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放開險資黃金投資大門 保險資金未來或形成“黃金+”資產配置新模式

①允許10家試點保險公司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此舉標誌著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進一步拓寬。
②保險資金投資黃金可以帶來風險分散、保值增值、流動性強等多方面的優勢,有助於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和風險管理。

財聯社2月7日訊(記者 王宏)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於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允許10家試點保險公司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但也要求試點保險投資黃金帳面餘額合計不超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專家表示,此舉標誌著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進一步拓寬。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投資黃金可以帶來風險分散、保值增值、流動性強等多方面的優勢,有助於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和風險管理。專家也指出,未來若黃金與再保險、資管產品進一步結合,或形成“黃金+”的資產配置新模式。但專家也提醒稱,黃金價格受美金、地緣政治等多因素影響,險企需強化市場研判能力。

投資黃金帳面餘額不超過總資產1%

具體來看,《通知》指出,試點保險公司可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開展投資黃金業務試點。試點投資黃金範圍包括,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

試點參與主體包括,中國人民產物保險株式會社、中國人壽保險株式會社、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平安產物保險株式會社、中國平安人壽保險株式會社、中國太平洋產物保險株式會社、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株式會社、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新華人壽保險株式會社。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通知》標誌著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進一步拓寬,也是深化金融改革、優化資產配置的重要舉措。政策主要是明確保險資金可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等七類產品。這一設計既覆蓋了現貨與衍生品市場,也兼顧了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需求。

《通知》還要求,試點保險公司應當嚴格執行投資比例要求,投資黃金帳面餘額合計不超過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田利輝認為,這一比例既控制風險,也為後續調整預留空間。政策也明確了風險管理要求。

業內期待“黃金+”的資產配置新模式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險資投資黃金相關政策已有“吹風”。2024年6月19日,金融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將積極探索保險資金試點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合約及相關產品。2024年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的相關方案提出,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有關經營主體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等大宗商品試點。

田利輝分析稱,《通知》從戰略意義上看有三方面積極影響,分別是優化險資配置結構,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引導長期資金服務實體經濟。

“此前險資主要通過黃金股間接參與黃金市場,但此類資產波動較大且與金價關聯性較弱”,田利輝表示,直接投資黃金可增強資產組合的抗通脹和避險功能,尤其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作為“壓艙石”的作用凸顯。同時,試點依託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國務院2023年提出的“支持保險資金在自貿區內投資大宗商品”一脈相承,進一步鞏固上海在全球黃金市場中的地位,助力其成為國際再保險和資產管理中心。而且,黃金租借等業務可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促進產融結合。同時,險資的長期性特點有助於平抑黃金市場短期波動,增強市場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黃金價格持續走高,2024年金價更是創下40次新高。黃金背後的戰略意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華創證券分析師張瑜就表示,推動金價持續上漲的重要因素是全球秩序的重構。背後的邏輯是,當全球秩序重構,舊秩序逐漸衰弱、新秩序正在崛起,雙方博弈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黃金往往是更優的選擇。

保險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投資黃金可以帶來風險分散、保值增值、流動性強等多方面的優勢,有助於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和風險管理。

田利輝還認為,監管明確將“密切跟蹤試點進展”,未來可能逐步擴大試點機構範圍、放寬比例限制或引入更多衍生工具。此外,若黃金與再保險、資管產品進一步結合,或形成“黃金+”的資產配置新模式。

“總體而言,這一舉措為保險業與黃金市場的協同發展打開了新空間,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觀察中國金融開放進程的新窗口。此次試點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步,既回應了險資多元化配置的訴求,又通過嚴格的風控設計規避了潛在風險”, 田利輝還提醒稱,需注意兩點:一是黃金價格受美金、地緣政治等多因素影響,險企需強化市場研判能力;二是1%的額度短期內對市場影響有限,長期效果取決於政策開放節奏與市場接受度。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329.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