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於DeepSeek的“AI公務員”上崗

文章來源:AI先鋒官

首批基於DeepSeek的“AI公務員”上崗插图1Image source: Generated by AI

日前,鎮江市數據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當地語系化部署DeepSeek後,“單日資料處理量相當於全市公務員10年工作量總和”。

首批基於DeepSeek的“AI公務員”上崗插图3

儘管描述不够嚴謹,但該資訊迅速出圈,引發對“AI政務”話題的關注。

“AI公務員”正在全國各地陸續上崗。

就在鎮江發佈會前幾天,
深圳福田區推出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員工,首批70名上崗。

據介紹,這些AI員工分佈在全區35家政務組織,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240個政務工作場景。

辦公效率上,個性化定制生成時間從5天壓縮至分鐘級,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稽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5%以內。

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增介紹,AI數智員工是公務員助手,不能單獨決策,“不是AI公務員”。

與此配套,福田區還推出了《政務輔助智能機器人管理辦法》,為AI在政務領域的角色劃定了制度邊界,即三大原則:

一是倫理框架,AI被定義為“輔助角色”,每個數智員工需配備人類監護人,責任歸屬清晰;

二是安全閾值,關鍵決策節點保留人工干預機制;

三是場景限制,明確劃定AI適用領域,避免科技越界引發的爭議。

除了福田區,深圳寶安區也在政務系統中接入了DeepSeek+騰訊混元大模型,用AI提升行政效率。

此中的大背景是,深圳對AI的空前重視。

2月13日,深圳開展全市AI操作培訓; 2月16日又基於政務雲環境,向各區各部門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應用服務。

在AI大模型概念上,杭州近期天天熱搜,深圳看起來要在AI應用場景是樹立標杆了?

而除了深圳,“AI +公務員”已經在多地政務系統落地。

比如,廣州上線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應用於民生政策解讀系統、12345熱線工單分派等政務領域。

比如,重慶大渡口區推出“數智網格員”系統,通過收集群眾諮詢,實現對常見問題的快速回應。

此外,還有江西贛州、江蘇無錫、新疆烏魯木齊、山東臨沂、內蒙古呼和浩特等。

AI進入政務領域並非我國首創。

比如,新加坡推出專門推出了“Pair”系統,幫助公務員提升工作效率,廣受好評。

美國、英國也已經將AI技術應用到公共服務領域,在預測犯罪趨勢、優化交通流量、識別欺詐行為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正如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增所言,短時期內“AI公務員”還只是助手角色,無法做到對人工的完全替代。

但長期來看, AI驅動的全新政務系統將是大勢所趨。

這首先與政務服務的特殊性有關。 政務服務高度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而這些恰恰是AI最擅長處理的任務。

相對於“人”,在效率和出錯率等方面,都更具優勢。

以浙江省“浙裏辦”APP為例,其“智慧秒辦”服務通過AI自動核驗資料,將企業註銷、社保轉移等事項辦理時間從平均3個工作日壓縮至10分鐘,準確率達98.3%。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年度報告顯示,該局推出的“智慧客服”系統2023年累計處理諮詢1.2億次,85%的常見問題實現“秒回”。

與一般認知不同的是,“AI公務員”並非沒有溫度和情緒感知。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報告顯示,其“親清線上”平臺通過AI情緒識別技術實时感知羣衆諮詢時的焦慮情緒,自動轉接人工座席,使投訴率下降45%。

同時,隨著“AI公務員”的更廣泛應用,也有望加速政務資訊的互通,更進一步推動政務和社會服務水平。

此外,政務服務理念和系統由此可能帶來的一些優化,也值得期待。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2726.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