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華為等接入DeepSeek每月虧損超4億,MaaS模型即服務將要被顛覆了?
(圖片來源: dpa)
微信週末放出“ 王炸”。
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 2月17日消息,騰訊方面16日確認,微信已經上線“ AI蒐索” 功能,並正式灰度測試DeepSeek-R1模型提供的“ 深度思考” 服務。
騰訊方面表示,部分獲得測試資格的用戶,能在微信對話方塊頂部蒐索入口看到“ AI蒐索” 字樣,點擊進入後,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享受更多元化的蒐索體驗。 若未顯示該入口,表明此次灰度測試暫未覆蓋到該用戶帳號,微信團隊正在逐步擴大測試範圍,大家可耐心等待後續開放。
早前,騰訊元寶也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而與此同時,百度、華為、階躍星辰等多家AI大模型企業接入DeepSeek-R1模型,使得“ DeepSeek朋友圈” 企業超過100家。
儘管DeepSeek R1模型具備訓練成本低、效能可與OpenAI o1媲美的優勢,但當前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
一方面,廠商在基於DeepSeek R1模型提供服務時,算力成本居高不下,MaaS(模型即服務)成本並未降低; 另一方面,騰訊、百度、位元組跳動是否持續研發混元、豆包等模型產品服務,這使得業界對於接入DeepSeek模型後,如何實現正向商業化的問題尤為關注,大家都在探索後續的發展路徑,試圖找出在複雜市場環境下,讓DeepSeek模型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的方法。
潞晨科技創始人尤洋在微博和朋友圈表示,短期內,中國的MaaS模式可能是最差的商業模式,大廠相互卷低價和免費,滿血版DeepSeek R1每百萬token(輸出)只收16元。
如果每日輸出1000億token,基於DeepSeek的服務每月就要虧損至少4億元,用AMD晶片虧損也超過2億元。
公眾號“ 共識粉碎機” 指出,
10-20萬張英偉達H20可以支持5000萬-1億用戶同時線上用戶,這基本滿足了微信第一批Deepseek用戶的用量,也超過了ChatGPT的同時線上用戶。
據估算,包括英偉達GPU和運營成本,大概也得需要數億美元,但微信最終提供的是免費“ AI蒐索” 服務。
秘塔蒐索CEO閔可銳近期表示,許多雲廠商的服務價格和DeepSeek一樣或更低,但他們都在虧錢。
那麼,DeepSeek熱潮下“ 開源基礎模型+超低成本API” 模式,是否將取代MaaS模式?
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與多位行業人士交流後發現,他們普遍認為,DeepSeek不會讓MaaS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必然會迎來進一步陞級,特別是算力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更多企業加大對AI的投入,利潤空間依然存在。
IDC中國研究經理程蔭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表示,
一方面,DeepSeek通過算灋優化和高效訓練,降低AI科技門檻,支持中小企業在雲平臺微調,降低算力門檻,推動MaaS模式變革,雲廠商服務轉型,既降成本又增强模型靈活性; 另一方面,未來開源和商業大模型將差异化競爭,企業和個人用戶選擇時考量因素眾多,所以現在判斷誰會被取代還太早,但對中國企業級AI發展的影響肯定是積極的,由於其整體成本和門檻的降低,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大力投入AI。
為什麼MaaS模式盈利較難?
在回答盈利問題之前,先要瞭解什麼是MaaS?
