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送禮之後:來自人情世故的魔幻現實
“藍包”奇蹟時刻或許還在路上
文/最話funtalk 魏霞
在社交玩法上,能擊敗微信的,或許只有微信自己,但它也不是每次都能很快復刻過去的成功。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時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除了電影《哪吒2》,就是ai智能助手deepseek,年前被各大廠寄予厚望的“送禮”功能,倒是鮮有人提起。
目前來看,微信暫時沒能用“藍包”,復刻出曾經的春節“紅包”奇蹟。
微信剛剛推出“送禮”功能時,被外界評價為“紅包2.0版本”,因封面顏色而被稱為“藍包”。十年前,微信靠著“紅包”迅速在支付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現在的“藍包”則是微信嘗試打破電商業務瓶頸的又一次創新。
對於電商業務,微信從來沒有放棄過探索。從微信小商店到視頻號小店,再到現在的微信小店,微信重新定位電商業務,不僅僅是以視頻帳號和直播頻道為基礎,而是要把電商業務放到整個微信生態中去思考。
但“藍包”在春節期間不溫不火,也證明走好這條轉型之路並不容易。
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是沒有成果。前幾日,“微信派”發布了一組數據,其中就提到了“藍包”在除夕至大年初五之間的表現。這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排在前三的熱門“禮物”是休閒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絨/布藝、書籍品類在春節期間也實現環比10000%的增長。
這些“禮物”的環比高增長,一來與春節的場景匹配,二來原本銷量基數就不高。但其他大件的爆發力相對就小得多,這或許有春節期間物流停頓,導致其他大件禮物難以交付的原因,更可能是用戶習慣還未養成。
社交關係本身就具有“病毒式傳播”的效應,拼多多的崛起過程中,微信的社交裂變就起了關鍵作用,這也是微信“藍包”被看好的,且被大廠們紛紛效仿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如果只是將“藍包”局限於微信小店的電商場景內,看到春節期間微信並沒能復刻“藍包奇蹟”,其實還是看低了“送禮”功能的想像力。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23年中國禮物經濟年送禮次數4.9次,人均年送禮金額2340.4元。另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是,雖然中國禮物經濟用戶中選擇在綜合電商平台購買比例最高,達到了73.2%,但在線下的商店、門店、禮品店購買的比例也不低,達到61.9%。
這意味著,跳出拘泥於線上電商業務的思維慣性,或許微信“藍包”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和鏈路極短的紅包不同,電商業務的鏈路要長且複雜,如果說“紅包”是快速突擊的“輕騎兵”,那麼“藍包”就是多兵種協調一致的“方陣”,要做好“藍包”,微信還要做更多的努力。
01
微信的“藍包”功能上線後,有許多微信小店的商家從中受益,比如三隻松鼠、茶顏悅色、mars瑪氏食品都已經送出去超過10萬份禮物,瑞幸咖啡、東方甄選等還打造出爆品禮物,比如9.9元的瑞幸經典濃縮咖啡液已被送出去2萬多份,東方甄選的丹東草莓也被送出去1萬多份。
在這些吃到了“藍包”紅利的品牌之外,其實在隱秘的角落裡,微信“藍包”也成為了無貨源商家們“套利”的新工具。
所謂的無貨源商家,指的是搬運他人店鋪內的商品,或通過購買他人店鋪內商品完成自己店鋪交易的一些商家。以低價為特色的拼多多,就是這些商家們“進貨”的主要渠道,微信小店中目前聚集著這樣一群無貨源商家。
1月29日,小玉在微信上領取了一份朋友發來的“禮物”,次日,她就收到一條發貨短信。這條發貨短信中不僅註明是由拼多多商家發貨,而且還顯示價格為2.94元。好奇的小玉點擊了短信中連結,發現連結中的拼多多店鋪內,朋友送她的這款“卡邦泥奶霸起泡膠”的價格確實為2.94元,這讓她覺得自己被微信小店給“耍了”。
