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下):這個大動作,能解決哪些痛點問題?

政策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下):這個大動作,能解決哪些痛點問題?插图

上一講我們講了為什麼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以及國家要怎麼建設。今天我們重點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企業和個人有什麼深刻影響。這部分特別重要,你一定要聽完,而且我建議你反覆琢磨。

首先普及一個概念,就是每一次大的政策,尤其是這種重大文件,背後都是一個關鍵詞,就是“洗牌”,意味著資源、利益和機會的重新洗牌,也是財富的洗牌。所以你一定要學會看政策。這也是我想特別囑咐你的,你要學會用政策的鍋,炒自己的菜。

回到這個文件,我們可以把這次國家的動作分為三類:一是國家禁止做的;二是國家現在重點支持做的;三是國家未來要努力做的。分別面對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利益格局,背後是國家指揮棒下的重新分配。

禁止行為:重塑過去利益格局

第一類動作,國家禁止做的,是對過去利益格局和財富的洗牌。

文件對地方行為作出了一系列的禁止性規定,限於篇幅,我就不讀對應的完整條款了,只說關鍵字句,文件原文我放在文稿中了,你可以對照著看。

首先是禁止地方政府違規出台有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有明顯偏向性的各種規定,也不能在招投標中故意用本地企業而排斥外地企業。

文件原文:各地區、各部門不得未經公平競爭審查或違反審查標準,起草關於市場准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經營行為規範、資質標準等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以及具體政策措施。(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文件原文: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此处为政策原文,音频不读,仅在文稿中呈现。)

以及,必須一視同仁,既要接納本地產品,也要接納外地產品。

文件原文:不得以定向補貼、地方推薦目錄等形式強化對本地產品或特定產品保護以及變相限制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這是要幹什麼?我認為,這就是要打破過去林立的山頭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下形成的固化和落後的利益格局。之前某些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依靠各種手段排斥外來企業和產品,通過明著暗著的優惠、補貼、貸款降低本地企業的成本,形成不公平競爭,實際上是保護了落後產能。現在中央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第一件事就是通過禁止性政策,讓這些地方的落後產能和企業大洗牌,把市場給更好的企業讓出來。

基於以上分析,我判斷有三類企業將會受到影響:

第二類是未必是靠關係,也未必是原生的本地企業,但作為招商引資的外來重點企業,之前已經和地方政府深度綁定,比如我們上一講舉過某省會明星客車企業的例子,當地在各種事項上都給開綠燈,以後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

第三類是過去按照地方招商引資的土政策,享受“稅收窪地”優惠的企業。所謂“土政策”,是指地方獨自製定的政策、規定等。很多中西部地方,過去為了招商引資會給企業很大優惠,比如增值稅返還、土地按市場價格的一折供應等。這些做法很多都是違背全國統一大市場政策的,中央已經出台了兩輪專項治理稅收窪地的行動。原來靠這些政策的受益企業,自然也要洗牌。

總之,中央要搞統一大市場,肯定是先破後立,把過去的特殊甚至特權企業的舊利益格局清空。所以未來你在做生意、找工作、做投資、做配套供應的時候,一定要有個意識,上面這幾類企業,可能會面臨衝擊,心裡要有個提前量。

重點支持的:構建當前新利益格局

第二類動作,國家現在重點支持做的,是對現在利益格局的新構建。

在我看來,基於文件里的措施排序,國家現在要優先做兩件事,一是土地大市場建設,二是勞動大市場建設。這將會分別帶來城市的洗牌和階層的洗牌。

關於全國統一的土地大市場,文件中提到,土地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要儘快發展,而且要協同和優化。

文件原文:有關部門要依法推動城鄉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在城市群、都市圈內探索區域建設用地指標統籌配置和毗鄰區域建設用地協同供應,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文件原文:各地区要在国家统一制度规定下,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依托全国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 汇集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主动发布公示地价、成交价、交易规则等信息。(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我先解釋下土地一級市場,其實是政府供應土地的環節,就是地方政府賣地給有需要的企業。

這裡面有個關鍵點:在過去十幾年裡,各省市土地的供應,尤其建設用地的供應是按指標分配的,背後規則很複雜,這裡我就不展開細說了。總之它的結果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東部城市的土地指標非常緊缺,比如深圳的土地能賣到120萬一畝,而中西部土地指標比較寬鬆,比如四川宜賓的土地可能才3萬塊錢一畝,和深圳整整差了40倍。

這種土地指標上的錯配,制約了東部經濟的發展,所以國家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城鄉之間、城市群之間,以及毗鄰的區域之間–比如廣西和廣東,江西和浙江,搞個機制甚至是付費機制,讓土地指標能協同流轉起來。

比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把西藏、青海、廣西、四川、雲南、甘肅等幾個地方部分貧困地區的結餘土地指標,交易給了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8個省市。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這個政策給貧困地區提供了超過1800億的收益。

說完土地一級市場,再來說說土地的二級市場,不同於前者是政府和企業間的交易,它是企業和企業間的交易。很多企業拿了地但是沒錢沒能力開發,所以中央要建設一個土地二級市場的統一大市場,讓企業把閒置的土地賣給需要的,加快資源配置。