MaaS, 名為“ 模型即服務” (Model as a Service), 即一種依託云計算的AI服務模式。 它將AI算灋模型以及相關能力進行封裝,以服務形式對用戶提供,其覈心目標是降低AI科技使用門檻,控制應用建設成本,簡化系統運維管理複雜度,提升AI技術應用效能。
簡單來說,模型開發者將訓練好的AI模型部署在雲端,以API介面、平臺服務、模型服務、數据集服務、AI應用開發服務等多種形式提供給企業或個人用戶使用,用戶無須自己進行複雜的模型訓練和維護,按需調用模型功能,按使用量付費即可。 這不包含單獨銷售的雲基礎資源層(IaaS)和算力的收入。
如果說此前云計算時代,IaaS、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是關鍵商業模式,如今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促進MaaS商業模式的興起。 通過MaaS,企業能够以服務形式提供複雜的AI模型,大大降低技術應用門檻,同時針對金融、政府和醫療等特定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大模型廠商還提供私有化、定制化方案,以滿足客戶對數據落地和高安全性需求。
MaaS定位及對比示意圖(來源:中國信通院公眾號)
本質上,AI應用需要“ 彈性” 調用大模型。
一家AI應用企業曾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表示,其產品當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場景都調用不同模型,包括豆包、 MiniMax、 文心大模型等,這就讓一個產品獲得了更好的生成式AI體驗,但價格層面就參差不齊,有些API調用價格就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AI服務模式的應用上,不同地區存在差异。
在美國,亞馬遜AWS、微軟等云計算大廠雖未明確採用“ MaaS” 這一命名,但更多是利用API構建生成式AI解決方案以及提供用例支持,例如Run:ai提出了AI即服務模式(AIaaS)。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成為最廣泛使用MaaS模式的地區。
據Allied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AI軟件即服務市場價值117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1789億美元,2024-2032年複合增長率達35.9%。
然而,回顧“ AI四小龍”, 以及此前云計算和SaaS鼎盛時期,很明顯感知到,
AI和雲服務軟體行業存在高投入、低利潤(甚至虧損)、回款週期長等問題,而在“ 燒錢” 的AI競賽下,也未解决AI公司和雲服務公司的虧損挑戰。
例如,
AI軟體公司商湯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7.39億元,同比增長21.4%,歸母淨虧損24.77億元; 而雲廠商百度雲、騰訊雲仍處於虧損狀態; 即便阿裡雲盈利了,但利潤僅占收入不到10%,2024年前三個季度收入817.54億元,經調整後EBITA利潤才64.3億元,而阿裡集團已經在雲算力、人才、AI算灋等層面投入數千億元。
多位AI產業界人士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表示,過去十年,AI To B端“ 項目制” 導致企業回款週期較長,尤其當前市場環境下,回款較難,加上科技大廠不斷“ 卷” 價格,算力成本不斷攀升,導致AI大模型自身並未呈現出好的商業模式。 囙此,MaaS並不是企業AI的終極模式。
例如,OpenAI就並非企業獲得“ 第一桶金”。
據報導,美國OpenAI公司預計其2024年化收入達37億美元,其中約75%的營收來自ChatGPT付費訂閱,然而,在支付運營成本、薪水和管理費用後,OpenAI預計年虧損額約50億美元。 OpenAI預計,在2023年至2028年期間,公司的總虧損將達到440億美元,直到2029年才能實現140億美元的利潤。
囙此,AI大模型相關產業鏈企業,距離可觀的盈利模式還有很長時間。
如今,開源AI模型DeepSeek引發新一輪政府、企業部署
 ; AI大模型熱潮。
就在2月16日,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在政務外網正式部署上線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同時,深圳市基於政務雲環境面向全市各區各部門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應用服務,這將豐富政務服務場景應用。
據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統計,截至2月16日,
包括阿裡雲、騰訊雲、火山引擎、華為、摩爾線程在內的超過110家AI算力、AI雲服務、AI應用領域公司都宣佈接入或適配DeepSeek模型產品。
儘管DeepSeek借助算灋優化和高效訓練降低AI門檻,其開源模型助力中小企業,促使MaaS模式變革和服務轉型,但當前開源與商業大模型競爭激烈,同時算力成本、人員部署成本依然很高,影響因素複雜,很多企業適配/部署DeepSeek之後,客戶是否願意長期付費,並能够形成新的盈利模式,仍需持續關注。
AI行業人士王海(化名)向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坦言,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戰畧或商業意圖,集成多個模型科技,並提供免費或付費服務,MaaS服務主要是通過產業鏈和政企端項目中獲得收入,怎麼去助力真正的業務或是價值提效,囙此,這本身並不能說明MaaS模式出現了問題。 大模型API調用和MaaS服務是可以產生更大價值的。
