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專訪Gavin Wood:决定區塊鏈長期成功的五大標準

原文標題: What Makes Or Breaks A Blockchain: Gavin Wood’s 5 Criteria

原文作者: Marie Poteriaieva

原文編譯: OneBlock+

拋開市值和炒作,究竟什麼决定了區塊鏈的長期成功? 乙太坊的聯合創始人、Web3概念的提出者以及Polkadot的創造者Gavin Wood,分享了他評估區塊鏈的
五個關鍵標準

在接受
《福布斯》
採訪時,Gavin Wood這位加密行業的先知人物解釋了哪些因素能讓區塊鏈項目成功,而哪些因素會導致它們失敗。 他還分享了一些有用的評估標準,並對現時最流行的區塊鏈項目做出了直接的分析。

他的分析方法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了領先區塊鏈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 比如,為什麼ETH的市值從2021年最高的5750億美元降到現在的3940億美元? 為什麼SOL的市值突破了歷史最高點,達到了1150億美元,而Polkadot的DOT(大約在同一時期推出)卻降到了90億美元? Wood不僅看到了這些變化的數位,還找出了背後影響這些變化的關鍵原因。

福布斯專訪Gavin Wood:决定區塊鏈長期成功的五大標準插图1

Gavin Wood在2024年7月布魯塞爾Decoded大會上發言

Gavin Wood的五個區塊鏈評估標準

目前有數百種區塊鏈,每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科技、應用場景和使用情况。 為了幫助我們看清楚真正有潜力的區塊鏈,Gavin Wood列出了評估它們的五個基本標準。

·韌性:
Web3的基石,韌性結合了加密學、去中心化和博弈論,用來保護區塊鏈免受攻擊,並確保其長期穩定性。

·效能:
不僅僅是可擴展性,效能還衡量一個網絡處理和完成任務的效率。

·通用性:
區塊鏈支持多種應用和可程式設計性的能力。

·可訪問性:
用戶、開發者、應用和機器人與網絡互動的難易程度。

·一致性:
一個系統在其網絡中維持快速且一致溝通的能力。

韌性:不可妥協的標準

雖然區塊鏈可以側重不同的特點,但有一個標準是絕對不能妥協的,那就是去中心化和韌性。 這個標準很難評估,也需要長期關注,但卻是最重要的。

Gavin Wood表示:
「那些忽視去中心化和韌性的區塊鏈不應該被稱為Web3。」

他接著說:「比如,我們看到乙太坊上的L2網絡有固定的驗證者集,這些驗證者由某個特定公司管理,對吧?
這顯然不是Web3的特徵。

評估區塊鏈的韌性通常歸結為評估其去中心化的程度。
Wood提出了幾個問題來進行評估:

誰做出協定決策?

治理結構是否有清晰或低門檻的進入管道?

還有中本聰係數(Nakamoto coefficient),它衡量破壞網絡所需的參與方數量。

最後,Wood還提到了一個更為廣泛的問題,比如是否有一個單一的實體能够主導整個項目的方向,並且「完全控制生態系統,壓制其他的聲音和觀點。」

Gavin對Polkadot的去中心化感到滿意,並表示它的中本聰係數很高。 根據Nakaflow的數據,
Polkadot現時的中本聰係數為149
,這意味著至少需要149個獨立驗證者聯合起來,才能破壞這個網絡。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主要區塊鏈的得分要低得多,比如Solana的得分是19,乙太坊僅為2。

福布斯專訪Gavin Wood:决定區塊鏈長期成功的五大標準插图3

但,進入門檻仍然是一個問題。

沙烏地阿拉伯KAUST的研究科學家Maurantonio Caprolu,他與Roberto Di Pietro教授共同撰寫了多篇關於Polkadot的論文,描述了這一問題的高門檻。

「直到2022年,想要成為活躍驗證者,平均需要質押大約180萬DOT(當時約為3200萬美元)。即使到現在,這個最低質押要求仍然很高,實際上更有利於那些能承擔大量DOT token費用的機构參與。」

