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成風,咖啡茶飲店賣起便当
茶飲咖啡賽道陷入同質化競爭,頭部品牌在“餐食”、“零食”中尋找增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20日訊(記者張靜倫)
2025年,茶飲咖啡賽道,開啟新較量。
奈雪的茶開闢“ 茶飲+輕食” 新戰場,開設“ Green輕飲輕食” 門店; Tims天好中國進一步深化“ 咖啡+暖食” 戰畧,宣佈推出“ 輕體貝果堡午餐盒” 系列; 庫迪咖啡則延續其性價比路線,在北京試點售賣包子、米飯速食等品類,刺激多元化消費需求。
在茶飲咖啡賽道陷入同質化競爭之際,從“ 價格、規模大戰” 到“ 餐桌革命”, 折射出頭部品牌在存量市場中尋找增量的集體焦慮。
從能量碗到便当,是擴展場景還是不務正業?
近日,& ldquo; 奈雪的茶·; Green輕飲輕食” 全國首家門店已在深圳正式開業,由原茶飲門店改裝陞級而成。 奈雪官方小程式顯示,該店除了售賣品牌常規的茶咖和歐包,還推出了以“ 能量碗” 為代表的輕食輕飲系列。 其中,四款能量碗輕食產品成交價在23.8元到28.8元之間,輕飲系列產品價格則為18-29元。
與其他知名輕食品牌相比,這一價位優勢明顯。 以Wages為例,其能量碗價格在75-85元不等,飲品價格在25-38元不等。 gaga鮮語的沙律則在50元以上,飲品價格在28-39元不等。
同樣是圍繞“ 輕” 來做文章,Tims天好中國“ 咖啡+暖食” 戰畧也在進一步深化。 近日,Tims天好中國宣佈推出“ 輕體貝果堡午餐盒” 系列,以“ 貝果堡+沙律+咖啡” 為覈心組合。 由於部分新鮮食材的供應地域限制,沙律暫時僅在7座都市門店提供,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揚州和杭州。
庫迪則依舊延續其性價比路線,闖進的是速食賽道。 此前,庫迪在北京部分門店短暫上新了熱食便當和早餐麵點。 便当有4種,為雞腿飯、把子肉飯、獅子頭飯、雞腿把子肉飯雙拼套餐,價格為13.9-20.9元之間,早餐系列則定價2.2-4.5元。
據庫迪透露,全新的“ 便利商店” 店型也將不僅僅局限於咖啡銷售,還將涵蓋中式麵點、便當等常規便利商店產品。
由此可以看出,本輪茶咖品牌的產品線拓展再度呈現出明顯的場景延伸趨勢,無論是奈雪的輕食、Tims天好的午餐盒,還是庫迪的便当,都在向全時段餐飲場景滲透。
在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看來,單一的飲品銷售往往客單價較低,且消費頻次有限。 通過引入餐品,能够吸引消費者在正餐時段進店消費,從而提升客單價和複購率。 此外,傳統茶飲和咖啡品牌主要依賴下午茶或休閒時段的客流,而加入餐品後可以覆蓋三餐場景,充分利用門店資源,提升坪效。
茶飲咖啡熱衷產品副業,這門生意究竟怎麼樣?
站在行業視角,茶飲咖啡品牌擴展正餐場景實現業績增長的藍圖真能實現嗎?
