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fly談近期熱點:Meme週期結束,即將迎來市場轉機
原文標題: Crypto Circus Never Ends: Hacks, Grifts, and Kanye’s Coin?
原文來源: Unchained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主持人:
·Haseeb Qureshi,Dragonfly管理合夥人
·Robert Leshner,Superstate的CEO和聯合創始人
·Tarun Chitra,Robot Ventures管理合夥人
·Tom Schmidt,Dragonfly普通合夥人
播出日期:2025年2月24日
要點總結
本期的討論內容包括:
1、Bybit駭客事件:
·Bybit遭遇史上最大規模的加密貨幣駭客事件,損失15億美元,疑似由朝鮮Lazarus Group實施。
·駭客利用多重簽名科技漏洞,迅速轉移資金至乙太坊網絡。
·Bybit CEO迅速回應,承諾滿足用戶贖回需求,並獲得Binance和Bitget的橋接貸款支持。
2、Libra醜聞:
·阿根廷總統Javier Milei支持的Libra Meme因內幕交易和市場操控醜聞暴跌95%。
·揭露Meme幣發行背後的操作套路,包括KOL私募和機器人狙擊。
3、名人代幣爭議:
·Kanye West原計畫推出YZY代幣,但因時機敏感而延后。
·名人代幣頻頻爆雷,如Dave Portnoy被指控在Greed和Greed 2項目中跑路,直接拋售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
·行業對名人代幣的態度逐漸轉向反感。
4、Meme市場的衰退:
·近期Meme市場情緒低迷,散戶逐漸意識到其零和遊戲的本質。
·Haseeb認為Meme的週期已經結束。
5、監管環境改善:
·美國SEC宣佈撤銷對Coinbase的訴訟,並重組加密部門,專注打擊數位欺詐。
·Hester Peirce提出與行業合作的監管政策,釋放積極信號。
·CFTC新負責人提名Brian Quintenz,或推動更友好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
6、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穩定
·Solana和乙太坊生態未受Meme低迷影響,開發者專注於基礎設施與應用創新。
·Solana上的開發者大會表明市場仍有長期建設者存在。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加密貨幣駭客事件
Haseeb:
上周我們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駭客事件,Bybit冷錢包被駭客攻擊損失達15億美元。
Bybit表示,他們在將資金從冷錢包轉移到熱錢包的過程中遭到了攻擊。 這種操作是交易所為了滿足用戶提款需求而常規進行的資金轉移。 雖然Bybit使用了多重簽名科技,並依賴Ledger提供的多重簽名系統,但在簽署交易時,前端顯示的交易內容與簽名者設備上看到的實際交易內容並不一致。
這一攻擊手法與此前針對Rexerx和Radiant Capital的駭客事件非常相似,囙此業界普遍懷疑此次事件可能與Lazarus Group有關。 Lazarus Group是一個與朝鮮政府有關聯的駭客組織,曾參與多起大規模加密貨幣盜竊事件,包括幾年前Axie Infinity的駭客攻擊事件。
Bybit的應對措施及行業反應
Haseeb:
Bybit的CEO Ben在Twitter上正式確認了此次駭客事件,並表示
公司擁有足够的資產負債表來覆蓋這次損失,完全能够滿足所有用戶的贖回需求。
他在宣佈駭客事件後約30分鐘便進行了直播,這是他首次在類似情况下如此迅速地公開回應。
在直播中,他告訴大家:
「我們完全沒問題,仍然能够滿足所有的提款請求。雖然有流動性緊縮,但我們已經獲得了一筆橋接貸款,鏈上顯示這筆資金來自Binance和Bitget。」
駭客事件發生大約6小時後,流出量已經穩定,市場似乎對Bybit的情况感到相對安心。 此外,我們還看到很多人站出來支持Bybit,包括CZ和其他一些交易所的負責人。 許多人將這次事件與FTX類比,但不同的是Bybit這次能够滿足贖回請求。
朝鮮駭客組織的參與及事件後續
Haseeb:
這次事件可以確認與朝鮮有關,這也意味著我們無法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朝鮮不太可能將資產直接轉移到中心化交易所。 這些被盜資產現時仍然存放在乙太坊網絡上,且沒有進一步的轉移動作。 顯然,這是因為朝鮮知道全球都在密切追跡這些資產,而這筆資金規模過於龐大,無法通過Tornado Cash等隱私協定進行有效的洗錢操作。
這些資產最初以mETH和stETH的形式存在,也就是Lido提供的質押乙太坊(stETH)和其他相關資產。 然而,他們迅速通過DeFi平臺將這些資產全部兌換成乙太坊。 我猜測這是因為乙太坊是流動性最强的資產,同時也是最不容易被凍結的。 如果你持有某些小幣種,可能會因為治理問題而面臨資產凍結的風險,但乙太坊幾乎不存在這種可能性。
儘管這是加密貨幣歷史上按美元計算的最大駭客事件,但沒有人提出通過硬分叉等管道來解决。
從這些駭客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是
當被盜金額非常大時,反而更加難以逃脫。
諷刺的是,如果你偷了2000萬或3000萬美元,可能更容易隱藏; 但如果你偷了十億美元,這筆錢最終會去哪裡? 誰又能幫你處理?
