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摸著DeepSeek過河

文|藍洞商業,作者|  趙衛衛

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的微信AI蒐索,曾頻頻出現「抱歉,服務繁忙,請稍後再試吧」。

微信可能對瞬間湧入的巨大熱情準備不足,而後微信給出解決辦法,那就是為自家大模型AI助手「元寶」引流,從2月18日開始,尚未被灰度測試的微信AI蒐索用戶,就會發現頁面中出現了「下載元寶(體驗DeepSeek R1)」。

這一模式可類比位元組跳動旗下抖音為豆包APP引流,只不過位元組跳動比騰訊更早目標明確地去打造超級APP。

騰訊,摸著DeepSeek過河插图1

此舉也意味著大大刺激騰訊元寶在C端用戶的市場影響力,根據QuestMobile,今年一月AIGC應用中,DeepSeek日活高達2292萬,第二名豆包為1586萬,而騰訊元寶月活僅為275萬。

如今,用戶在元寶APP中,不光可以使用DeepSeek,還可以使用騰訊混元大模型最新推出的深度思考模型T1,以及之前推出的騰訊混元通用模型Turbo。 這樣既滿足了深度思考,也支持快速輸出答案。

外界已經對此抱以巨大期待,因為微信10億+的月活數據和優質內容,加上DeepSeek的聯網資訊綜合能力,代表著微信蒐索在發力成為國內現時最强大的AI蒐索形態。

一向在功能反覆運算陞級上十分謹慎的微信,從來不做小眾需求,但這次拿出了超乎尋常的速度,這意味著微信在順應海量用戶群的成長,開始猛做AI To C市場,充分參與競爭,而且DeepSeek的開源大模型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最大共識。

今年互聯網產品紛紛接入DeepSeek,本質上都是借助AI科技提升C端產品的智能化水准,進而爭奪市場份額,因為To C市場要找到新的增長路徑並不容易。 而對於騰訊來說,社交與遊戲是左右手,社交產品上的AI To C是現時最重要的A面,未來的B面或許就是AI與遊戲的結合,帶動B端的遊戲開發生產。

AI To C成為騰訊在AI大模型大方向,那麼騰訊的AI To B之路,還會遠嗎?

猛做  AI To C

這不是微信第一次灰度測試AI蒐索。

去年5月30日,騰訊就上線了基於自研的混元大模型的AI助手元寶APP; 而5個月之後,微信用戶才開始被灰度測試AI問答功能,只要在微信蒐索框輸入簡單的問題,就會觸發AI問答。

而對比一下今年,DeepSeek在1月15日推出面向普通用戶的APP,僅僅一個月之後,微信更進一步的「AI蒐索」就上線灰度測試了,DeepSeek為微信帶來了巨大的使用熱情。

5個月和1個月的時間差,證明了微信正在加快AI To C,而且更看重應用場景,而不只是拘泥於自研模型。

微信正式版的AI蒐索什麼時候全量鋪開? 現時騰訊方面還沒有公佈具體上線計畫,只提到會根據灰度測試的情况和用戶回饋决定下一步計畫。

而外界顯然對此抱有期待,已經有獨立開發者為微信提出建議,把傳檔案功能的「微信傳輸助手」陞級為更廣闊AI功能的「我的助手」。

騰訊,摸著DeepSeek過河插图3

接入DeepSeek大潮中,不止於微信,騰訊整體都拿出了極高的參與度。

騰訊公司唯一官方公號在2月17日發文,稱騰訊元寶、微信、 ima、 騰訊檔案、QQ瀏覽器、QQ音樂等多款騰訊產品,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同時,接入DeepSeek-R1模型,「歡迎體驗」,並給出了針對每個業務的使用指南連結。

DeepSeek無疑是對騰訊的大模型計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騰訊,摸著DeepSeek過河插图5

DeepSeek接入騰訊元寶APP之後,騰訊在近期又上線了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1(Thinker)提供測試體驗,用戶可以選用不同的模型進行對比使用,混元T1跟DeepSeek開源的R1模型異曲同工,都是通過推理模型在複雜問題上有較好的表現,但强在支持實时蒐索公眾號文章。

微信灰度測試DeepSeek,而元寶接入DeepSeek之後,又迅速開始灰度測試混元T1,只能說,之前在大模型領域不緊不慢的騰訊,在2025年加緊了追趕的步伐,展現出了最積極的姿態:「猛做AI To C」。

而更大的浪潮已經來臨,一大批互聯網公司正攜DeepSeek招攬用戶體驗,360集團旗下的納米AI蒐索、釘釘的AI助理、位元組旗下飛書中的多元表格,都已經實現了對DeepSeek的接入調用,DeepSeek是大公司們不能落下的一課。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誰才是最讓他們滿意的一個?

