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崩塌,山寨季不再?加密市場走向虛無主義時代

所有山寨幣普遍迎來指數級增長的階段,至今仍未真正到來。

作者:route 2 fi,substack

編譯:比推 bitpushnews yanan

加密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尤其是對於過去12到16個月才進入這一領域的新人來說。

曾經看似相對簡單的交易方式–在中心化交易所上操作,就能“半隻腳踏入成功”–如今變得愈發複雜。整個市場格局更像是一個高波動性的賭博競技場,而非傳統的金融交易市場,對交易者的敏捷性和市場意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過去屢試不爽的“買入並長期持有”(hodl)策略,如今已基本失效。大家的持幣周期大幅縮短,從幾個月壓縮到短短几周,甚至幾天。(還記得那些老玩家的經典建議嗎?要堅持“低價買入山寨幣,持有到牛市高點賣出”)

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新項目和新代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爭奪市場關注度和資金流,不斷挑戰老牌項目的地位,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形勢也因此瞬息萬變。

類似的市場動態在berachain宣布推出時也曾上演,這一消息導致 abstract生態系統受到衝擊,因為市場注意力和資金迅速流向前者。面對這種高波動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最穩妥的策略是接受這種波動性將成為常態,並意識到隨著新代幣、新公鏈和新項目的不斷湧現,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目前,許多投資者正在重新調整策略,逐步增加btc和穩定幣的持倉比例,同時大幅削減長期持有的山寨幣頭寸。市場的關注點正在從“長期投資”山寨幣的理念轉向更注重短期機會的“交易”策略。

在當前周期中,參與者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避免成為某個失敗項目的最後接盤者,眼睜睜看著其價格歸零。在當前市場周期的後半段,除了比特幣(btc)之外,任何其他幣種的長期投資可能都無法獲得理想的風險回報。雖然山寨幣或許已經接近底部,但要所有幣種、nft 和生態系統集體迎來新高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小。

每天都有大量新幣發行,這不僅分散了市場的關注度,也讓資金更加分散,使得老項目難以重新崛起。

這一輪加密市場周期格外具有挑戰性,市場的不確定性比以往更加明顯。過去,投資者通常相信熱門山寨幣在暴跌後遲早會反彈,但現在,這種信心正在動搖。

在2017年和 2021年的市場周期中,投資者普遍願意在市場下跌時抄底自己看好的山寨幣,前提是這些項目的市值不算太小(通常不低於 1億美金)。當時的共識是,這些幣種的價格至少會在該輪周期內反彈。那些在早期獲得市場認可的代幣,往往能夠維持優勢,直到周期結束。

然而,這一輪周期不同(沒錯,真的不同)。市場充斥著各種敘事和子敘事,它們相互競爭,爭奪短暫的關注度。投資者現在對“逢低買入”變得更加謹慎,因為一個幣種所依賴的整個市場敘事可能隨時崩塌,導致投資變得一文不值。

過去,我們習慣於一個整體性的市場周期,而現在,市場被切割成多個獨立的“迷你周期”,每個都經歷自己的崛起和衰落。比特幣(btc)和solana(sol)仍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最終可能會保持住地位,但對於尋求指數級增長的投資者來說,它們的回報率已經不再那麼誘人–畢竟btc已經從底部反彈了6倍,而 sol更是漲了20倍。此時的關鍵問題變成了:是否應該投資 ai賽道的加密項目?儘管這一賽道近期備受關注,但許多代幣已經從歷史高點大幅回落,且沒有任何保證它們能重回巔峰。

市場的碎片化讓投資者更難精準捕捉並利用新興趨勢。加密市場一直是一個高度投機的領域,儘管過去的市場周期曾試圖賦予其合法性,比如強調“經過同行評審的區塊鏈技術”“堅實的基本面”以及“現實世界的應用”等。然而,這一輪周期基本放棄了這些表象,轉而接受了一種更“虛無主義”的市場邏輯–一切都取決於能否吸引並維持市場關注度。

這一趨勢的直接後果是,市場的注意力周期變得越來越短。曾經,牛市周期可以持續一年甚至更長,而現在,市場的狂熱期可能只持續幾個月、幾周,甚至幾天。

目前,市場似乎正處於一個“meme 超級周期”(或者它已經結束了?)。然而,即便是最受歡迎的 meme 幣,也已從巔峰大幅回落,這讓投資它們的合理性變得值得懷疑。

當下,變成“接盤俠”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在過去的市場周期中,類似的價格暴跌通常被視為抄底機會,因為市場普遍相信這些代幣的價格最終會反彈。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幣種還能重新獲得過去的關注度嗎?