這是要幹嘛?你想啊,對於東部尤其是大城市來說,因為土地指標短缺所以地價很高,土地是基礎成本啊,這就帶來了工廠建設成本高,所以產品成本高,包括房價、商鋪的租金,以及消費者的各種支出也同樣高。

我在前面第7講課程里說過,最近中央財辦負責人明確表示,對經濟大省,要在用地、用能、用海等指標上給予傾斜。總之,不管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要讓更多的土地資源流向東部發達城市、流向更有需要的企業,滿足當地的發展需要,降低當地的基礎成本。

這個政策有什麼影響和機遇呢?我提醒你思考:過去企業為了土地便宜去中西部建廠,但是發現當地沒產業集群,配套不好,比較難受。而現在,要是東部有了更多土地指標,土地沒那麼貴了,當地配套還好,是不是我就在當地擴建而不是搬遷了呢?明白我的意思嗎?你可以再仔細琢磨下。據我判斷,客觀上,強者會越來越強,因為東部的新土地指標,背後是未來更好的發展,這也會帶來城市的新一輪洗牌。

說到這有同學會問,大城市有了新的土地指標,土地便宜了,是不是房價也會降?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政策可能只會加速房價的分化。

以上海舉例,中心區如徐匯、外灘、陸家嘴等板塊,已經幾乎沒有地塊可以開發了,有了新土地指標,上海市政府也只能在金山、青浦、嘉定等邊緣郊區供應土地,而且這些郊區也會有外來人口不斷湧入。

所以未來大城市的房價,僅從土地供應的角度而言,注意我只是說從這個單一維度衡量啊,中心區不會降低,有利於保值。而郊區房價未來大概率會降低,保值能力差一點,不過好在總價低,年輕人容易上車。所以,買房大趨勢,你得心裡有個譜。另外,如果你想做生意,在大城市郊區辦廠,未來成本會更低,而你的產品可是服務城區人群的,售價不會低,這也是個新趨勢。

說完土地大市場,我們再來說下全國統一的勞動大市場。

這裡我把對應的文件原文,放在文稿中了,你可以對照著看。

文件原文:有關部門要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全國就業公共服務平台,健全全國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平台。(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文件原文:各地區不得在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 系等方面設置影響人才流動的政策性障礙。(此處為政策原文,音頻不讀,僅在文稿中呈現。)

我的看法,就是要進一步掃清人口流動的障礙,也擴大就業,比如全國統一社保,讓社保不再是流動的障礙,讓戶籍、身份、檔案等也不再是障礙。這本質上,是放開過去附著在戶籍上的城市服務和資源。讓更多的人從農村去城市,從小城市去大城市,增加更多的城市增量消費人口,促進經濟發展。

我判斷,這樣的改變可能將會帶來階層的大洗牌。簡單說,原本城市戶口綁定的各種福利會逐漸擴散,更多加入的新人口進來分蛋糕。而對新來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跨越門檻,享受更多城市福利和發展的機會,而且這個過程中,有發展增量的新一二線城市對小城市的“虹吸”會進一步加強。按照國家對未來城市化的規劃,這是涉及上億人的階層變動。在我看來,對國家來說,肯定希望階層流動起來,新階層才有新需求。

未來規劃:開創利益格局新機遇

最後要講的第三類動作,是國家在未來要努力做的,這將帶來未來利益格局的新機會。

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不是最急迫要做的,但也規劃好了未來,而這個未來的“機會”紅利,大家都可以去爭取。所以這將會帶來未來利益格局的洗牌。

從文件來看,未來國家努力要做的有這麼幾個:

“統一的資本市場”、“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統一的電力市場”、“統一的資源環境市場”。

這些都是要逐步建設的,比如想搞統一的資本市場,那麼原本散落在各省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就要對接起來,像金融市場登記託管、結算清算、企業主體檔案等金融基礎設施得搭建起來;再比如要搞統一的資源環境市場,像碳排放市場的建設,各省的碳交易市場、碳交易平台,也必須統一。

所以這些領域仍處在“打基礎搞基建”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

在這個過程中,我提三個關鍵點,你特別注意一下:

第一,這個打基礎的過程中,一個典型的紅利方就是“賣水人”。比如幫助實現數位化的企業,因為不管後續如何發展,資本、技術、數據、電力、資源環境這些領域要搞統一大市場,那麼第一步肯定是先搞數位化。簡單說,在我看來,誰能幫助這些領域實現數位化,誰就有機會先分一杯羹。

第二,這種新領域,誰先進去,誰先成為優勢企業,誰就可能增加未來的紅利概率。當然,機遇與風險並存,先行者也容易面臨失敗的風險,要看自己有沒有本事。

第三,上面提到的統一的資本市場、一體化的技術和數據市場,這些領域涉及的關鍵詞–資本、技術、數據,往往與經濟大省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結構更為契合。而對於欠發達省份來說,如何在這些領域中尋找突破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挑戰。

結尾我給你留個課後作業,電力和資源的大市場建設,目標之一是優化資源配置並降低整體成本,它最終會降低哪個區域的成本呢?歡迎你來評論區交作業。

政策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下):這個大動作,能解決哪些痛點問題?插图1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07.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