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開啟“雙軌制”試驗,透露哪些信號?

醫保開啟“雙軌制”試驗,透露哪些信號?插图

今天的話題和你密切相關,我們談醫保的一個重要變化信號:隨著改革的推進,國內醫療市場正在走向“雙軌制”。這個趨勢,未來影響會很大,它也會影響你就醫的選擇、醫療保險的購買、醫療費用的管理等等。

今天這期政經參考,我們圍繞三個問題展開:第一,到底什麼是“雙軌制”?第二,“雙軌制”試點如何運行?第三,它代表了什麼趨勢信號?

什麼是“雙軌制”?

醫療保障的“雙軌制”,一條軌指的是越來越普惠型、廣覆蓋的公立體系,另一條軌則是指更高水平但更貴的商業保險+自費體系。

普惠型、廣覆蓋的公立體系用來醫療兜底,代表趨勢就是十輪醫保集採下來,越來越便宜的國家醫保集採藥。當然,最近關於集採藥價格低但質量不穩定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很多醫生站出來,國家醫保局很重視,也聽取了相關情況反映和建議。

而商業保險+自費體系用來滿足高端需求,代表趨勢就是從去年開始,國家允許外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等大城市和地區,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這都是高水平也是高消費的醫院。

“雙軌制”試點如何運行?

國內醫療市場走向“雙軌制”,最近另一個新信號就是,優質的公立醫院除了能用你交的普通醫保來報銷,也開始試點直接用商業保險報銷了,這意味著可以用商業保險支付更貴的藥品和醫療服務。

上海率先成為試點城市。最近,在多部門的推動下,上海兩家保險公司和12家公立三甲醫院正式落實“醫保+商保”的一站式直賠結算。這意味著,一個患者,可以在這12家優質醫院,一次性同時完成國家醫保報銷和商保報銷,二者的流程基本一致。

別看只是一個小改變啊,推動起來其實特別不容易。在過去,商業保險公司有極強的動力想敲開公立醫院的大門,因為蛋糕實在太大;而醫保局和患者也想讓商業保險進入公立醫院,因為能減輕醫保和患者自身的負擔;包括公立醫院自身,也越來越認識到商業保險能帶來更多的就醫需求。

雖然各方都你情我願,但擺在他們面前的,是現實困難:商業保險的結算系統想要搭進醫院,很難。為什麼?

首先,許多醫院信息化水平並不高,在這種虛弱的“基礎設施”上新建商保結算系統,無疑是更大的挑戰。其次,各家醫院的醫療信息化系統往往來自不同的廠商,數據共享很不完善。比如同一個病種,可能這個醫院系統里的登記名稱是“肺部感染”,另一個醫院系統卻是“支氣管肺炎”,名稱都不一樣,數據怎麼傳輸?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分帳流程、商業保險目錄調整、理賠風控等問題。

於是,商業保險公司,只能一家一家醫院地去談,一家一家地核對數據、核對流程、核對風控。如果要給每家醫院做定製化系統,商業保險的“入院成本”會高達幾十萬。全國3.8萬家醫院,全部要接入,上萬億都說少了。這個成本實在太高昂。舉個例子,某保險公司從2009年起,花了15年的時間跟一家家醫院溝通,想實現商業保險直賠結算,但始終困難重重。

因此,在知道了以上困難之後,我們能非常清楚地理解,上海這次“商保+醫保”一站式結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上海的政府部門就是來當這個“強大的推手”,打通底層數據,建立統一平台,讓公立醫院和商保公司能夠“直連”和“直賠”。

“雙軌制”代表了什麼趨勢信號?

這當然是件好事,要為上海政府部門點讚。點讚之後,作為一個談政經趨勢的專欄,我們還要關注這個風向的信號意義,就是為什麼排除萬難也要搞這個試點?

我認為,背後的原因自然是,形勢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求變”的節點:

首先,醫保負擔越來越重。醫保支出增速居高不下,農村醫保2023年僅結餘112億,部分城市的醫保更是入不敷出,非常依賴轉移支付。所以,讓商業保險進入公立醫院,分擔醫保壓力,是大勢所趨。

第二,國家醫保逐漸成為“保基本”的選項。最近,醫保第十輪集采談判,繼續帶來了藥品和器械的大幅降價,國家醫保逐漸轉變為保障全體國民享受“普惠”醫療的基本盤的角色。但同時也產生了“消失的進口藥”“被懷疑的仿製國產藥”等問題,部分患者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醫療藥品,必須轉向商業保險體系。

第三,日益增長的高端醫療需求,需要商業保險發揮作用。去年九月我們開放了外商獨資醫院試點,這些外資醫院費用高昂,動輒是公立醫院費用的好多倍,如此“高價”,國家醫保很難進入,商業保險的作用便開始顯現了。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到開頭說的核心趨勢“雙軌制”。我舉個例子類比下,大家就更能明白其本質了,比如近年來我們在房地產領域正在努力構建“房地產雙軌制”:保障房歸保障,政府在大力兜底;商品房歸商品,價格市場說了算,各取所需。

而醫療領域,其實越來越能發現,國家也正在努力構建一套“醫療雙軌制”體系:

國家醫療保障基本盤,對象是全部公立醫院和大批下沉的醫療機構,讓全民享受普惠、低價的醫療服務,實現人人都能看病。商業保險保障個性化需求,對象是外資醫院、私立醫院和部分優質公立醫院,讓患者可以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用上更好的進口特效藥。一條軌是醫療事業化,一條軌是醫療產業化,二者滿足不同的需求,協同發展,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而前面提到的上海,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它既是外商獨資醫院的試點地區之一,也是這次“醫保+商保”結算的核心推動地區,如果上海成功了,後面在各個城市就能有效複製粘貼起來,我想這也是國家的意圖。

當然,醫療“雙軌制”的變化,也提醒我們,要為自己未來的醫療保障多做打算了。比如說,國家醫保覆蓋面會越來越廣,越來越便宜。但是,我提醒你注意,醫保可能只提供基本款,不提供高端款。面對你的更高需求,可能就不夠用了。反正趨勢和現實已經是這樣了,所以,你可以考慮是否要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以及是否有必要提前儲蓄一些用於醫療開支的資金等等。這也是本節課,一個重要的提醒。

醫保開啟“雙軌制”試驗,透露哪些信號?插图1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24.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