“ 我們和企業聊的過程中也瞭解到,其實模型服務本身並不是很賺錢,它利潤很薄,應用可能比模型服務要賺錢一點。 相當於模型本身是買回來的‘ 菜’, 應用是把這些菜做好之後的一盤熟菜和熟飯,這個過程中其實會產生一些利潤。& rdquo; 王海指出,大模型API調用和MaaS服務是可以產生更大價值的。
大模型下半場:& ldquo; 六小虎” 加速分化
“ 服務器繁忙,請稍後再試。& rdquo;
這是DeepSeek模型近一個月內經歷“ 擁堵”、& ldquo; 間歇性癱瘓” 之後頻頻回復的內容,亦說明接入DeepSeek的相關服務器依然處於爆滿狀態,大模型算力需求依然旺盛。
程蔭表示,
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部署過程需同時滿足高併發與低延遲的嚴苛要求,並需全面考量資料安全、隱私保障、資源彈性擴展以及系統維護等多重因素,DeepSeek推出了多種部署模式許可也挑戰了全球大模型科技提供商的主要商業化管道,現時推出的管道有雲端部署、本地/內網部署、邊緣部署、混合部署、容器化/微服務部署,以及聯邦部署模式等。
與此同時,C端方面,
超級應用“ 騰訊微信” 在AI搜索功能中接入DeepSeek模型,使得國產AI應用迎來“ 諾曼第時刻”。
大模型是資本密集型研發產業,不僅訓練需要花費大量算力,運行時還需花費大量資金進行推理。 同時,如今DeepSeek-R1/V3全面開源之後,閉源模型價值被質疑。
百川智慧創始人、CEO王小川近期表示,創業總是難的,之前主要是讓老闆相信,這次是讓團隊、投資人、外部合作夥伴都能相信。
進入2025年,新一輪DeepSeek熱潮襲來,
這也讓國內“ 大模型六小虎”& mdash;& mdash; 智譜AI、百川智慧、階躍星辰、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同的發展選擇:有的選擇繼續投身新模型的研發,探索產業落地的更多可能; 有的則選擇擁抱DeepSeek模型,借助其優勢,開拓新的業務版圖。
- 階躍星辰:最新“ 躍文” 接入DeepSeek-R1模型;
- MiniMax: 01海外版已上線DeepSeek-R1深度思考模式;
- 零一萬物:旗下的海外AI應用PopAi接入了DeepSeek模型。 而DeepSeek-R1問世之前,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複已公開表示,公司將不再追求訓練超級大模型,參數適中同時性能優异、推理速度更快、推理成本更低的輕量化模型更適合商用場景,& ldquo; 會成為AI-First應用爆發的催化劑”。 此外,2月14日,零一萬物與蘇州高新區聯合成立的產業大模型基地正式授牌。
- 百川智慧:1月25日發佈新模型Baichuan-M1-preview,具備語言、視覺和蒐索推理能力,2月13日,以Baichuan-M1為底座打造的“ AI兒科醫生” 經過近一個月的內測後在京“ 上崗”;
- 月之暗面:1月25日發佈Kimik1.5多模態思考模型,另外還將推出“ 持續拿到SOTA結果” 的大模型。
- 智譜AI:暫不會接入DeepSeek,而是選擇加碼Agent智慧體,Agentic GLM(智譜專為手機研發的系統級大模型)登入三星最新款Galaxy S25系列手機,提供基於AI的實时語音和視頻通話,以及實現視覺理解和系統功能調用、AI蒐索、文案寫作等功能。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預測,AI市場正在走向分化。 DeepSeek改變了AI行業敘事管道,展示了不走尋常路徑的回報,而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才能滿足條件、以極其强大的晶片和基建設施為AI發展提供動力的觀念已不再是事實,有能力支付進場成本的公司也不再局限於少數行業佼佼者。
摩根士丹利指出,DeepSeek熱潮促使一些公司願意支付高價保持領先地位; 但對於另一陣營,AI是成本中心,對這些公司而言追求的是更便宜的tokens。
“ 我們認為市場贏家最終將是能够迅速擴大規模並將新技術突破商業化的公司。 隨著市場進入推理階段,我們對AI大模型參與者逐漸看好,並認為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將有來自邊緣設備復蘇的更好機會。& rdquo; 摩根士丹利認為,如今AI熱潮有點像1995年的互聯網普及,當時大家預計思科(CISCO),或者是AltaVista、Hotmail贏得競賽,但亞馬遜卻提供了最低廉的每秒服務token,成為最終的贏家。
程蔭表示,對於AI應用而言,大模型的更新陞級將有助於加速應用場景的創新及商業化落地,
未來無論是像文案撰寫和內容生成、線上會議總結、AI助手、蒐索等面向個人生產效率提升的應用,還是面向客服、行銷等水准業務職能的場景,
亦或是行業特有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都將會是今年市場關注的重點。
談及算力影響,
程蔭對GuShiio.com股市智慧AGI表示,她認為現時還不好說,現在並不能證明大模型的預訓練和推理對於算力要求明顯降低,如果在驅動更多企業部署AI的假設下,中國算力市場就可能會迎來增長。
程蔭強調,
DeepSeek引領基礎大模型開啟另一開發新範式。 2025年,產業界也更加關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落地,整個生態系統應通力合作加速應用場景的創新及商業化。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