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nsus 2025啟示錄:香港Web3的政策與生態裂變|OKG Research「HK Web3 Frontline」
從“代幣化綠色債券”到“港元穩定幣監管沙箱”,從“RWA生態”到“去中心化AI”,香港正以政策創新為引擎,將Web3的敘事從科技實驗推向與現實世界的深度融合。
近萬名參會者湧入香港會展中心,這是全球Web3行業頂級峰會Consensus首次登入亞洲帶來的盛况。 選擇香港,不僅因為這裡是金融創新的試驗田,更是東西方價值流動的樞紐。 從“代幣化綠色債券”到“港元穩定幣監管沙箱”,從“RWA生態”到“去中心化AI”,香港正以政策創新為引擎,將Web3的敘事從科技實驗推向與現實世界的深度融合。
OKG Research自2022年起持續追跡香港Web3發展脈絡,聚焦生態與技術創新實踐,已圍繞VASP、穩定幣、RWA代幣化等熱點話題產出深度文章30餘篇,並與香港主流媒體星島集團和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建立專欄合作,持續輸出行業洞察。
以Consensus大會為契機,我們再次聚焦香港Web3覈心話題,並推出「
HK Web3 Frontline
」專題,以差异化視角解析香港Web3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監管先行:有序探索Web3合規邊界
若將香港Web3生態比作一座塔樓,可靠且適用性强的監管框架便是地基。 自從2022年年底政策宣言發佈以來,香港不斷審查和完善監管制度,以促進虛擬資產生態在安全合規的邊界中自主進化。 通過製定涵蓋虛擬資產交易所、穩定幣發行人、託管服務商和場外交易活動的綜合監管框架,香港已經為金融市場的價值互通和長期創新鋪平了道路。
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可信度,也在持續吸引資本與企業流入。 截止2024年底,僅香港數碼港就已彙聚近300家Web3企業,累積融資規模超4億港元。
但全球Web3格局在過去兩年已發生巨大變化。 隨著特朗普重回白宮,美國加密監管態勢明顯向好,此前持續多年的高壓處罰監管模式正在消失,新加坡、迪拜等地區也持續釋放加密友好訊號。 當“東升西降”不再被提及,當全球Web3競爭愈加激烈,香港該如何把握這場創新浪潮? OKG Research曾提出,香港發展Web3和虛擬資產不僅務虛,更要務實:港府關注的是能對經濟社會產生實質影響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在Consensus大會發言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塑造未來金融格局的第二個趨勢便是將Web3創新融入實體經濟。
”
皆在保持創新活動的同時,防範這個新類別資產帶來的潜在金融風險。
二、港元穩定幣:香港的“金融”野心
穩定幣是本次Consensus大會的熱議話題,也是近兩年來香港持續關注和投入的重點領域。 渣打香港、安擬集團及香港電訊近日被報導將成立合資公司,期望在新監管制度下向香港金管局申請牌照,發行與港元掛鉤的穩定幣。 USDC發行方Circle此前也宣佈與香港三大發鈔銀行合作,推出與港元1:1錨定的HKDCoin。
儘管無法確定港元穩定幣在如今美元穩定幣佔據絕對市場份額的環境中最終能分得多少蛋糕,但於香港而言,
發展港元穩定幣是把握Web3發展主動權和搶佔未來金融先機的必然選擇
。與法幣的連接通道是現階段加密生態中最值得開發也最易沉澱價值的場景,而穩定幣是構建通道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同時,香港Web3下階段的發展重點在於打破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隔閡,而穩定幣則是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核心紐帶,並可能成為廣泛接受的支付工具。
但港元穩定幣究竟該怎麼發? 香港又要怎麼管? 哪些機构會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七問港元穩定幣:發行邏輯、監管規則及潜在影響
》給出了解答,並認為現階段非美元資產支持的穩定幣短期內都無法與美元穩定幣相抗衡,但通過機制創新(如生息穩定幣)和應用創新(如RWA),港元穩定幣有望避免與美元穩定幣直接競爭,進而吸引更多元的機构與用戶參與其中。
