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名額失效了? TMT板塊擁擠度還能更高嗎? 十大券商策略來了
①中信證券:預計未來市場會聚焦優質龍頭,重點關注三大主線。
②廣發證券:有可能本輪TMT成交占比頂部在45%-50%。
③天風證券:本輪TMT板塊相對擁擠度並不高,原因是今年大盤整體資金情緒更高。
財聯社2月23日訊,本周市場延續反彈態勢,以人形機器人、云計算為代表的科技板塊仍持續受到市場追捧,伴隨著TMT板塊成交步入擁擠區間,機构對板塊後續行情能否延續強勢走勢產生了一些分歧,不過總體來說,本周的券商策略中,TMT板塊仍是機构的“心頭好”。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十大券商策略基本上都是圍繞TMT後續行情表現展開,科技股再度成為這個週末被關注的焦點。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市場會聚焦優質龍頭重點關注三大主線
高度依賴資金接力的純主題板塊未來可持續性有限,料市場會更加聚焦明確的產業邏輯兌現,年初以來“大象起舞”的行情只是核心資產重估的開端。 首先,從情緒和倉位角度來看,熱門主題的超額換手率和成交占比均處於歷史極高分比特,活躍資金倉位已升至過去五年的最高水准,料後續純粹依賴資金接力的板塊行情持續性有限。 其次,從產業邏輯角度來看,DeepSeek大規模部署和應用,以及阿裡巴巴CAPEX大幅超市場預期意味著國產AI已經從映射和主題階段邁向真正的產業趨勢,大市值公司的高利潤彈性會使得缺乏業績的純主題小票吸引力大幅下降,預計未來市場會聚焦優質龍頭,摒弃單純博弈炒作。
從配寘的角度來看,科技板塊中建議重點關注國產算力鏈、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AI應用、以及端側AI三大主線; 傳統核心資產中想像空間足够大、低位時間足够久、機构持倉出清相對徹底的鋰電和創新藥亦值得關注。
財通證券:科創綜指ETF發行將對“春季躁動、成長進攻”的行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內科技產業變革推動中國資產迎春天。 2月3日以來美元指數持續回落,創造了良好的海外環境,資金湧入中國科技成長核心資產、估值實現大幅修復。 國內高頻經濟資料依然相對景氣,民營經濟座談會提振社會信心,同時科技產業催化呈現外溢和擴散效應,各個細分產業都受到了景氣預期的驅動、開始重估估值。 科創綜指ETF發行也將對“春季躁動、成長進攻”的行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本次首批科創板綜合ETF認購時長平均僅5天(A500首批10天、第二批平均8天),本輪12支科創板綜合ETF資金(募集上限為240億元)流入市場節奏可能更快。
配寘層面,繼續推薦券商、科技(恒科+科創+AI核心資產等):1)外部宏觀環境利於新興市場,以恒科為代表的港股核心資產重估; 2)本輪科創綜合ETF資金流入市場節奏可能快於A500行情,重視潜在受益組合; 3)中國AI核心資產崛起,國內大廠資本開支超預期,海外OpenAI GPT-4.5/5臨近問世或形成新的催化,擁擠度消化後重視向低位應用端的輪動,硬體端關注下周英偉達財報是否形成擾動; 4)低空經濟(整機&;零部件/基建/運營商)低位主題,兩會窗口期或具備政策預期差。
廣發證券:有可能本輪TMT成交占比頂部在45%-50%
AI產業爆發至今,過去2年TMT的成交擁擠度總是引發市場留意。 因為,過去2年只要TMT成交占比接近40%的上限、板塊超額收益就會出現階段回踩。 而25年春節前後,TMT成交額占比突破40%並持續高位運行,40%的隱形約束似乎在本輪失效了。
每一輪大型科技產業週期中,TMT成交額占比中樞均會經歷明顯的提升,其背後來自於成分股數量和市值占比新增、投資者對於基本面預期的改善。 當前TMT成交額占比為44%,從過往和美國對比經驗來看,有可能本輪成交占比頂部在45%-50%。
科技仍是主線,後續對於科技行業的參與思路,可以沿著“低位成長分支”以及“25年有業績兌現”兩條線索展開。 首先,低位成長可以關注軍工、文化出海、衛星、醫療設備、AI教育等。 其次,找25H1有較大概率出現即期基本面兌現的科技領域,現時看主要在端側硬體、機器人/智駕、推理側算力等。
中信建投:市場主線仍是AI+,若交易過熱導致回檔,預計仍是再佈局與進攻機會
本周A股市場大漲主要受益於阿裡巴巴的資本開支計畫。 超預期的資本開支加强市場對科技板塊的信心,市場短期未必能有持續强催化,但中期產業景氣演進是大勢所趨,即使後續科技板塊出現短暫的技術性回檔,資金的濃厚參與意願仍可能為行情提供支撐。
繼續重點關注政策預期差與產業趨勢共振方向。 行業:互聯網、通信、電子、電腦、傳媒、有色等。 主題與方向:AI國產算力鏈、國產替代(電晶體設備/資料)、機器人、低空經濟。
興業證券:應對AI階段性的局部過熱和小波動,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內部做好擇時輪動,找到相對有性價比的方向
AI作為當下市場最為聚焦的主線方向,雖然短期成交占比升至高位可能會導致板塊出現階段性的震盪調整,但通常不會導致行情系統性終結,在大的產業趨勢下,應對階段性的局部過熱和小波動,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內部做好擇時輪動,找到相對有性價比的方向。
而往中長期看,在當前AI產業鏈各環節催化不斷、產業敘事持續煥新,且後續仍有諸多積極催化和驗證的背景下,AI板塊或將反復活躍,主線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在產業邏輯和政策環境的支撐下,AI或將不斷穿越短期的交易擁擠,繼續成為市場中長期聚焦的主線方向。