從Gavin定義的韌性標準來看,乙太坊的弱點變得很明顯。
乙太坊經常因為Vitalik Buterin的巨大影響力而受到責備。 特別是最近他在X上的一條帖子——「决定新EF(乙太坊基金會)領導團隊的人是我」——更讓這一爭議陞級。

福布斯專訪Gavin Wood:决定區塊鏈長期成功的五大標準插图5

人們可能會問:鑒於Gavin Wood在Polkadot中的重要地位,Polkadot是否也會面臨由Gavin主導敘事的風險?
Wood承認他的名字確實有分量,但他強調Polkadot的治理是由社區驅動的。 他舉了一些由社區主導的成功提案作為例子,比如降低DOT的通貨膨脹率,證明了Polkadot去中心化的決策過程。

Polkassembly治理平臺進一步促進了社區的參與,並在2023年推出適配OpenGov的框架。 Caprolu和他的團隊認為,OpenGov可以「擴大包容性並减少權力集中」。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
由於這個系統仍處於早期階段
,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數據來驗證OpenGov是否能够成功緩解我們在治理1.0(即Polkadot之前的治理模型)中觀察到的權力集中傾向。」

效能:付出什麼代價?

不同的區塊鏈在提升效能方面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但它們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如何在
提升效能

去中心化

一致性
之間找到平衡。

以乙太坊為例。 Wood解釋說:「最開始,他們計畫使用分片科技,將EVM分片加入網絡。但後來他們放弃了這個方案,轉而選擇支持L2解決方案。實際上,他們什麼也沒做,只是讓其他人去構建鏈,並通過乙太坊來保證這些鏈的安全。」
這種做法導致了一致性缺乏,甚至影響了安全性。
Wood認為,「乙太坊與L2結合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乙太坊,因為L2並沒有提供相同的安全保障。」

此外,Gavin認為Solana犧牲了去中心化。

「Solana的策略是讓其驗證者變得更强大,並確保這些驗證者之間有很好的連接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olana减少了驗證者的數量。 因為如果要提高兩個驗證者之間的連接性,通常需要减少參與的驗證者數量。 這樣做的結果是,Solana的中本聰係數下降了,因為較少的驗證者意味著更少的參與方能够控制網絡,從而降低了去中心化的程度。」

Gavin Wood稱Solana為「
一種高度同步的擴展策略
」,其速度受到單臺機器處理和同步數據速度的限制。 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在早期實現快速擴展,但最終會受到硬體和網絡限制的瓶頸。

對於Wood來說,「許多其他的權益證明鏈也是如此。它們沒有一個一致的擴展策略,為了處理更多的數據,它們只是减少驗證者數量並提高速度。」

Polkadot的構建管道與Solana不同,它通過
新增更多的驗證者來實現網絡的擴展和優化
。具體來說,Polkadot通過新增驗證者的數量來增强去中心化的程度,而不是减少驗證者。 通過更多的驗證者參與,Polkadot不僅保持了去中心化,還能使網絡運行得更快。 換句話說,Polkadot通過「擴展」來優化效能,而不是犧牲去中心化來追求速度。

通用性:真正的圖靈完備性

Gavin Wood通過衡量Web2應用轉換為Web3的難易程度來定義區塊鏈的通用性。
更具體地說,他是通過區塊鏈能支持多少種不同的計算任務,以及這些計算任務的複雜程度來衡量通用性。

乙太坊引入了圖靈完備性的概念,意味著它可以執行任何可以計算的任務。 但正如Wood所指出的,乙太坊並沒有完全實現這一點。 這是因為它受到gas限制和區塊大小的約束,計算必須在這些限制內完成,這就限制了它能解决的複雜問題的範圍。