Robert:
我也不清楚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巨額的駭客所得。 我相信有一些線上分析師多年來一直在追跡這些事件,但我猜測,他們最終可能會試圖將這些資金換成像俄羅斯石油這樣的商品。
Tarun:
我記得Richard Heart曾被某個機构起訴,他是最大的DAI持有者,因為他從Pulse Chain獲得了大量乙太坊,但由於被許多交易所列入黑名單,他將這些乙太坊全部兌換成了DAI。 我想知道,這次我們是否會看到類似的情况,這將是一個很好的測試,看看攻擊者是否會信任去中心化的穩定幣。
Haseeb:
我不認為他們會一次性轉移所有資金。 Richard Heart的操作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Robert:
這最終取決於駭客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金融波動的容忍度。 Richard Heart之所以交換乙太坊,是因為他需要穩定幣來支付美元支出。
Haseeb:
如果我是朝鮮,我會考慮如何利用這筆錢並嘗試將其轉移到像俄羅斯這樣的地方。
Robert:
他們曾經嘗試將一些資產橋接到比特幣,但現在從乙太坊轉到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管道並不多。
Haseeb:
如果這些資產是通過多重簽名安全保障的,那如果有人發現他們的協定被用來處理價值10億美元的乙太坊,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主動報告這些資金,認為它們應該被沒收,並通過治理結構交給執法部門。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人會支持朝鮮。
Tarun:
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非常瘋狂的鏈上操作,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讓我覺得有趣的是Thorchain的情况。 過去,許多駭客會利用Thorchain借貸或橋接到比特幣,但如今協力廠商鏈的驗證者已經撤離,囙此將大額資金通過它轉移變得不切實際。 如今比特幣跨鏈橋科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完善,這可能讓他們陷入困境。
Robert:
我把這想像成古代海盜將金塊埋藏起來的場景。 他們把金塊埋在某個地方,畫一張藏寶圖,然後三十年後再回來尋找。 朝鮮可能會將這些被盜的加密貨幣視為「寶藏」,並在未來某個時候再來使用它們。
Haseeb:
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設。 或許他們會提出某種協定,例如歸還資產的人可以獲得10%的獎勵。 但我不知道如何能讓這些被盜資產洗白,朝鮮作為一個被孤立的國家,讓任何形式的協定談判都變得非常困難,這對客戶和Bybit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局面。 雖然我相信Bybit的財務狀況足够穩健,但如果他們無法籌集足够的乙太坊來滿足贖回需求,那會是一個大問題。
很多人猜測,Ben在直播中提到Bybit是否會通過購買乙太坊來滿足所有贖回請求。 現時,他們已經通過Biget和Binance獲得了一筆橋接貸款,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與FTX的崩潰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如果假設沒有人願意與朝鮮做生意,也沒有可能達成任何協定,那麼Bybit可能確實需要在市場上購買乙太坊。 如果真是這樣,這可能對乙太坊價格是個利好,因為這會帶來約15億美元的淨購買需求,而市場流動性有限,價格自然會上漲。
Tom:
我注意到,社區對Ben的溝通管道表現出了高度評價。 他通過直播迅速、直接地向公眾傳遞資訊,這在行業中非常罕見。 他沒有使用那些模糊的官方用語,而是明確地告訴大家,