當前市場更傾向於“領跑者”,而非“落後者”。那些押注於被低估的賽道,或者專注於基本面但缺乏市場熱度的項目,往往會被邊緣化。

雖然 meme 幣和ai賽道是目前市場上的贏家,但投資者對這些趨勢仍然持謹慎態度–市場關注點的轉移太快,難以預測。造成這種普遍不確定性的核心原因,在於市場上的選擇實在太多。數以千計的代幣和項目在爭奪投資者的注意力,使得辨別哪些項目真正有潛力、哪些只是曇花一現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注意力既分散又短暫,市場就更難形成持久的上漲趨勢。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加密市場的新常態,還是僅僅由當前市場環境所引發的一時波動?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每一輪市場周期通常都會經歷一段混亂階段,市場注意力被分散,隨後才會有明確的贏家浮現。然而,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投資者的注意力周期被永久縮短,沒有任何單一敘事能夠長期主導市場。

宏觀經濟因素也在塑造當前市場格局。過去的寬鬆貨幣政策讓投資變得相對簡單,充裕的流動性推動了投機泡沫的形成。然而,在高利率和緊縮的流動性環境下,市場變得更加難以駕馭。

投資者對“逢低買入”的信心下降,可能反映了更廣泛的經濟現實。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投資者變得更加保守。關於四年周期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有人預測這一周期將被拉長。然而,儘管市場出現了一些變化,四年周期仍然在發揮作用,只是與以往的模式有所不同。相比過去的牛市,本輪周期顯得更加低迷–比特幣(btc)僅比上輪高點上漲約1.5倍,以太坊(eth)甚至還未突破前高。

本輪市場的上漲,主要受比特幣etf的推出和 微策略等機構投資者的推動。這些因素吸引了新的機構資金進入比特幣市場,但在btc之外,資金流入明顯不足。除了比特幣,投機資金主要流向 meme 幣,而這些代幣的生命周期比以往更短,市場節奏變得極快。

更廣泛的投機資金似乎仍未回歸市場,市場缺乏推動整體創新高的動能。資金更多是在加密市場內部流動,而不是源源不斷地流入新資本。由於缺乏強大的流動性提供者,當前市場的熱點無法形成足夠大的資金效應,也無法吸引大量新投資者入場。

本輪周期的特徵,與過去的牛市明顯不同。這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加密市場的周期模式是否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推動牛市的關鍵因素–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狂熱的散戶投資者–在當前環境下似乎變得不再那麼有力。市場期待的“山寨季”(altseason),即所有山寨幣普遍迎來指數級增長的階段,至今仍未真正到來。

btc與total2(比特幣市值與所有其他加密資產總市值之差)之間的差距,自比特幣 etf推出後持續擴大。過去的“山寨季”往往是一個“無腦上漲”的時期,所有代幣都會因投機資金的湧入而普漲。然而,如今的比特幣市場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的價格走勢更多受 etf、微策略、宏觀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加密市場周期。

相比之下,山寨幣市場更像是一個高風險的賭場,只有在“資金淨流入較高”且“選對了賭桌”的情況下,才值得參與。

有贏家的地方,必定有輸家。2025年的加密賭場,比以往更加難以駕馭。現在的市場上同時存在太多“賭桌”(即不同的山寨幣賽道),每天都有大量新代幣誕生,它們爭奪市場的關注度和資金流。過多的投資選擇,讓真正的機會變得更加難以辨別,同時也增加了投資者押錯賽道、成為“接盤俠”的風險。要在這個複雜且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生存,需要極高的市場敏銳度、執行力和適應能力,而這並非所有人都具備。

儘管如此,仍然有人對“山寨季”抱有希望。我也希望他們是對的。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1417.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