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

“對於科技驅動的大模型公司而言,應該是不太願意往這麼短期的變現途徑去走的。”

藍鯨新聞2月20日訊(記者湯詩韻)
DeepSeek出圈不足一月,坊間討論已延伸至“ AI回答會否植入廣告” 上。 日前有博主發文質疑騰訊元寶接入DeepSeek後的回答疑似廣告,安克、安慕希等多個品牌帳號也發佈了“ AI回答推薦自家品牌” 的內容。

當AI蒐索成為新的流量藍海,廣告植入會是一種可行的商業化手段嗎?

DeepSeek回答裏的推薦是廣告嗎? 騰訊方面回應

日前,科普博主“ 三個老爸實驗室” 發佈微博稱騰訊元寶接入DeepSeek已經開始變現了,回答裏植入廣告。 據其曬出的截圖,AI的相關建議和提醒中出現了明確的品牌名稱和超連結。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1

對此,騰訊公司公關總監張軍回應:理論上不應該,估計是開了聯網蒐索。 其解釋稱,出現該情况可能是由於模型在聯網蒐索時參攷了協力廠商公眾號的內容,並非主動植入廣告,並已請科技團隊儘快優化處理類似的呈現問題。

有業內人士直言,這其實是“ 語料污染” 的體現。 AI現時可能對於“ 軟性廣告” (如看似中立的避坑指南)的識別能力較弱,仍需通過科技手段優化語料篩選機制。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3

藍鯨記者實測後發現,AI在明確推薦品牌時引用的來源通常十分廣泛,包括且不限於:網友/自媒體/品牌發佈的指南或攻略、相關新聞報導和品牌資訊、購物網站的榜單等。 一般情况下,AI不會只推薦某一個品牌,而是從不同需求出發說明各種選擇的理由。

如果追問AI一句“ 你是廣告嗎”, 它會明確表示:我的推薦不涉及任何廣告合作。 我的目標是幫你找到最合適的選擇,而非硬推某個品牌。

目前看來,AI回答中出現的品牌推薦大多屬於被動植入,但不少商家/品牌已開始主動用AI背書。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5

據藍鯨記者不完全統計,安克、安慕希、可複美、賽百味等多個品牌帳號已發佈“ AI回答推薦自家品牌” 的內容。 其中,安克還把“ 熱門AI首推充電寶品牌” 的文案及相關問答截圖放進了商品的詳情頁裏,並聲明“ 數據無任何修改、未訓練直接問答、真實可測”。

AI可以取代KOL嗎? 有人已在研究Deepseek回答裏怎麼打廣告

隨著AI大模型科技快速發展,AI蒐索正在逐漸壓縮傳統蒐索的市場空間,變成一個新的主流流量入口。

對於品牌方而言,借助AI回答實現用戶觸達或成重要課題。 前互聯網傳媒分析師Takun認為,實際上用戶和AI的問答是一種很高效的互動體驗,AI有可能實現對部分種草型KOL的取代。 這或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品牌行銷和投放策略,但現時科技尚在成長期,品牌還沒有早早植入廣告的需求。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7

DeepSeek回答“ AI回答中植入廣告在科技上可行嗎”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AI回答中植入廣告在科技上是可行的。 若AI回答中確實涉及廣告,更多會是基於協力廠商平臺的二次開發。 有些公司會在蒐索領域介入,基於自己的商業邏輯對開源模型進行調整。

前述業內人士推測,未來也可能出現一些公司去研究模型的數據抓取原理,通過喂數據的形式來引導模型的輸出結果。& ldquo; 只要在引用資料裏出現頻率够高、權重够大,的確可以得出相應人為的結論。 但是,這個結論並不一定被公眾認可。& rdquo; 也有受訪業內人士將這個過程類比為“ 控評”、& ldquo; 水軍點贊”, 實際上就是通過頻繁人力行為導致科技產物呈現一定傾向。

這種推測並非沒有依據。 DeepSeek出圈不足一月,藍鯨記者發現已經有一些SEO團隊開始研究“ 怎麼在回答裏打廣告”、& ldquo; 如何提高被AI選中的概率” 了。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9

AI不是真專家,短期商業變現將破壞用戶信任

DeepSeek回答真能成為“ 李佳琦推薦”& ldquo; 董宇輝推薦” 一樣的重要標籤嗎?

有專家對此並不看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位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認為,傳統搜尋引擎的覈心功能是資訊的彙聚,而AI問答在此基礎上還做到了對資訊的分析和推理。

但現時大模型沒有辦法完全克服“ 大模型幻覺” 的問題。 一方面,輸入AI的資訊並不一定全部真實有效,也可能“ 垃圾進垃圾出”; 另一方面,AI在不同場景、不同時間、不同Prompt情况下,回答是不穩定不一致的。

AI並不是真正的專家,它也很難真正重塑廣告行銷的生態。

AI取代KOL? 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戶信任插图11

AI自己怎麼看待“ 回答中植入廣告”

許可認為,& ldquo; AI回答植入廣告” 或有一定發展空間,但這種商業模式是有倫理和合規風險的。 如果用戶並不期待一個確切的品牌推薦,回答裏就不應該做廣告植入。 《廣告法》要求廣告內容必須明確標識、不得虛假宣傳,如果回答裏有廣告植入,則必須明確標識出來。 對此,廠商有稽核清查義務,媒體也應提醒用戶提高媒介素養。

多位受訪AI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這個變現場景大家都能想到,但這種管道顯然會損耗用戶的信任。 商業化程度越高的搜尋引擎,使用量可能也會越低。& ldquo; 對於科技驅動的大模型公司而言,應該是不太願意往這麼短期的變現途徑去走的。& rdquo;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617.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