Polkadot通過其平行鏈模型旨在消除這些約束。 平行鏈在WebAssembly環境中執行自己的邏輯,只要計算在幾秒鐘內完成即可。 這種設定允許平行鏈處理更大的數据集。 現時,乙太坊每個區塊允許約1500萬EVM gas,而對於Polkadot來說,這個數位相當於180億gas。

儘管如此,Polkadot的通用性和乙太坊一樣,仍然是定量的,而非定性的。
它擴展了計算能力,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計算的範圍。 隨著即將推出的
JAM
陞級,這種情況將發生變化。 JAM陞級承諾啟用「
繼續性
(continuations)」, 即計算可以在區塊之間暫停並恢復。

賽普勒斯尼古西亞大學區塊鏈倡議負責人Soulla Louca教授認為,
去除單一區塊計算的限制可能是一個重大突破
。她解釋道:

「雖然其他區塊鏈有處理複雜計算的機制(例如,二層解決方案,樂觀Rollups),但現時沒有其他區塊鏈提供類似於JAM所提議的內建繼續性機制。
這項能力可能為Polkadot提供一個顯著的優勢,支持更複雜和通用的應用程序
,特別是像複雜金融工具、大規模資料處理、鏈上AI/ML等更高級的應用。」

一致性:消除障礙

一致性是區塊鏈生態系統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
乙太坊的L2和Polkadot的平行鏈都在這方面遇到困難
。正如Wood所描述的,它們在孤立的環境中運行,跨鏈互動通常是緩慢、昂貴且潜在不安全的,除非引入共排序系統。 然而,這種系統也帶來自身的挑戰,因為它需要超級電腦來進行排序,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中心化。

Wood承認,一致性並不是Polkadot的主要關注點。 雖然過去一年中進行了一些集成和橋接,但平行鏈仍然面臨一致性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得到了OriginTrail創始人Tomaz Levak的指出。 他的公司開發了一個DeSci(去中心化科學)協定,旨在為AI和企業應用結構化和連接現實世界的數據,並運行在自己的Polkadot平行鏈上。 Levak表示,雖然「Polkadot科技設計所帶來的效能和定制化能力在滿足需求方面非常獨特」,但他希望看到「
與其他區塊鏈生態系統之間的橋接基礎設施得到加强
」。

可訪問性:可用性測試

在區塊鏈領域,普遍的看法是Polkadot科技非常强大,但難以理解。 然而,Wood指出,得益於XCM(跨鏈消息)系統和生態錢包的陞級,Polkadot的可訪問性在過去一年中有了顯著改善。 同樣,Tomaz Levak也表示,OriginTrail的終端用戶「很少直接與區塊鏈層互動,因為有友好的使用者介面確保了順暢的體驗。」

儘管如此,一致性問題仍然存在,阻礙了可訪問性。 Wood表示,JAM將通過提供共亯數據可用性存儲來解决這個問題,在這裡可以構建服務,從而完全隱藏用戶面臨的一致性問題。

在開發者參與度方面,Wood自豪地指出,Polkadot一直擁有
許多「認真」的全職開發者
。實際上,Electric Capital的開發者報告顯示,Polkadot的科技棧在加密領域排名第三。 現時,Polkadot擁有467名全職開發者,僅次於Solana(599)和Ethereum(3562)。 不過,Wood認為實際數位更高,因為在JAM上工作的
35個團隊
處於閉源環境中,未包括在報告中。

總的來說,現時沒有任何區塊鏈能够完美掌握這五個標準。 正如Gavin Wood所說:

「有些區塊鏈系統的效能非常好,但卻缺乏一致性,比如
Polkadot
。而像乙太坊這樣的區塊鏈雖然在一致性方面表現不錯,但效能卻比較差。 如果你看
Solana
,它在一致性方面做得很好,但卻缺乏韌性和去中心化。 囙此,現時的情况是,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些特性,但沒有任何一個區塊鏈能够同時滿足所有這些需求。」

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在不妥協Web3核心原則的前提下適應變化的區塊鏈。
問題是:哪個區塊鏈會首先找到平衡?

原文連結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zixun/1915.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