當然,我們也要區分港元穩定幣與数位港元的區別。 儘管数位港元與港元穩定幣短期內可能存在潜在競爭,但未來有望實現資源共亯與優勢互補:港元穩定幣在虛擬資產市場內的利用率、擴張性和友好度將遠勝数位港元,而數碼港元則將在價值支撐和可靠性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三、RWA代幣化:從概念到千億市場的裂變
RWA無疑是本届Consensus的最熱概念。 “
RWA代幣化不是趨勢,而是必然。
”摩根士丹利數位資產負責人John Cahill在“機構投資峰會”上的斷言揭示了如今傳統金融巨頭的普遍戰畧轉向。
OKG Research在2023年就曾提出,RWA是香港值得長期關注和投入的重要領域,如何將龐大的傳統資產代幣化才是香港虛擬資產行業最大的發展機遇。 如今,香港已經在積極擁抱RWA代幣化浪潮。 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RWA代幣化及数位貨幣生態建設,香港金管局則推出“数位債券資助計畫”,以鼓勵資本市場採用代幣化科技。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出席Consensus大會時也表示,香港正考慮推動黃金代幣化。
此外,OKG Research在《
RWA代幣化留給香港的時間還有多久?
》中也曾建議,
香港短期內應聚焦最合適代幣化的標準化金融資產,並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與航運中心所擁有地理與制度優勢,重點關注貿易與跨境相關場景中的代幣化應用,快速做大香港的RWA代幣化市場規模。
四、ETF與OTC:資金通道的“明暗交鋒”
2024年香港Web3發展的另一關鍵舉措便是推出虛擬資產現貨ETF。 從2023年年底明確接受相關申請,到4月底香港證監會正式批准的6只虛擬資產現貨ETF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前後不過百餘天,足以體現香港監管部門的“速度”與“效率”。 虛擬資產現貨ETF的推出,為廣大投資者打開了佈局加密資產的又一資金通道。 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比特幣現貨ETF總資管規模已超過30億港元,占香港ETF市場總體量的0.66%。
與美國相比,香港虛擬資產現貨ETF的主要優勢在於支持實物申贖和率先推出乙太坊現貨ETF,但這些並未帶來持續增量。 儘管實物申購的ETF份額在首次發行規模占比中超過50%,但受宏觀預期影響比特幣持幣群體並不願輕易釋放手裡的流動性,而乙太坊現貨ETF則因不支持質押而影響投資者的熱情。 儘管當前乙太坊質押的收益率只有3%左右,但無論是從敘事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由質押帶來的額外收益很可能是吸引投資者,特別是傳統金融投資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區分比特幣和乙太坊的主要特徵。
除ETF通道外,
香港還逐步形成了“持牌交易所-合規OTC-銀行”的三層資金網絡
。OKG Research在《
香港加密市場如何改善流動性?
》中表示,現階段流動性的焦點在場外。 儘管交易平臺依舊是加密市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但觀察近期走向會發現加密流動性正逐漸向OTC(場外交易)市場彙集。 現時香港OTC市場每年處理的交易量高達近百億美元,同時得益於加密找換店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實體產物,不僅吸引來自全球的年輕投資者,對中高年齡段的參與者同樣具有吸引力。 近年來香港OTC市場還吸引到眾多國際貿易與跨境支付領域的用戶與機构關注,成為香港彙集全球資金的又一重要通道。
港政正考慮將OTC納入監管範疇,雖然短期內可能對交易活躍度產生影響,但長期來看可以幫助香港吸引更多合規資金的湧入,同時也幫助香港在持牌VATP之外,新增另一條資金自由流動的通道。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安全且合規的OTC市場不僅能幫助香港市場改善流動性,還能成為加密市場和Web3生態連接現實流動性市場的重要通路。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