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頭專利訴訟再起,矛盾點還在topcon電池片技術

“一次技術的疊代,市場占有量就發生了巨變,如果企業不跟上,就意味著失去了市場。”

光伏巨頭專利訴訟再起,矛盾點還在topcon電池片技術插图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3日(記者崔陸鵬)

2月11日,阿特斯發布公告回應稱,公司對天合光能的兩項涉案專利做過較為充分的研究分析,認為有較強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兩項專利應屬無效,且公司產品和工藝也並不侵犯該兩項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這起訴訟還是圍繞topcon電池片。據天合光能公告顯示,專利一(zl201710975923.2)涉及“太陽能電池模塊,專利二(zl201510892086.8):涉及“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除這期訴訟外,藍鯨新聞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包括天合光能提起的多項訴訟、晶澳科技對正泰新能提起的訴訟、晶科與隆基相互訴訟等,都涉及topcon電池片。

“幾次專利訴訟均圍繞n型技術展開,也是因為這兩年這一類產品市場占比激增。& rdquo;某光伏組件頭部企業市場負責人就告訴藍鯨新聞,比n型電池更早占據市場、成為主流的是p型電池。

‌topcon電池片是一種高效能的太陽能電池片,具有減少電池片基體翹曲、彎曲等情況,並能提升電池生產效率的優點。據集邦諮詢此前預計稱,到2024年年底,光伏電池片總產能約1417gw,其中,n型電池片產能約1078gw,占比約76%;在所有n型產能中,topcon電池產能約941gw,約占總產能的66.4%。

據infolink統計,2022年p型電池市場占比尚有88%,n型電池片占比合計僅為9%。僅兩年時間,n型電池逐步取代p型電池成為主流。

“相較p型,topcon效率更高且成本還在不斷降低,是現階段性價比最高的技術路線。& rdquo;前述負責人居間,topcon技術與perc技術同屬高溫工藝,此前國內廠商產能以p型技術為主,這使得絕大部分perc廠家能夠在保留現有p型電池設備製程的基礎上,以較低的疊代成本升級至topcon技術。

“topcon是個技術方向,具體專利非常多。& rdquo;另一光伏企業負責人透露,據他所知國內廠商主要開始對該技術路線研究就在2020年左右,此前多為日韓企業。

2022年,lg集團宣布徹底退出光伏製造行業。同年九月,lg集團將一批專利轉讓給了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即晶科能源的子公司。

據行業媒體《趕碳號》報導,智慧芽數據平台顯示,lg集團共將745件專利轉讓給了晶科,覆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韓國、德國、中國、澳大利亞和歐洲。這些專利均為發明專利。其中,授權專利705件,另有40件仍在審查進程中。

2024年3月,晶科陸續將部分專利轉讓給了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據藍鯨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涉及topcon相關專利,晶科能源擁有462件,天合光能近370件。

“一次技術的疊代,市場占有量就發生了巨變,如果企業不跟上,就意味著失去了市場。& rdquo;據前述市場負責人居間,近期在已明確組件型號的採購項目中,幾乎沒有p型組件招標採購需求。

然而,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並沒有在短期內與身後企業拉開市場差距。“這意味著技術紅利期也在縮短,企業既要巨額投入研發,又需在價格戰中求生。& rdquo;該負責人稱,市場足夠大時,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的關注就較少,但這兩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企業對專利也就更為關注,這也是競爭的一種手段。

2月13日,另一起在行業內備受關注的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晶科能源子公司)與江西上為科技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株式會社相關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將在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

在前述負責人看來,近年來,企業將技術創新視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對光伏專利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341.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