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聚焦:消費品“以舊換新”,能落著實惠嗎?
關於網友提到的擔心商家“先漲價後讓利”問題,相關部門早已明確,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通路。 對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後讓利”、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會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並追繳國家補貼資金。
消費品“以舊換新”,能落著實惠嗎? (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國家搞“以舊換新”,政策挺好,但也有一些“吐槽”,有人擔心商家會不會先漲價後讓利,成為“雞肋”。 “以舊換新”能落著實惠嗎?
——人民網網友15****1
網友的問題,既表達了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的肯定,也反映了對政策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擔憂。
“以舊換新”能落著實惠嗎? 得用數據說話。
先來看一個“換新帳單”:春節假期,一名消費者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商場購買了智慧冰柜和一級能效空調,政府補貼加店鋪補貼,共優惠2000多元,可謂“真金白銀”。
當下,家裡有換新需求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耐用消費品,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無論是在產品功能方面,還是在需求陞級方面,更新的必要性都越來越大。
商務部發佈的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臺,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0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舊換新惠及越來越多消費者,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關於網友提到的擔心商家“先漲價後讓利”問題,相關部門早已明確,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通路。 對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後讓利”、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會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並追繳國家補貼資金。
提升以舊換新體驗,“新招不斷”。 在一些電商平臺,從舊品回收、新品選購到補貼申領再到新品送裝,消費者只需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完成全流程,便捷、高效、實惠。
那麼,對當下和未來的中國經濟來說,“以舊換新”又有啥實實在在的利好?
一家重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銷售負責人介紹,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銷售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政策實施以來,到店諮詢和購買新車的消費者明顯增多,企業銷量實現大幅增長。
消費品以舊換新中,高技術、高能效產品備受青睞。 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中,換購新能源車的比例超過60%,超過660萬輛老舊汽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或者節能型汽車。
再以家電以舊換新為例,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占比超過90%,帶動高能效等級和智慧家電零售額連續4個月超兩位數增長; 家裝廚衛以舊換新中,智慧坐便器、掃地機器人、智慧門鎖等智能家居產品換新近1000萬件。
需求端的爆發,帶動相關產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賽道”上加速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以舊換新堅持內外一致、高度開放,外商投資企業積極參與、同等受益。 商務部資料顯示,汽車以舊換新銷量中,外資品牌新車占比約35%。 受此帶動,外資車企銷量顯著回升。 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中,8大類家電產品外資品牌占比超過16%。
擴圍加力,一視同仁。 展現自信和胸懷,也展現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的决心。
如果把消費比作經濟的活水,以舊換新就像是開閘的閥門,讓經濟發展更加充滿活力和生機。 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拉動消費成效顯著。
消費有活力,企業有訂單,老百姓的收入才有保障,未來的消費更有底氣。 有了需求與供給的良性互動,經濟就能更好迴圈起來,為高品質發展夯實基礎。
這樣看來,消費品以舊換新,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戰畧之舉、長遠之策。 既提振消費、又帶動生產,既帶來生活品質的“煥新”,又帶來發展質量的“煥新”,最終堅定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