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保險業監管“嚴”字定調:首月罰款約4600萬元,10人遭禁業處罰
處罰事由中,虛構業務套取費用、編制虛假材料、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利益、業務數據不真實等依然是險企被罰的高頻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1日訊(記者 石雨)2025年首月罰單情況出爐,保險業嚴監管的定調也愈加明晰。據藍鯨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金融監管總局系統所披露的(以披露日期為準)針對保險業的罰單約230張,合計罰款金額約4600萬元。
具體來說,1月,總局層面未開出相關罰單;各地監管局開出罰單約120張,罰款金額約2100萬元;各地監管分局開出罰單約110張,合計罰款超2500萬元。
處罰事由中,虛構業務套取費用、編制虛假材料、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利益、業務數據不真實等依然是險企被罰的高頻詞。背後,爭奪市場份額、業績考核壓力成為嚴監管趨勢下,保險機構違規行為難止的主要驅動因素。
公司層面,財險公司仍然是罰單的重災區。今年首月近30家財險公司因違法違規事由被監管點名,合計罰款金額約2550萬元;人身險公司中亦有超20家機構收罰單,合計罰款金額近1800萬元;保險中介機構領走約300萬元的處罰。
具體公司來看,首月,人保財險各分支機構合計被罰約600萬元,占據罰款金額榜單首位。北大方正人壽因259萬元的巨額罰單成為人身險公司中被罰金額最高險企。1月2日,上海監管局披露多張行政處罰書,其中北大方正人壽因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欺騙投保人、編制虛假的客戶信息被罰款235萬元,公司時任總經理助理、時任網電融合中心總經理分別被罰款10萬、14萬元。
1月收到百萬級罰單的保險機構還包括人保財險、新華保險、國任財險等。
1月26日,雲南金融監管局發布2025年12號罰單,人保財險雲南省分公司因委託無資質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利用保險中介機構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編制虛假財務資料;跨年度列支展業費用被罰144萬元,三名相關責任人被罰36萬元。
國任財險同樣因數據不真實,以及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費費率被罰百萬,領到深圳金融監管局2025年首張罰單。
個人處罰方面,近年來,對於嚴重違法違規個人,監管加強處罰力度,2024年發布的保險業新版“國十條”中即強調,對監守自盜、內外勾結、搞利益輸送的關鍵人員,從嚴實施取消任職資格、薪酬追索、行業禁入等措施;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據藍鯨新聞記者統計,今年1月,共有10人被做出禁止進入保險業的處罰,其中5人更是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2025年1月被禁業處罰業者)
被終身禁入保險的五人分別為:安誠財險巫山支公司農險業務員葉某,因對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標的承保並理賠被罰;時任富德生命人壽哈爾濱中心支公司個人代理人葉某,涉嫌侵占客戶資金;時任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代理人鹿某,涉嫌集資詐騙;時任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輝騰部業務主任、經理李某,職務侵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時任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代理人王某,則是涉嫌詐騙。
此外,還有5名業者因職務侵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原因被責令禁入保險業3-10年不等。
春節假期後,監管處罰動作加速,嚴懲違規行為,2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還對人保財險、泰康在線分別開出千萬大額罰單,嚴監管腳步不停。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