「我們沒問題,我們會解决問題,事情就是這樣。」這種透明度令人印象深刻。
Haseeb:
確實如此。 如果將這次事件與FTX相比,Bybit的處理管道堪稱典範,而FTX的直播完全是一場鬧劇。
Robert:
根本的區別在於,FTX是一個惡意的參與者,進行大規模的欺詐活動,這也是他們資金短缺的原因,而Bybit是一個可信賴的受害者,他們遭遇了駭客攻擊。
Haseeb:
完全同意。 通常在駭客事件中,我們會看到受害者的第一反應是模糊化處理,不直接面對問題,讓資訊通過各種管道傳播開來。 而Bybit在事件發生後僅30分鐘內就迅速回應,明確說明了事情的經過,並主動與客戶溝通,確保大家瞭解情况。
這應該成為每個公司在遭遇駭客攻擊時的標準做法。 首先要掌控溝通節奏。 當然,這次駭客事件的規模確實史無前例,但相較於Bybit的資產負債表,這次的損失並不算毀滅性的。 如今的加密市場規模遠超過去,儘管這是歷史上最大的駭客事件,但損失僅占Bybit總資產的幾個百分點。
Tom:
在FTX事件後,Bybit就推出了儲備證明系統,用戶可以實时查看自己的資產是否包含在儲備中,這極大提升了透明度。 這次事件沒有涉及任何欺詐行為,囙此用戶也不必擔心資產負債表會出現重大缺口。
Haseeb:
我其實希望能找到一些證據表明這是一場內部攻擊。 因為如果是內部攻擊,追回資產的可能性會更大。 不過,值得慶倖的是行業的基礎足够穩固,他們能够挺過這次危機,並確保所有客戶的利益不受影響。
Hayden Davis & Libra醜聞
Haseeb:
另一大新聞是一個名為Libra的幣。 這個項目得到了阿根廷新總統Javier Milei的支持,他本身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 這件事被稱為自FTX崩盤以來最大的內幕交易醜聞。 那麼,Libra究竟發生了什麼?
Javier Milei通過一條推文公開推廣了Libra代幣。 這一切發生得非常突然,幾乎沒有任何預警。 隨後,這個Meme幣的市值迅速飆升至40億美元,但在短時間內又暴跌了95%。 在崩盤過程中,Milei删除了他的推文。 同時,有報導稱內部人士趁市場瘋狂時拋售代幣,估計他們通過這一波操作獲利近2億美元。 隨著事件的發酵,更多混亂的細節逐漸浮出水面。
整個事件圍繞著這個項目的爭議讓人感到困惑。
Milei的主要立場是什麼? 阿根廷政府對此又有什麼看法?
後來我們得知,Milei本人並沒有直接從這個Meme幣中獲利,而是由一家阿根廷的私人公司推出了這個項目,他們聲稱這是為了阿根廷人民或社區的利益,但整個過程就非常不透明。
這起事件的覈心人物是一個名叫Hayden Davis的白人男性。 回到阿根廷後,他成為了一個專注於Meme的商人。 他更像是一個「協調者」,而非項目的發起人或直接推廣者。 在一個採訪中他提到,啟動一個Meme涉及多個角色,而他的主要角色是將各方聚集在一起,他強調自己並不直接操作資金,也不擁有這些資產。
在阿根廷的加密圈中,Hayden Davis被認為是一個內部人士。 他在洩露的私人資訊中吹噓自己向Milei的姐姐Karina Milei支付了資金。 Karina是阿根廷政壇中一個顯著的人物。 Hayden甚至在推文中提到自己對Javier Milei的影響力,聲稱:
「我控制那個傢伙。我給他的姐姐送錢,他就會簽署我說的任何東西。」
Hayden控制著從內部錢包中選取的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 之後他接受了一系列採訪,試圖解釋整個操作過程。 在一次推特直播中,他直接承認自己在Libra崩盤時進行了「狙擊」,也就是通過機器人交易操縱市場。 他的說法是:「我不知道這筆錢的真正歸屬。我認為它可能屬於阿根廷,或者是推出這個項目的Keep Protocol公司。我不知道這些錢到底是誰的,也不想要它。你告訴我該怎麼處理這些錢,如果你不告訴我,我會把它重新拋回市場」。
在採訪中,他還詳細解釋了Meme的運作機制,揭示了很多人從未瞭解過的內幕。 他提到,
