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老將”張暉履新國都證券總經理,“浙商+國都”業務整合成市場焦點
此番對核心管理團隊進行架構調整,也被業內視為是浙商證券“入主”國都證券後的重要動作,為兩家機構後續的業務深度整合做鋪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2月13日訊(記者 胡劼)國都證券(870488.nq)迎來新任總經理。日前,國都證券發布公告,聘任原浙商證券“老將”張暉為公司總經理。
此番人事動作,也被業內視為是浙商證券“入主”國都證券後的重要安排,對核心管理團隊進行架構調整,為兩家機構後續的業務深度整合做鋪墊。
去年12月,浙商證券(601878.sh)受讓的國都證券34.25%股份完成過戶,正式成為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不過,從股權合併到業務端的深度融合併非易事,需要經歷組織架構調整、人事更替、資源調配的諸多過程,能否順利度過調整期,通過業務的進一步整合提升經營運績,也是對雙方管理層的一大考驗。
張暉履新國都證券總經理
因“工作調整”從浙商證券離職一個月後,張暉的新去向終於明晰。
2月12日,國都證券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根據董事會薪酬與提名委員會提名,決定聘任張暉為公司總經理。自張暉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之日起,公司副總經理李銳不再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
張暉作為“券業老兵”,至今已在金融業深耕逾30年。
公開簡歷顯示,張暉出生於1969年7月,1991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張暉在浙江省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建行浙江信託改制)工作,歷任第一證券營運部負責人,證券管理部負責人。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任宏源證券株式會社浙江管理總部投資銀行部負責人。隨後,他分別在蘇泊爾集團、浙江大佳控股集團有過任職經歷,也積累了一定的實業企業管理經驗。
2007年8月至2025年1月,張暉紮根浙商證券近18年,歷任固定收益總部總經理,債券投行總部總經理,債券投行總部總監,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首席風險官等職務,直到近期加入國都證券。
國都證券表示,此次高管任命符合其經營和發展的需求,張暉的工作經驗和管理能力,對公司的經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張暉長期從事金融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金融、證券管理工作經驗,熟悉與證券公司經營管理有關的財務及法律知識,具備履行職責所必須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另需關注的是,張暉就任前,國都證券前任總經理楊江權因“涉嫌業者違法持有股票”,於2024年10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辭職。
今年1月,因存在對業者投資行為管理的制度建設及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對業者投資行為的內部監測檢查機制不到位,未能主動發現並向監管部門報告業者違法持有股票的行為,北京證監局還對國都證券出具警示函。
浙商“入主”國都後,業務整合成焦點
曾在浙商證券管理層長期任職的張暉,如今被任命為國都證券總經理,或是為兩家機構後續業務層面的深度整合做鋪墊。據悉,張暉在擔任浙商證券董秘期間,還主導了國都證券收購項目的前期談判與協調等工作。
近年來,多家券商之間的併購整合情況備受市場關注,作為其中一例的“浙商證券+國都證券”,推進速度超市場預期。
去年12月,浙商證券受讓的國都證券34.25%股份完成過戶,意味著浙商證券正式成為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7月監管正式受理國都證券變更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到完成股份過戶登記,僅耗時約5個月。
有業內人士指出,後續,浙商證券若配合董事會改組等方式,很可能會進一步成為國都證券的控股股東,浙商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浙江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則可能成為國都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有望結束國都證券長期無實控人的狀態。
市場較為關注的是,長期來看,兩者能否通過進一步的市場化整合帶動優勢互補,實現1+1> 2的效果?
從業務布局來看,兩家券商的地域覆蓋各有差異。其中,浙商證券作為浙江上市券商,主要深耕浙江等長三角地區,而國都證券則主要覆蓋京津冀等北方市場,藉此次收購,兩家機構或可打破地域限制,擴大各項業務的版圖。
從資源稟賦上來看,國都證券在公募基金業務方面有較大優勢,公司持有頭部公募機構中歐基金20%的股權,具有較大吸引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歐基金管理規模為5288.3億元,管理規模排名第23;同期,浙商證券旗下的浙商基金,管理規模僅430.13億元,管理規模排名第89,差距較大。兩者合併後,浙商證券可間接獲取中歐基金股權,並藉機補足公募業務的短板。
不過,從股權合併到業務端的深度融合併非易事,難免經歷組織架構調整、人事更替、資源調配的過程,能否順利度過調整期,通過業務的進一步整合提升經營運績,或是對雙方管理智慧的一大考驗。
最新業績方面,根據未經審計財報,國都證券2024年實現營收17.59億元,同比增長37.13%,淨利潤9.63億元,同比增長51.5%。浙商證券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運收入為118.96億元,同比下降5.75%,淨利潤12.65億元,同比減少4.92%。(藍鯨新聞 胡劼hujie@lanjinger.com)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