小玉提供的圖片顯示,她的朋友是在一家名叫“辰龍甄品小店”的微信小店為她挑選的這款禮物,這家店鋪中的同款商品售價卻要7.35元。同樣的商品,小玉的朋友卻為此付出2.5倍的價格,小玉及其朋友感到非常氣憤。
與小玉有相同的經歷的網友並不在少數,一位網友收到一份發自“小海狸loopy零錢包”的微信禮物,其收到拼多多的發貨短信顯示的價格為4.58元,但其朋友購買的價格為19.9元;一位網友為好友送去15.8元的ad鈣奶,但朋友收到的拼多多發貨短信中的價格為13.2元。
通過簡單的搬運,就能賺到數倍的利潤,而且還沒有囤貨帶來的資金壓力,這也讓這門生意充滿著吸引力。但無貨源電商不僅導致商品價格虛高,而且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也無法保障,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甚至是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投訴網站上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這些無貨源商家們賺的就是差價,如果消費者退款,他就來找我們退款,不用承擔任何風險,而且有售後問題也是來找我們解決。& rdquo;一位經營零食網店的商家告訴《最話》,他的店鋪中經常會收到這些無貨源商家們下的轉送訂單。
其實近幾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就加大了對這種無貨源電商的打擊力度,比如淘寶以前只是對無貨源商家降權商品、下架商品,而現在已經發展成刪除全店商品,每次支付違約金最高達5000元等,京東更是直接將這種無貨源電商定義為“惡意倒賣”。
但這並不意味著無貨源商家沒有生存空間,市面上甚至已經形成一條無貨源電商產業鏈,其中不僅有賺取差價的“搬貨黨”,而且還有專門傳授生意經的“老師”們。在黑貓投訴網站上,以“無貨源電商”為關鍵詞搜索,有1077條結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與“購買無貨源電商課程被騙”有關。
“培訓的內容就是讓我們盜取別人的圖片和連結,上傳到我們店鋪里,加價出售。& rdquo;一位投訴者在投訴詳情中寫到。在售賣課程前,這些機構常常會宣傳“無貨源電商”的高額回報,但在電商平台的嚴打之下,這些無貨源商家們後來往往損失慘重,購買課程的500-8888元不等的費用就更是打了水漂。
這些被各電商平台嚴厲打擊的無貨源商家,在微信“藍包”推出後,就像嗜血的鯊魚聞到血腥味,蜂擁而至,趁著春節假期瘋狂收割。這不得不引起微信的重視,微信素來強調用戶體驗,顯然這些無貨源商家的行為,敗壞了用戶對“藍包”的體驗感。
微信“藍包”的基礎是電商,雖然產品團隊陸續補了電商團隊缺的課,但依然暴露出許多問題。
02
即便是守規矩的微信小店商家,“送禮”的生意其實並不好做。
一位上海的商家提到,其小店的“送禮訂單”中,收下禮物訂單大概占比為68%。有視頻號mcn主理人在其微信公眾號統計,有微信小店在過年期間的送禮訂單為1013單,已收禮物的訂單為469單,有一半的禮物被退回。
中國人送禮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免不了一番“拉扯”,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收禮人雖然收下了心意,但是沒有收下禮物。另一方面,微信“藍包”還是一個新功能,有一些收禮人不會使用,或者錯過“藍包”信息,導致24小時沒有及時填寫有效的地址信息。
送禮功能剛剛上線,尚有不完善之處,很多用戶在使用該功能時都遇到問題。有用戶表示自己在19人的微信群里發了3份禮物,有16個人參與抽獎,但是沒有一個人抽中;還有用戶吐槽,發起的禮物沒有鎖庫存,抽到一半就沒貨了,而且還配出“該商品存在風險。為保障你的安全,暫不支持收禮”這種容易引發歧義的提示語。
除此之外,售後問題則是各平台“送禮”功能重要槽點。其實,這種問題不僅出現在微信小店中,也出現在淘寶、抖音等其他上線了“送禮”功能的電商平台中。