大多數大型Meme在推出之前,都會通過私下交易的管道,將大部分代幣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KOL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例如,像Melania、 Libra, 甚至TRUMP,他聲稱這些項目曾在華盛頓特區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進行了高達5億美元的私募。
這些私募交易的資訊通常會在內部人士之間傳播,但也會洩露給其他未參與交易的人。 這些人利用這些資訊,在代幣正式推出時通過狙擊獲利。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狙擊」的含義。 狙擊指的是在代幣剛上線時,一些機器人能够在普通投資者反應之前迅速買入代幣,從而推高價格。 這是因為他們事先知道代幣即將上線。 當散戶投資者開始湧入購買時,人的反應速度是遠遠慢於機器的,這些狙擊者就會趁機高價拋售代幣,從中獲利。 由於Meme幣通常以低市值發行,沒有拍賣或初始價格清算機制,這種操作變得非常常見。
根據Hayden Davis的說法,「如果不狙擊自己的代幣,你還能怎麼賺錢?你認為還有其他辦法嗎?」他覺得所有參與代幣供應鏈的團隊都相信,
唯一的盈利管道就是成為內部操控者。
這些團隊希望Meme的熱度能持續一到兩年,但現實是,幾乎所有Meme的生命週期都不會超過幾天。
在這些圈子裏,普遍存在一種憤世嫉俗的態度,認為整個加密行業不過是一個零和遊戲。
為了避免散戶投資者被外部狙擊,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團隊自己先狙擊代幣。 通過這種管道,他們可以利用狙擊獲得的收益來保護代幣的穩定性,並在完成狙擊後再買回代幣。
在事件發生的當天,阿根廷股市下跌了超過5%。 現時,反對黨已經對Javier Milei提出了正式指控。
這起事件被稱為「加密門」(cryptogate),是一場重大的政治和金融醜聞。
我認為這對阿根廷在國際和國內的聲譽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Robert:
我看過Hayden採訪的片段,簡直是離譜,他每一個片段都比前一個更荒謬,他竟然在節目上公開說「犯罪是好的」。
Haseeb:
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加密小子」,完全沒有道德觀念。
Robert:
你還記得我們大約九個月前討論過的「理性與瘋狂的對比」嗎? Hayden可能是加密行業歷史上最瘋狂的人物之一。
Tom:
我同意,我覺得Hayden在說話時顯得非常無知。 上周我去滑雪,遇到了一些阿根廷人對此卻非常興奮。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可能是類似TRUMP的情况。 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們看到Milei推廣這個項目時,可能覺得「哦,這就是我們的TRUMP時刻」,結果卻演變成了一場巨大的醜聞。 實際上,這就有點像如果你去賭場輸錢,能怪誰呢? 賭場的規則就是輸贏自負。
Haseeb:
這說法太形象了,一個如此荒唐的Meme竟然會引發如此大的連鎖反應,甚至讓整個國家都受到衝擊。 這個醜聞的影響也波及到了整個加密行業。 後來發現,Kelsier Ventures背後的團隊不僅負責Libra代幣,還負責了Melania。 他們在Melania推出時也進行了狙擊操作,這實際上是他們反復使用的套路。
Meteora和Solana生態系統的最新動態
Haseeb:
這個故事有意思的一點是,它還波及到了Solana生態系統中的一些人。 Meteora是TRUMP和Melania的發射平臺。 最近,Meteora因為一些調查而引起了關注,似乎與該平臺相關的一些人存在爭議。
我需要解釋一下,Meteora是Jupiter的一個競爭產品。 Jupiter是Solana上一個大型DeFi聚合器,而Meteora則專注於為新代幣提供發射服務。 Meteora的首席開發者Ben因為被指控可能參與了某些違規行為(例如內幕交易)而接受調查,隨後辭職。 不過,我不確定這些指控是否屬實,還是僅僅是有人提出的懷疑。
Robert:
我在推特上看到,有人挖出了Ben的一些歷史,說他過去曾多次違反證券法。 這是真的嗎?