事實上,縱觀整個行業,& ldquo; 咖啡+餐” 業態融合探索已歷時多年。 Tims天好咖啡憑藉“ 咖啡+暖食” 特色組合出圈; 星巴克、皮爺咖啡等連鎖咖啡品牌通過烘焙矩陣持續完善“ 第三空間” 體驗。 這種複合業態正在向茶飲賽道加速滲透,此前古茗、奈雪、蜜雪冰城等多家茶飲品牌也都盯上了早餐市場,推出“ 美式/拿鐵+烘焙” 的產品組合。
但目前來看,依舊可以用“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來形容。
不同於蜜雪冰城、古茗的謹慎試水,奈雪似乎是有計劃地在爭搶早餐這塊萬億蛋糕。 2021年底就在早餐時段推出套餐,價格在16元以上。 到2022年3月,其咖啡+烘焙的早餐組合進一步優惠到13元起,再到現時9.9元的早餐,產品線和定價上一變再變,競爭的殘酷和走勢可見一斑。
但部分品牌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據奈雪方面透露,2023年上半年,奈雪早餐套餐銷售成績增長約620%。 但在此後,奈雪就一直沒有對外披露早餐套餐的銷售成績。 Tims天好中國也曾在公佈2024年一季度財報時表示,本季度包含食品的訂單比例上升至52.7%,比2023年同期的44.2%新增了8.5個百分點。
其次,簡餐需要完全不同的供應鏈體系,就意味著企業要具備新品類的强大供應鏈能力和供貨能力,克服在新領域的經驗不足問題,以確保新產品的品質和服務能够達到消費者的期望,避免品牌形象被稀釋。
楊懷玉對藍鯨新聞記者稱,相較於專業餐飲企業,茶飲咖啡品牌在外賣、堂食運營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短板。 同時餐品的製作需要更多原材料種類和更複雜的加工流程,這可能導致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 如果餐品質量不佳或與品牌形象不符,可能損害原有消費者的信任感。
“& lsquo; 賣飯’ 確實是一門潜力巨大的生意,但並非所有品牌都能輕鬆駕馭。 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身品牌調性和目標市場的切入點。& rdquo; 楊懷玉稱。
背後是品牌的增長焦慮
當然,茶咖拓展產品副業的案例還有很多,除了“ 賣飯”,& ldquo; 雜貨化” 也是一大趨勢。
藍鯨新聞記者觀察發現,茶顏悅色、蜜雪冰城、滬上阿姨、奈雪的茶、喜茶、甜啦啦這幾家新茶飲品牌,現時線上點單小程式中,都可以看到小零食產品。
從各家推出的小零食產品可以看出,品類重合度較高。 其中,茶飲產品定價偏低的蜜雪冰城和甜啦啦,小零食的定價較低,而且產品口味也更偏向解饞、爽口的辣味、鹹味零食。 主打中高端的茶飲品牌,零食單價更貴,也更側重注重健康度,包裝也更精緻。
除了線下店鋪之外,新茶飲品牌們大多也都入駐了多個電商平臺,且銷量亮眼。 以茶顏悅色為例,現時抖音官方店鋪粉絲有42萬,但店鋪累計銷量已達到475.9萬。 其中,19.9元8袋的乾脆麵包丁銷量最高,已售出164萬件。
茶咖品牌紛紛選擇佈局產品副業,背後是市場變化帶來的增長焦慮。
最近幾年,茶飲和咖啡賽道以難以想像的速度“ 狂飆”, 下沉、開店、跨界、價格戰,共同組成了行業的關鍵字。 但是,高昂的增長態勢在2024年被按下了暫停鍵。
一方面,各大品牌同店銷售持續下滑。
以咖啡行業為例,2024財年,星巴克中國區同店銷售額下降了8%,瑞幸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同比下滑16.7%。 再來看茶飲行業,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全國同店GMV同比下降0.7%。
背後有著價格戰影響。 客觀上,庫迪咖啡發起的9.9元促銷已經對行業造成壓力。 這種效應既包括品牌參與價格戰低價產品對利潤的侵蝕,也包括消費者轉投別家。
價格內卷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水准。 以“ 新茶飲第一股” 奈雪的茶為例,2024年上半年虧損超4億元,總市值從巔峰的近300億港元跌至現在的23.7億港元。 就連“ 咖啡一哥” 也難以招架,2024財年內,星巴克中國營收29.58億美元,同比下降1.4%。
另一頭,各家繼續擴張的同時,閉店數目達到新高。 根據窄門餐眼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咖啡行業近一年新開門店62430家,淨增長16986家,即有45444家咖啡門店消失。 另據紅餐大資料顯示,從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全國範圍內共有近20萬家奶茶店倒閉。 這也表明茶飲、咖啡這兩大黃金賽道的擴張風口期已經過去,貼身肉搏的存量時代競爭慘烈。
此外,近期國際咖啡豆期貨價格一路飆升,也逐漸蔓延至消費終端,引發全球連鎖漲價潮。 2024年全年,美國ICE咖啡期貨累計漲幅高達約70%。 受此影響,日本味之素AGF宣佈3月起172種產品漲價15%-30%。 JDE、PEETS等巴西咖啡烘焙商及韓國星巴克今年初相繼提價。 最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韓國甚至推出了“ 無豆咖啡”, 用大麥、木槿等其他原料替代咖啡豆。
相比之下,國內咖啡品牌對漲價的態度顯得更曖昧猶疑。 2月20日,記者走訪星巴克、 Tims、Manner、 庫迪等連鎖品牌發現,截至目前還未出現大面積漲價現象。
儘管大型連鎖咖啡企業一般對行業都會“ 先知先覺” 提前囤貨,價格會保持相對平穩。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ldquo; 從中長期來看,咖啡豆價格的持續上漲,仍會給大型咖啡企業帶來成本壓力。& rdquo;
在9.9元價格戰持續的背景下,試水副業或也是茶咖品牌在行業存量競爭壓力下緩解盈利焦慮的訴求。 至於“ 飲品+餐食” 模式能否跑通,並成為新的盈利增長曲線,等待著市場的檢驗。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