比如有淘寶用戶表示,在送禮方和收禮方都是88vip的情況下,收禮方如果選擇退貨需要自己承擔運費,而且只能申請一次,如果商家拒絕,訂單中就沒有其他售後入口。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淘寶的送禮功能有85折、87折等優惠,有相當一部分用戶並不是真正的“送禮”,而是用“大號送小號”的方式來購物,把送禮功能當成“優惠券”來用。
一位抖音的用戶告訴《最話》,其在使用抖音的“贈送好友”功能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年前,該用戶通過抖音團購購買了一份“半天妖烤魚”的雙人套餐,並將這份套餐贈送給自己的好友,但由於好友沒有時間去消費,所以想申請退款,但兩人的訂單頁面上均沒有“退款”等售後入口。
“本來是想著過期自動退,後來找了抖音客服才找到退款入口。& rdquo;這位用戶說,抖音團購已經贈送的訂單需要聯繫客服才能退款,而且與淘寶等平台不同的是,收禮方不能進行退款等售後操作,只有送禮方才能申請退款。
與普通的購物行為不同的是,一個“送禮”訂單面向的是兩個甚至多個“消費者”,到底應該由付款方申請售後,還是收貨方申請售後,以及售後過程中產生的物流等各種費用由誰承擔,目前,幾家電商平台都還沒有給出清晰的鏈路。
在平台上,“送禮”功能的售後問題變得更複雜,相信這些問題總能解決,畢竟誰都不想錯過這個大市場。
除了線上平台,其實線下也有許多“送禮”的場景,這或許是微信“藍包”出圈的機會。
03
微信除了將“藍包”功能添加到聊天界面,也鑲嵌在支付頁面。
過年期間,江西的一位網友在一家商家使用微信掃碼付款後,支付成功的頁面就出現“讓商家幫忙寄給朋友”的功能提示。& ldquo;藍包”的面世,被視為微信電商重要的轉折點,但現在看來,“藍包”不僅關聯著微信小店的商家,還關聯著使用微信支付的線下商家。
一位廣東的線下商家分享道,在經營收款處可設置“幫顧客寄商品給朋友”功能。開啟該功能後,顧客到店消費後,可讓商家代寄商品給朋友。如果朋友沒有在24小時內填寫有效收貨地址,商家就不會收到代寄服務通知,需要雙方再協商處理方式。
具體操作方法,在支付成功的頁面,顧客可點擊“去寄送”按鈕,並且按照頁面指引填寫商品圖片、商品說明等信息後,再通過微信發送給朋友填寫地址。而朋友收到的“藍包”,與直接在微信小店“送禮”後收到的“藍包”一樣,操作方法也完全一致。
幾乎人人都用的微信支付業務,為“藍包”帶來了更多使用場景。
相比於微信小店在電商領域的地位,微信支付在支付領域早已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線下支付場景中,微信已經以70%的市場份額坐穩頭把交椅。已經覆蓋了相當全面線下商家的微信支付,自身就是個巨大的入口。
而在線下的消費場景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場景與“送禮”相契合。比如在書店看到一本好書,在旅行途中遇到有意義的文創品,或者是特產零食等,都可以直接通過該功能,支付完成後讓商家代寄給好友。相對於以前,該功能省去向朋友要收貨地址聯繫方式的步驟,也增加了“送禮”的儀式感,這讓很多曾經想送,但嫌麻煩的人們,更有動力向遠方的朋友送去一份心意。
其實,在線下購物時,微信“藍包”的入口不止在“支付成功”的頁面,也可以通過掃碼的方式完成“送禮”。& ldquo;2025微信公開課”現場就展示過這樣的場景,商家可以直接在微信小店生成線下送禮碼,陳列在對應的商品旁邊,顧客掃碼後可以直接進入微信小店進行送禮。
在“微信公開課”現場的書架上,每本書籍的旁邊都有對應的二維碼,《最話》通過微信掃了書籍《智人之上》旁邊的二維碼,直接進入到“中信出版”的微信小店中。掃碼後出現的商品頁面中,不僅有該書籍的價格、評價、詳情等信息,而且還有“送朋友”和“購買”兩種購物方式,非常便捷。
對比來看,“幫寄送”入口只需要商家代寄商品,但“掃碼”入口則需要商家在微信小店中有相應的店鋪,後者的門檻較高,但卻是打通線上線下鏈路的一種方式,甚至會激勵更多商家開通微信小店,擴充微信電商的店源。
這一次,微信電商真的在打造自己的多兵種混合“方陣”了。
雖然春節馬上就要過去,但是接下來還有情人節等各種節日,“送禮”的機會還很多,手裡握著高使用時長、社交鏈的微信有足夠時間去完善全鏈路、修復鏈路上的bug,在未來很可能復刻出“藍包”奇蹟時刻,這是其他平台所焦慮的“大禮”。& nbsp;
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