Tarun:
我也不確定這些指控是否屬實。 Ben是Meteora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該項目最初是屬於Jupiter的一部分。 我其實在加密行業興起之前就認識Ben,當時他在經營一家保險領域的初創公司。 我還在2012年採訪過他。 他在2021年之前並沒有涉足加密領域。 Meteora這個平臺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市場定位。 後來,隨著FTX崩潰,Jupiter開始迅速崛起,因為它成為了交易Solana代幣的主要平臺。 當時,除了FTX,其他大多數交易所並沒有支持SPL代幣的交易。 而Meteora則逐漸發展為一個專注於早期項目發射的平臺。
不同於Pump. Fun,Meteora平臺允許項目發行者對資金池和流動性進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 這種設計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使得狙擊操作變得更容易。 不過,我認為Ben的情况更像是創始人被董事會踢出,而不是普通開發者被解雇。 如果你把這看作一個公司治理的案例,創始人被踢出通常涉及更複雜的權力鬥爭。
Meme的衰退趨勢
Haseeb:
我認為這個故事給整個Meme帶來了陰影。 在Libra事件之後,TRUMP和Melania的推出讓人們對Meme幣有了不好的印象。 經過這些事件後,人們似乎意識到,Hayden在採訪中揭示的Meme推動者的本質以及這些大規模Meme幣發行的遊戲是如何對散戶不利的。 這種變化改變了加密領域的氛圍,讓人們對Meme幣的運作管道產生了懷疑,散戶投資者是否還能在這個所謂的「賭場」中繼續參與也變得不那麼確定。
Robert:
大家曾經認為Meme遊戲是可以贏的,但現在真相大白後,大家看到背後的醜陋真相,意識到這是一個完全操控的遊戲,他們是受害者,根本無法獲勝。
Haseeb:
從絕對數位來看,Pump.Fun的交易量依然很强,但總體上,市場的波動性是下降的。 現在的情緒完全轉向了對Meme的反感,之前人們會說科技幣、風投幣其實都是Meme,現在這種觀點似乎失去了效力,大家開始意識到需要重新構建真正的項目。
Tarun:
我認為這表明,控制較少的Meme似乎能够存活下來,而需要大量流動性管理的Meme幣則面臨更多挑戰。 囙此,我們看到Pump. Fun的交易量並沒有大幅下降。
Robert:
我認為這是一個轉捩點,Meme幣吸引了大量資金,而現在Meme幣的吸引力下降,這些資金將流向加密領域的其他垂直市場。
Tom:
我同意Tarun的看法。
人們喜歡公平透明的遊戲,當他們感覺無法再從中獲利時,市場自然會崩潰。
正如之前的ICO和NFT熱潮一樣,如果人們不再感到興奮,認為沒有機會,那麼整個市場就會受到影響。
Haseeb:
確實,Pump.Fun和一些管理型發行之間的區別很有趣。 Libra可以說是一種名人幣,雖然形式上並非如此,但實際上它與Milei的關係使其成為一種名人幣。
名人代幣項目的爭議與虛偽
Haseeb:
我認為可以肯定的是,這股名人代幣的熱潮已經過去,或者說迅速降溫了。 最近聽說Kanye West似乎也計畫推出一個Meme,也就是名人代幣,但他似乎意識到現在並不是推出的好時機。
我聽說他原本計畫在週一推出,但後來延后到了週五。 據說團隊正在討論是否太靠近Milei事件的時間點,顯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新聞週期調整的。 讓我覺得搞笑的是,這個新代幣叫做YZY Token。
更離譜的是,Yeezy的CFO不小心向CoinDesk洩露了這個計畫。 他用Yeezy的官方郵箱發了一封郵件,詳細描述了代幣的計畫,並請求CoinDesk保密,但CoinDesk拒絕了這個請求,直接發佈了報導。
關於代幣經濟學,70%的代幣將由Kanye本人持有,10%用於流動性,20%用於投資者,現在這20%已經賣給了投資者。
Robert:
就在幾天前,他還發推特說名人幣是對社區的剝削,毫無價值。 結果沒過幾天,就傳出他要發自己的代幣,這種行為真是虛偽至極。
Haseeb:
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不要支持這種代幣。 只要大家都不買,我們就能徹底終結這種現象。
Robert:
問題是,代幣一旦發佈,就會被搶購,然後有人拋售,最終只有少數人獲利。
Haseeb:
我們已經看到類似的案例了,比如Dave Portnoy他推出了一個叫Greed的代幣,自己持有35%的供應量,然後一次性全部拋售,導致價格暴跌。
隨後他又推出了Greed 2。 在Greed崩盤後,這個新代幣的市值一度達到2000萬美元,但很快再次崩盤,他再次拋售,並在Twitter Spaces上表示,
