rdquo;

賺錢更難,淘汰繼續

車圈價格戰的影響是一系列的,現階段會刺激購車需求在春節後復甦,但對車企來說有兩大風險。

一是盈利能力受到挑戰。

如果只是短期的價格戰,車企還可以通過規模化、供應鏈優化來降本,但隨著降價周期拉長、幅度變大,降本空間變小,必然壓縮利潤。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車市價格戰開打後,我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只有5%,是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到2024年下滑到4.3%,而12月僅有4.1%,低於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的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車盈利更是行業性難題,目前實現年度盈利的只有三家: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汽車。價格戰打到現在,連老大哥們賺錢也變難了。

作為全球純電車龍頭,特斯拉2024年比2022年多賣了48萬輛車,淨利潤不到當時的六成。

“0首付”,2025年車圈價格戰打瘋了插图2

毛利率是衡量一家新能源車企具備可持續自我造血能力的重要指標。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毛利率維持在20%以上才是健康的,意味著企業可以長期投入研發、基礎設施和銷售服務等方面。

2023年以後,特斯拉汽車銷售業務的毛利率一直在20%以下,2022年-2024年分別是25.6%、16.4%、13.2%。2024年q4,即便特斯拉把單車銷售成本(低於3.5萬美金,約合人民幣25.6萬元)降至歷史最低,毛利率還是降到了10.5%。

中國電動汽車領頭羊比亞迪恐怕也受到波及。招商銀行在研報中預測,比亞迪2024年q4的毛利率會環比下降至20.6%。

此外,上述研報預測,2024q4,蔚來整體毛利率將環比下滑到10.4%,淨虧損會環比擴大至55億元;小鵬毛利率會下滑到14%;“蔚小理”中,只有理想2024q4因中高配車型占比提高,毛利率會小幅改善至21.7%,高於其他玩家。

零跑預告2024q4將首次實現單季盈利,招商銀行預測其毛利率會改善至13.8%,與小鵬接近。

對於新勢力來說,2025年是關鍵窗口期,價格戰繼續,守住銷量和份額是第一位的,改善毛利率、加速實現盈虧平衡同樣重要。例如,小鵬喊出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零跑預計2025年後半段實現盈利。

不同於2023年的價格戰集中在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兩大陣營之間,2024年後期,已經過渡到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內部。這輪價格戰對車企的另一個風險是,還會有車企破產、暴雷。

繼威馬破產重整、高合汽車暴雷之後,2024年最後一個月,擁有百度、吉利兩大股東的極越汽車“閃崩”。2025年1月10日,廣汽集團證實合創汽車倒閉的傳聞。

這些車企陷入敗局有多個因素,銷量不振是共同原因。

價格戰的邏輯是,頭部品牌為了搶奪份額或消化庫存,降低價格,迫使其他對手跟進降價,形成庫存,拉斷其資金鍊。一般來說,頭部品牌因知名度更高、有價格優勢,銷量的確定性更高。弱勢品牌被迫捲入價格戰,利潤承壓,因為技術落後、品牌力差,銷量低迷,最後因融資和經營困難而出局。

換個角度看,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

2017年、2019年兩輪價格戰的結果是:韓系法系美系品牌份額共下降5%,自主品牌讓出5%份額,由德系、日系瓜分這10%的市場。

王征推演當下這輪價格戰時表示,市場份額會向頭部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集中,二三線品牌份額長期下滑,最終,會以3到5家企業獲勝,且長期盈利能力提升,部分二三線品牌出局作為結束。被淘汰或被整合的,是品牌定位重複、技術落後、銷量規模不大的玩家,“它們的出局可以減少行業內耗”。

智駕下放,另一種價格戰

價格競爭持續膠著,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正在通過另一種方式內卷——將高階智駕下放到平價車型。這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價格戰。

“智駕並不是現階段消費者購車的核心考慮因素,因為智能駕駛的體驗普遍一般。& rdquo;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人李旭此前經過田野調查得出這個結論。

不過,此次蛇年春節回鄉,很多人的感受是,低線市場人群對新能源汽車的感知明顯增強,智能駕駛不再停留在北上廣深的科技展廳,已經是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選擇。

2025年,智駕會成為剛需。

原因之一是智駕體驗更好了。

由於ai大模型快速發展,高階智駕也就是城市noa正在加速普及。城市noa(城市全場景,端到端的智能駕駛,接近l3級別)比高速noa(指高速、城市高架、快速環路等場景下的智能駕駛,l2級別)高一個級別,現階段,城市noa才叫高階智駕。

去年以來,頭部車企持續推進城市noa上車,加速布局“端到端”的自動駕駛、“車位到車位”的智能導航。目前,華為鴻蒙智行提供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小鵬、理想可以排進高階智駕第一梯隊。

李旭表示,讓車輛從出發點到達目的地,理論上都能跑通,注意,是理論上。智駕的實際體感越來越好,比如,有大車靠近會躲避,轉彎前會減速,前車插進來也能線性減速。

多位車主告訴“定焦one”,通常在開高速、開長途、城區嚴重堵車、自動泊車這幾類場景中使用智能駕駛,必要時,可以暫時釋放雙手雙腳,但系統偶爾有認錯或遲疑,體驗整體還算滿意。

更核心的原因是,高階智駕沒那麼貴了,正下放到平價車型。

之前高階智駕主要用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但接下來會在20萬以下車型普及。李旭告訴“定焦one”,配備高階智駕的車型價格會下探到13-15萬元。

他補充道,頭部車企正在將無雷射雷達的智駕基礎版,下放到10萬級別的車型,計劃鋪向下沉市場。

比亞迪高管曾在去年透露,“(比亞迪)中低端車型兩年以內就會搭載高階智駕”。

智能駕駛是公認的新能源汽車下一個層次競爭的核心,也是重塑行業格局的關鍵。

國內市場近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透露出這一趨勢。比如,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因智駕技術領先,有了壓制傳統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登上2024年中國新勢力30萬以上年銷量(44.5萬輛)第一名。

李旭稱,對比傳統燃油車勢力,國內車企的智能化技術領先,智駕會是助力國產車企擠出合資勢力的關鍵。但和特斯拉對比,國產車企還有不小的差距。

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是特斯拉在autopilot的基礎上推出的高階自動駕駛)目前只在北美地區落地,計劃2025年q1進入中國市場,讓國內車企壓力很大。此前的經驗是,伴隨著特斯拉fsd版本的重大升級,美國地區model y車型銷量會階梯型上漲。

車企智能駕駛技術強弱,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算力(包括車載算力、雲端算力)、基礎軟體、算法、數據。廣發證券研報按照智能化水平將車企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的代表是特斯拉,晶片、算法等一體化自研,適配性更好,系統更流暢,研發更容易形成正循環,盈利能力更領先。理想、小鵬也在朝一體化自研方向發展。

第二梯隊包括現階段的蔚小理、吉利、長城、長安等。一般是算法自研(或車企主導下與供應商合作開發)、外采車載晶片方案,主要賺的是車的硬體利潤和軟體利潤。

第三梯隊及以下車企,自研能力弱,需要藉助外部系統解決方案,典型代表是華為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這類車廠主要賺的是硬體利潤,還會參與少量軟體分成。

價格戰和技術戰螺旋式升級,本質是汽車圈的格局重塑和利益重新分配。新能源車替換燃油車,傳統合資車企遭遇挑戰、國產品牌份額崛起是必然。至於國產品牌內部份額如何分,座次怎麼排,2025年是關鍵窗口期。

李旭總結,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規模賣車、穩定盈利、平價智駕,是今年的三大主線任務。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馮濤、王征、李旭為化名。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530.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