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家重磅新文件發展養老,為什麼說養老產業可能媲美房地產和網際網路?

解讀|國家重磅新文件發展養老,為什麼說養老產業可能媲美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插图

今天,我們來談跟所有人都相關的養老話題。就在最近的12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之前的課上我講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文,是文件的最高等級,證明這份文件很重要。

根據這份文件內容,我今天為你講清楚三個問題:國家為什麼要做養老服務改革?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機會和財富變化?

為什麼說養老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直接上乾貨。

文件中跟今天話題關係最大的是第四部分: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它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養老服務,是一份事業,由政府主導;第二,養老服務,也是一種新型的產業,需要市場運作。

而養老產業,我認為,就是要把養老這件事變成未來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甚至是媲美房地產和網際網路的重要增長點。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先看幾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7億人,占比15.4%。預計到2030年左右,我國將進入老年人口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上升到2060年的約37.4%。這個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人口老齡化如果只從簡單線性思維看,絕對是社會的負擔。意味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逝,是社會撫養比的上升和社保壓力的上升。

但是,問題是這麼簡單嗎?換個角度看,這麼多老人,而且很多是有養老金和存款的老人,這麼龐大的需求,本身肯定也是產業機會啊。比如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發布的《老齡金融發展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將超過4 億人,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可達13萬億元。

而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發布的《銀髮經濟藍皮書: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2024)》預測,到2035年,中國銀髮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10%。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用房地產換算一下,你大概就清楚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23年房地產行業創造的gdp是8.7萬億,占gdp的6.73%。可以說,從預測數據來看,未來養老產業的規模可能將媲美房地產行業。

當然,我們可以說上面的預測數字太樂觀了,但是就算打五折,15萬億元,是否也足夠驚人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央文件里關於養老服務改革的目標和時間節點,非常清晰,也很急迫。比如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為什麼這麼急迫?時不我待啊,抓得住,解決得好,就是產業機遇,解決不好,就是國家的社會負擔,你說能不急嗎?

而從2025年開始,未來十年中國老年人口預計將持續增長到4億人左右,這是個快速老化的周期。所以你看,國務院辦公廳在2024年1月發布國家首個以“銀髮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時隔不到一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進一步發布了這個“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的意見。基於以上情況,我判斷,2025年,可能是養老產業或者說“銀髮經濟”全面落地的一年,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將形成前所未有的深度聯動。

而具體來說,我認為,“銀髮經濟”不只是一個賽道或者一個領域,而是一整個消費生態。比如家居領域的適老化改造、機器人領域的護理機器人、醫學保健領域的老年醫學科建設、生物技術領域的老年病延緩產品研發,以及金融領域的養老金融等等。

可以這麼說,銀髮經濟既是中國曾經大規模人口帶來的最後紅利,也是普通人能搭上的一班快車,如果發展得好,就是未來中國的經濟新引擎之一。

這其中除了你能想到的照護之外,很重要的增量部分,是科技和產品,用文件原話說就是“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包括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慧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以及“深化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推廣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產品”等。總之,關鍵詞是智能設備+健康管理平台。科技養老,是養老產業的最大發展機會之一。

畢竟,即將老去的60、70年代的這批人,是中國財富的核心擁有人群,他們有支付能力,也有支付意願,去過上高品質的老年生活。而未來,機器負責照護,年輕人負責情感陪護的可能性更大。

養老產業的六大機會方向

那麼有什麼具體機會呢?

坦白說啊,儘管文件提出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但文件沒有談到企業具體如何參與,還要等待政策細則的出台。

我也研究了一些主要途徑,簡單給你居間六個可以關注的方向,供你參考:

方向一,養老項目:簡單說,就是養老院。雖然我把這條放在了最開頭,但我不建議你優先考慮這項,因為中國目前養老院虧損較多,當然背後也有政策紅利和產業紅利還沒爆發的原因,我建議可以等一等,等產業更成熟的時候再說。

方向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比如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如果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要盯緊錢從哪裡來,關注政府的補貼政策。

方向三,醫養結合項目:這個方向主要是結合醫療和養老服務,比如投資建設護理院、康復醫院等。

方向四,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具體包括開發智慧養老平台、智能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系統等的企業。這個方向科技含量高,發展空間較大。

方向五,健康管理與康復服務企業:比如提供慢病管理、康復治療等服務的企業。

方向六,金融產品:比如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通過購買這些金融產品,可以間接參與養老產業投資。

這六個方向各有特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總之,我認為,現在中國推進養老產業化,有點像2000年的房地產行業和2008年的網際網路行業,機會多,但風險也不少。這塊財富新蛋糕,究竟怎麼能吃到嘴裡,要邊走邊看,但是趨勢,你心裡要有數。畢竟理解趨勢,是抓住機會的前提。

解讀|國家重磅新文件發展養老,為什麼說養老產業可能媲美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插图1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14.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