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唱多,deepseek賦能,中概股強勢崛起
①中概股大漲並非偶然,外資機構唱多中國資產或是重要因素之一。②高盛認為,deepseek的崛起將為中概股帶來估值重構。
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1日訊(記者 翟智超)當地時間2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走高,道瓊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收盤時分別漲0.38%、0.98%、0.67%。
其中,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更是大漲2.61%,一舉創下4個月以來的收盤新高,中概股成為美股市場中最為亮眼的存在,跑贏了美股大盤。從個股表現來看,熱門中概股呈現出普漲的態勢。阿里巴巴漲7.55%,百度漲逾5%,京東漲近5%,蔚來漲超2%,拼多多、富途控股漲近2%。
中概股大漲,外界分析認為,部分因素或是外資機構唱多中國資產。
德意志銀行明確表示,2025年中國資產的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建議做多中國股票;據億萬富翁投資人david tepper旗下appaloosa lp的13f披露文件顯示,在2024年第四季度,該對沖基金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中國股票基金。早在2024年9月末,david tepper就表示,美聯儲降息後,他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就是購買所有中國相關股票,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推出寬鬆政策的力度超出預期。
高盛則認為deepseek的崛起將為中概股帶來估值重構。高盛分析指出,deepseek推動ai行業發展從硬體基礎設施層向軟體應用層轉移,為全球市場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尤其是中概科技股。因此,高盛建議超配中概科技股,特別是在ai應用層具有創新能力和市場優勢的公司。另外,高盛還稱,在重新估值之後,科技股至少有20%的收益機會。
據了解,在人工智慧領域,大模型是核心競爭力之一,而deepseek橫空出世,憑藉優秀的大模型能力和低廉的價格,迅速吸引了各大網際網路、手機、運營商等企業的關注,並被相繼嵌入自家產品,商業化前景十分廣闊。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qwen2.5-max大模型為例,其在能力上與deepseek相當。由於deepseek的爆火,市場開始重新審視國內雲計算和大模型相關企業的價值,給予了它們更高的估值預期。
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分別上漲28%和32%。而阿里巴巴的大漲也帶動了一眾重倉其的中概互聯主題基金淨值連續上行。以阿里占比超過15%的中概互聯etf(513220)為例,自1月14日以來漲幅超20%,2月10日盤中再度漲超2%。
不僅是阿里巴巴,小米等企業或也在這波行情中受益。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表明小米股價上漲與deepseek的關聯,但在科技行業整體估值重塑的大環境下,作為在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等領域有著重要地位且積極布局科技研發的企業,小米可能也享受到了市場情緒回暖以及行業估值提升帶來的紅利。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小米集團股價上漲超26%。
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藍鯨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中國科技股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deepseek的出現,不僅縮小了中國與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差距,還降低了算力成本,有望重塑全球ai產業競爭格局。這讓國際投資者看到了中國科技企業的潛力和創新能力,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科技股的投資價值。& rdquo;
“從估值層面來看,阿里巴巴在近期連續上漲過後,當前pe(ttm)僅為20倍左右,全球中國網際網路整體pe(ttm)也在28倍左右,相比納斯達克100指數的36.40倍的市盈率而言,仍處於估值低位,也就意味著後續或許還有估值抬升空間。& rdquo;上述人士補充說道。
一位專注港美股投資的投資人告訴藍鯨新聞記者,“deepseek引發的科技估值重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概互聯etf匯聚全球網際網路龍頭企業,且前十大集中度較高,可作為布局後續行情的工具之一。但同時,過去幾年市場的疲軟和不確定性仍舊存在,deepseek能否帶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反轉,仍有待觀察。& rdquo;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