這個過程是給追隨者的一個教訓,Meme只是單純的剝削,還責備那些交易的人都是懶惰的,只想賺快錢而不願意找真正的工作。
Tarun:
這實際上就是金融支配(fin dom),比我們之前討論的還要明顯。
Haseeb:
我最近在推特上也發表過類似看法,我認為
Meme的週期已經結束。
我曾在節目中提到,這就像一個賭場,每個老虎機都由不同的人擁有,而這種模式根本不可持續,每個老虎機的擁有者都會竭盡所能從玩家身上榨取利潤。
監管動態與加密貨幣行業的未來
Haseeb:
最近的負面新聞讓我感到非常疲憊,人們已經厭倦了那些沒有實際價值的Meme,開始將目光投向更有潜力的項目,這可能是上周加密貨幣市場反彈的原因之一。 不過,今天的市場有所下跌,也對加密貨幣造成了一定影響。 儘管如此,
監管方面傳來了好消息。
我們一直在說今年可能成為加密貨幣監管環境逆轉的一年,而現在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今天早上最大的消息是,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撤銷對Coinbase的訴訟。
這無疑是對整個行業的重大利好,表明我們期待的改變正在發生。
SEC之前起訴Coinbase的理由是指控其作為未注册的證券經紀商和交易所,涉嫌促進未注册證券的交易。 然而,現在這些指控正在被撤銷,我們可能也會看到SEC提起的其他類似案件也會陸續撤銷。 此前人們猜測,案件可能會通過縮小範圍或達成和解來解决,但完全撤銷案件顯然是一個更加積極的訊號。 這表明SEC開始支持良性參與者的發展,並願意與他們合作,共同創造一個健康的數位資產生態。
此外,我們還看到Brian Quintenz被提名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新負責人。 CFTC未來可能會成為加密貨幣的主要監管機构。 Quintenz曾是A16Z Crypto的加密政策負責人,在過去四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反對過度的行政監管,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天,也預示著未來加密行業可能會迎來更多積極的變化。
Robert:
首先,SEC重組了原本針對良性參與者的加密部門,將其轉型為一個專注於打擊數位欺詐的團隊。 這意味著SEC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打擊真正的不法行為,而不是繼續對那些遵守規則的企業窮追猛打。 這是過去四年來行業一直期待的改變。
其次,SEC委員Hester Peirce發佈了聲明,詳細說明了他們希望推動的變化。
希望與加密行業的政策團隊合作,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檔案涵蓋了經紀交易商規則、保管規則、交易規則以及安全港規則等多個領域。
他們表示希望與行業展開對話,共同製定有效的政策。 這種建設性的態度與幾周前的僵硬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Haseeb:
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能看到更多有利的政策出臺,讓像Coinbase這樣的良性參與者不再受到不必要的攻擊。 同時,監管機构也可以將更多資源用於打擊真正的不法行為。 過去我們之所以陷入Meme的泥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Gary Gensler的領導下,監管機构將所有時間和資源都用在通過案例法打擊最大的市場參與者,而忽略了對公開場合不法行為的監管。
Tarun:
這周我參加了一個Solana開發者大會,
參與者幾乎沒有談論Meme的事情。 這說明生態系統中仍有一部分人專注於基礎設施和應用的開發,他們並不太在意市場的短期波動。 我認為任何成功的生態系統都需要這樣的建設者存在。
Haseeb:
現時基礎設施領域的情緒還比較穩定,我們並沒有看到Solana出現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也沒有發現乙太坊和Solana之間的DEX上交易量有顯著的差別,兩者的波動性表現相對一致。
Tom:
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會像最後一個Meme推出時一樣,沒人願意買單了。 這種低迷的市場情緒可能會讓其他人卻步。 但如果Yeezy真的是最後一個名人幣,我倒是可以接受。
原文連結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