結合中期產業趨勢與短期相對性價比,當前AI產業鏈50大細分方向中,可重點關注光模組、服務器、AI晶片、 PCB、 運營商等環節。
天風證券:本輪TMT板塊相對擁擠度並不高,原因是今年大盤整體資金情緒更高
當前市場較為關注的TMT板塊擁擠度較高指的是絕對擁擠度,但事實上,924後全A情緒好轉,相對擁擠度水准(TMT換手率與全A換手率比值)仍有距離。
本輪TMT板塊自2025年1月24日起成交額占比便持續超過40%,本輪TMT板塊的換手率也遠高於23年,絕對擁擠度水准較23年更高; 本輪行情的TMT換手率與全換手率比值較23年最高水准,即相對擁擠度並不高,原因是今年大盤整體資金情緒更高。
行業配寘建議:賽點2.0第三階段攻堅,社融脈衝已出現回升,春節歸來進一步觀察基本面改善情况,恒生已先行,A股反應滯後。 根據經濟復蘇與市場流動性,可以把投資主線降維為三個方向:(1)Deepseek突破與開源引領的科技AI+,(2)消費股的估值修復和消費分層逐步復蘇,(3)低估紅利繼續崛起。
海通證券:政策和科技雙重催化下,科技板塊基本面有望向上
近期Deepseek橫空出世帶來AI版圖重構,騰訊、阿裡、百度等多科技公司宣佈接入Deepseek,市場關注持續升溫。 這一突破性進展折射出中國科技創新的強勁勢頭,這背後離不開我國科創政策的支持。 近期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也體現了決策層對於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結合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地方兩會產業政策訊號,我們認為未來產業政策進一步聚焦科技創新,推動培育新質生產力。
產業政策在引導要素資源配置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風向標。 近年來政策層面將科技創新置於重要位置,從近期決策層表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地方兩會等方面看,科技創新或已成為當前我國產業政策的重心之一。
預計科技產業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政策和科技雙重催化下,科技板塊基本面有望向上。 科技中一方面或可重點佈局AI技術應用端的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 另一方面,25年財政有望積極發力,數位基建、信創、電晶體等科技領域也受到財政的重點支持。
浙商證券:預計本輪春季攻勢大盤將延著“科技領漲-回踩夯實-全面反彈”的路徑,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本周市場繼續上攻,成長指數明顯走强,權重指數跟隨向上。 展望後市,預計本輪春季攻勢大盤將延著“科技領漲-回踩夯實-全面反彈”的路徑,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當然,部分超漲行業、板塊、個券仍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雙向波動。
配寘方面,基於中線行情穩步向上、部分行業板塊波動加大的判斷,建議投資人在春季攻勢結束前保持現有倉位,並且在出現“黃金右脚”時繼續增配。 行業板塊方面,建議對部分超漲的科技板塊做出一定調整,在板塊內部尋找標的進行“高切低”,或者切換部分倉位至前期漲幅落後的大金融板塊,既可參與補漲,又可適當平滑淨值曲線。 此外,對於過去幾年持續下跌的醫藥板塊,可關注其中跌幅較大、基本面企穩、股東增持的個股。
華金證券:春季行情進行中,成長風格短期可能難改變
當前來看,外部事件偏積極、流動性寬鬆,成長風格短期可能難改變。 (1)短期外部事件偏積極。 一是國內政策寬鬆短期大概率延續。 二是外部風險可能進一步下降:首先,俄烏衝突等風險可能大幅下降; 其次,海外對國內寬鬆的掣肘下降。 三是科技產業趨勢不斷上升。 (2)基本面延續弱修復:一是節後地產銷售絕對數值依然維持相對低位; 二是企業盈利繼續處於低位回升的趨勢中。 (3)國內流動性短期可能維持寬鬆。 一是短期依然可能降准。 二是一季度是傳統的信貸高峰季。
行業配寘方向:短期關注補漲的成長。 (1)短期科技和消費可能配寘主線。 一是歷史上流動性寬鬆的業績空窗期,政策導向及高景氣的行業相對占優。 二是當前來看,政策導向的方向是科技和消費,產業趨勢不斷上行導致高景氣的是科技。 (2)短期可關注補漲的大金融、消費、非TMT的成長等行業。 一是歷史經驗上,春季行情中後期補漲行業相對占優:前期排名後5的行業,在中後期排名可能提升。 二是當前來看,可關注補漲的大金融、電新、醫藥、消費等行業。 (3)短期建議繼續逢低配寘:一是政策和產業趨勢向上的電子(電晶體、消費電子)、通信(算力)、傳媒(AI應用)、機械(機器人)、電腦(自動駕駛、數據要素); 二是基本面可能改善和補漲的電新、醫藥、券商。
光大證券:積極把握春季行情,關注科技及消費兩條主線
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 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平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配寘方向上,關注科技成長及消費兩條主線。 科技成長板塊關注政策在資本市場具有映射的TMT、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 消費板塊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及服務消費,如家電、消費電子、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