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維修時代”來了,新財富如何創造?
之前在天坑專業這一節答應了一個叫hans的同學,說回頭會有專門一節,談談新的大維修時代,今天我就兌現承諾,談談這個問題。簡單說,我們正面臨一個至關重要的趨勢,就是中國正在從“大基建時代”轉向“大維修時代”。
別小看這兩個詞,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折,也是一個發展模式的巨變,背後的影響自然非常巨大,它涉及到無數產業和個人造富模式的變化。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剖析這種轉變會給你帶來哪些切身影響。
從“大基建時代”到“大維修時代”
話不多說,正題開始。
中國過去的二十年我們叫它是“大基建”的時代,房地產、公路、高速、鐵路、橋樑等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拔地而起。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年的時間裡我們修了6億棟房屋、543萬公里的公路、16萬公里的鐵路、1.15萬公里的地鐵,還有數不清的市政設施、高速、港口、管道設施等等。
如果你對這些數字沒有什麼概念,那你可以這麼理解,就是20年裡中國修的基建工程已經超過了西方國家200年修的基建工程的總和。這極其龐大的規模和體量,誰看了不說一句“基建狂魔,名不虛傳”。
那麼,為什麼說我們正在從“大基建時代”轉向“大維修時代”呢?
因為很多基礎設施經過多年的連續使用,已經逐漸出現老化、損壞等問題,產生了安全隱患。比如2024年上半年,梅州高速塌方的事情相信你還有印象,根據官方調查的結果,事故發生的原因並不是工程質量問題,而是由於高速公路長期使用磨損巨大,同時長期缺乏養護。
一句話總結,我認為,比人口老齡化更先到來的,會是基建的老齡化。
比如高鐵、鐵路相關設備的使用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像動車組,2013-2017年是招標高峰期,這意味著2023-2027這幾年,很多動車組設備將接近其設計使用壽命的尾聲,要迎來大規模檢修更新的階段。
再比如公路領域,我國高等級公路路面設計年限,一般為15年到20年。而據統計,2021年全國二級及以上的高等級公路中,路齡超過15年的占比超過50%,後期養護成本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的小區住宅,現在住宅年限超過20年的小區,尤其是高層小區,已經開始出現牆體脫落、滲水漏水、電路管網磨損等現象。
總之,包括住宅、鐵路、公路、橋樑、港口在內,接下來的十年,我們會集中進入到這些基礎設施的集中老化期內。
三個重要影響
這個發展趨勢會給我們大家帶來什麼影響呢?
第一個影響,就是安全風險。
未來一段時間,不可避免的,各種建築的安全隱患和安全風險會變得更高,不管是路段塌方、管道漏電漏水、場館失修,這些問題都可能顯著增加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的發生率。所以,可能我們以後不得不面對事故多發的現實,而且要有意識地更小心。
而高層、超高層住宅會是這類安全隱患的高發區,比如24年12月深圳某住宅的超高層爆燃事件就給我們敲了個警鐘。這種超高層住宅維護成本極高,電路、管網、牆體、架構的安全風險,會隨著房屋結構的老化而加速暴露出來,而且救援難度非常大。
所以這裡我得給你提個醒,要未雨綢繆,房屋老化的要趁早維修,住在超高層和頂樓的,如果能力允許的話,建議趁早換房,因為未來這些高層住宅的資產價值可能會越來越低。
“大維修時代”到來產生的第二個影響,就是漲價。
具體哪些東西會漲價呢?
比如隨著房屋老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物業費、維護金、保險費等各類支出都會上漲。漲的不只是跟房子有關的,與基礎設施有關的,都會有漲價的趨勢。
再比如高鐵。要知道高鐵是高負債低收益行業,國鐵負債6.3萬億,每年的利息支出就要超過2000億,而已經建成的高鐵中,只有6條線路能實現盈利,剩餘的高鐵全部都是虧損運行。
所以國鐵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比如貨運補貼客運。這幾年取消了非常多的普鐵、普快,把鐵路運力都給了貨運,用貨運賺的錢來補貼客運。再比如漲票價。2024年國鐵集團已經對高鐵漲了一次價,原因就是高鐵動車組現在已經在逐步步入老化階段,維修成本太高太貴,只能通過漲票價的方式來讓消費者共同分擔這部分成本。
據我分析,這次漲價本質上是富人補貼窮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漲價的地區都是經濟最發達的,人流往來最多的地區;而那些偏遠地區、人流少的地區沒有漲價,所以這次漲價的本質,就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富人來補貼經濟落後地區的窮人。
除了高鐵票價會漲,其他包括公路通行費、高速費、港口停泊費等,一系列跟基建有關的費用都可能會漲。背後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這些大基建必須經常大修和保養,而維修保養的錢往往很難收費,因此要麼財政補貼,要麼選擇漲價。而地方財政現在也不富裕,所以大概就只剩下漲價一個選擇了。
再舉個例子,最近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要延長公路收費期限。中央文件2024年底明確提出,要推進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推動收費公路政策優化。隨後,交通運輸部召開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明確將收費公路政策優化等重大改革列入2025年重點工作當中,並直接說會加快《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立法進程。而這個會議背後的目的,就是要延長公路收費期,不然後續真的養護不起了。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擔憂,“大維修時代”形勢似乎聽起來不容樂觀啊?那讓我們來看最後一個影響–機會。
畢竟轉向大維修時代,第一步得有人來修啊。我判斷,未來十到二十年,我們將全面進入以“維修”為主旋律的後基建運營階段。這些海量的基建工程,後續每年的維修費用幾乎都是以萬億為計價單位的,這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增量市場。
具體來說,哪些行業會率先受益呢?
首先,利好維修保養行業。不管是公路、鐵路還是老舊房屋,都需要經常性大規模的養護,以保證使用壽命的延長,而其中,直接面對這些基建老化的維修保養行業,正是離水最近的地方。
其次,利好零件及材料行業。不管維修的規模有多大,維修都需要零件和材料,不管是合金、鐵件、壓鑄件還是塗料、薄膜、外漆材料,都是進行維修保養的“剛需”原料,這些也將帶來巨大的需求和機會。
此外,隨著城市更新和基建更新,會進入新一輪造富周期。目前中央已經開展城市更新工作,從老舊小區改造、市政設施更新到廠網一體化、水煤熱燃管道更換,以城市為單位的大規模更新改造的“新基建”,也將帶來大規模的財富噴涌。因此我說,大維修時代,不僅是經濟格局的巨變,也是財富的巨變,有機會批量造富一批人。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