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資源城市崛起,這是未來的財富新浪潮
今天是大年初一,首先祝你春節快樂!給你拜年,祝願你新的一年,心隨所願,自在前行。
今天這個話題,我保證會打開大部分人的思維。我在前面的課程中,聊了很多區域發展,城市發展的問題,因為確實關係到大家的就業、買房甚至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選擇等等,但提的都是“經濟大省挑大樑”的東部地區,或者中西部的明星城市,比如成都、合肥、鄭州等等,總之都是優等生。
但是優等生,我們都知道啊,不是不想去,有時候是去不了啊。而且在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往往都很高。好,今天我再提供一個思路,談談另一類非常有性價比的小城市和背後新的財富浪潮。
新型資源城市的崛起與獨角獸現象
我注意到,自從三四年前開始,國內的一批新型資源性城市迅速興起,而且正在批量生產獨角獸企業甚至上市公司。而這其中,很多是你聽起來非常陌生的小縣城。
提到資源型城市這個標籤,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資源枯竭型城市,比如鶴崗。你可能會搖頭感嘆,這都是一些沒未來的城市啊。不過,我今天要談的,是與這種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新型資源型城市,它將打破你對於資源型城市的固有認知。這是一輪很有意思的,新的財富洗牌。
在說這些城市之前,我先解釋下什麼是獨角獸企業。它是指那些具有高估值,通常超過10億美金,且尚未上市的創業企業。注意啊,高估值、沒上市,這就是財富故事的兩大關鍵要素啊。
根據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22年獨角獸榜單,國內新晉了74家中國獨角獸企業,其中有6家來自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市,分別為大冶、上杭、滕州、羅定、桐鄉和太倉。聽到這裡,你是不是一頭霧水?大名鼎鼎的榜單上,怎麼全都是些陌生的名字!是不是非常考驗大家的地理知識水平?事實上,就連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也呈現出這一趨勢。而這背後的原因,則是不少城市正依託當地充沛的“新資源”,培育出一批高科技獨角獸企業。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截止到2024年11月,工信部總共分兩批,公布了80個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透過這份名單,我看到了更多依靠“新資源”發展的小城市和獨角獸企業:比如,河北元氏縣,鉻礦石、矽礦石、石英石等資源豐富;福建上杭縣,金礦、銅礦、石灰石儲量規模大;廣東羅定市,擁有可觀的錳礦、石英礦、石灰石礦;湖北大冶市,也蘊藏著銅礦、鐵礦、矽灰石等。
這些縣城裡走出的獨角獸,大都與新材料研發製造掛鈎。比如,坤天新能源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德爾科技為電子化學材料製造商,微容科技生產高端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融通高科則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商。另外,衢州作為全球最大的鈷材料產業基地,吸引了眾多鋰電材料企業,其中包括獨角獸企業一道新能源。
通過我剛才的描述不難發現,這種“新資源”導向的新產業,大多集中在新能源和新材料兩個行業。這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甘肅金昌。過去,金昌與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面臨產業結構單一、鏈條短、集群化水平低等問題。如今位於金昌的金川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它30%的鎳、60%的鈷用於生產動力電池材料,70%的銀、30%的鉑族金屬和45%的銅實現深加工,成為新材料系列產品。結果就是,以金昌為主導的金白蘭武有色金屬集群,一下子成為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而且,金昌最近幾年gdp增速很高,2023年增速為11.5%,今年前三季度更是達到19.3%。據《甘肅日報》報導稱,金昌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是全國第一。
再舉個例子,包頭,則是再生型資源城市轉型的代表,從“草原鋼城”變身為“稀土之都”。這背後也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去年前三季度,包頭稀土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9%。在包頭擬上市的25家企業中,就有9家稀土企業。所以你想想,這種擬上市公司密集的中小城市,是不是可能性價比更高,是一個次優選項呢?畢竟這些城市算得上是三四線城市裡的性價比之王啊。
而且,這些城市都是最近幾年突然新興起來的,很多人還都沒太意識到,這也意味著可能機會也足夠多。要知道,2022年的時候,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45個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幾乎沒有西部三、四線城市。而等到2024年,新增的35個集群中,不少集群依託自然資源優勢,落在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這些新型資源城市正在批量衝出獨角獸,這都是新財富和新機會。
城市選擇的新邏輯:面向未來
好了,知道了這些新型資源城市,我們再談談,它們如何影響個人抉擇?
直接說我的判斷:這一波高新技術的擴散,正在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甚至縣城推進,製造業企業是這股浪潮的主力軍。這與國家戰略導向有著很強的關係,也意味著高端製造型導向的產業布局新特徵開始出現,偏遠小城成為新生代獨角獸誕生地。這是在之前完全看不到的意外一幕。
過去,大家選城市,就業和生活,基本是按行政級別排序。先是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然後是成都、杭州這種准一線城市,差一點也是選擇省會城市。總之,行政級別決定了城市前途和大家的選擇。
但最近這幾年變了,在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省份,很多新型地級市正在迅速崛起,甚至連一些縣級市也走上來了。更重要的是,它們不再是傳統的“貿易型”小城,比如義烏;而是靠強資源、強科技帶動發展的“未來型”城市。這個變化,就很驚人啊。伴隨著這些新型資源小城和小城裡獨角獸企業的崛起,它們正在成為性價比的高地。
資本在這方面是最敏銳的,現在已經出現的一個有趣現象是:招聘縣城投資經理也成了投資機構的新動向。代表高薪的大基金們,也掀起了下縣城的浪潮。據我觀察,有的縣城投資崗位開出了3萬的月薪,是當地平均薪津的7倍。這才是必須發現的新浪潮啊。
那麼,我們選城市的標準是不是也該更新一下了?看什麼標準呢?就是不要看行政級別,甚至也不要看當前體量,而是要看,這個城市未來的產業結構,在未來產業鏈中的位置。它的資源和科技聚集能力,最終是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一句話:你要選擇面向未來的城市。
這樣的城市,正在高速發展的初期,你要是選對了,等於拿到了一個城市發展的原始股,難道不比你在“沒落”的大城市,在存量博弈中喪失性價比要好得多?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性價比很高。要知道,這些地方的獨角獸企業,很可能薪津不錯,而且房價和生活成本還很低。
總結一下,選城市,你要選面向未來,有新興增量的城市;如果一個大城市已經不能面向未來了,一定不要選它,年輕人尤其如此。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fenxi/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