對於微信用戶來說,未來的AI蒐索習慣肯定會更自由,更垂直,也更容易實現場景化的服務閉環。

假如,蒐索「做一個五一上海旅遊攻略和計畫,要求避開人多的地方」,微信會根據時間甚至朋友圈的建議做出行程安排,在涉及到票務的情况時,就可以直接跳轉12306等購票小程式,進而實現比價購票,並自動推薦飯店和行程安排等等,節約用戶的時間。

當然,微信AI蒐索中強調,其AI蒐索僅綜合公眾號及互聯網其他公開資訊,不會使用用戶的個人資訊和相關隱私資訊。

而對騰訊來說,微信AI蒐索貢獻的價值也將在未來逐步顯現,每天6億次的蒐索,將為廣告業務收入提供更大的增量。

騰訊2024年三季度財報會上提到,微信蒐索利用大型語言模型能力,幫助用戶理解複雜的査詢和內容,提升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商業査詢新增,點擊率提升,「蒐索收入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這是去年騰訊首次單獨披露搜一搜的收入數據。

這只是在有混元大模型加持下的結果,那麼接入DeepSeek的微信AI蒐索,會在2025年為騰訊貢獻幾何?

To B配合才是關鍵?

可以說,在騰訊貢獻收入最多的業務中,還沒接入DeepSeek的業務只差遊戲了。

混元大模型作為騰訊的「親兒子」,去年也已經廣泛使用到了各項業務中,包括騰訊元寶、微信公眾號、小程式、微信讀書、騰訊廣告、騰訊遊戲、騰訊會議等近700個內部業務和場景,都應用了混元大模型的能力。

為什麼混元接入了騰訊遊戲,但DeepSeek還沒有?

實際上,大模型的AI能力對騰訊的利好更多體現在廣告業務上,在遊戲業務中使用有限,混元大模型主要幫遊戲業務做客服,騰訊總裁劉熾平2024年一季度財報會上曾承認,AI還無法完全勝任遊戲中內容創作的重任,需要數次反覆運算才能達到適用於遊戲生產的程度。

一年過去了,混元大模型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帶動騰訊的遊戲業務? 答案可能就是今年。

騰訊在去年11月開源了兩款模型,一個是大語言模型「混元Large」,一個是3D影像生成模型「混元3D」。 「混元3D」旨在幫助開發者打造3D內容的生產,節省製作週期,當時騰訊方面就透露過,「計畫2025年開始在遊戲產品中試用3D大模型生成資產」。

而今年,不光是混元3D大模型將在遊戲業務上試水,也是DeepSeek在多模態業務上的發力之年。

根據網傳對DeepSeek的調研記錄,DeepSeek方面將在今年6月之前推出兩個主要模型,一個是DeepSeek-R2,一個是DeepSeek-V4,是對現時開源模型R1和V3的陞級,包括了對多模態架構的創新,而且「採用了較為激進的創新方案」。

也就是說,今年DeepSeek發力多模態大模型,而騰訊也要把多模態大模型用到遊戲生產中。
那麼,今年科技行業的看點不光是微信接入DeepSeek做AI蒐索,更重要的是,騰訊遊戲會不會接入DeepSeek做遊戲生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騰訊遊戲事業群與科技工程事業群通力配合。

相比通過DeepSeek破局AI To C,騰訊借助多模態大模型改進遊戲生產是一道更難的題目,這也是一個更長遠的規劃,要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瓶頸。 而在此之前,AI豐富遊戲內容和玩法,或許是一個更快速的發展方向。

更關鍵的是,它涉及到的騰訊內部龐大的生態和團隊的不同分工和配合。

遊戲事業群、微信事業群、科技工程事業群、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都有自己的AI團隊負責不同領域。 就在今年1月,元寶產品從科技工程事業群調整到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意味著騰訊在模型層和應用層的分工更清晰,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專注應用落地和商業化。

做模型的專注提升模型能力,做應用的專注市場,這是2024年位元組跳動在AI能力上能够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2024年年末,阿裡「通義」團隊從阿裡雲折開併入阿裡智慧資訊事業群,也是一樣的道理:底層科技與應用產品分離,聚焦各自挑戰。

2025年,騰訊跟隨阿裡和位元組擺好了業務陣型,真正開始迎接AI To C時代的考驗。

未來,王者榮耀如何與混元大模型或DeepSeek多模態結合,才是未來騰訊真正的想像空間。 微信、元寶等騰訊產品接入DeepSeek代表著騰訊To C力量的增强,而遊戲產品接入DeepSeek意味著騰訊To B能力的强大。

現在還不足以給微信蒐索做出定論,更要緊的現實是,微信蒐索要從之前的一個「資訊綜合者」,進化到「智慧服務中樞」。 這要在蒐索串聯公眾號、小程式、視頻號等生態組件實現閉環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實現AI蒐索能力的躍升。

4個月之後,DeepSeek發佈多模態大模型之時,互聯網科技行業或許又將是一場巨大的地震。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ai/2035.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