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星巴克紛紛入局的定制短劇,為什麼還沒出“爆款”?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文|文娛價值官
時至今日,短劇早已不再是小眾的內容產品,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資料顯示,2024年我國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 預計到2027年,我國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2024年,短劇市場實現了平臺扶持、創作者踴躍、用戶擴圈的全鏈正迴圈態勢。 在整個短劇行業的精品化+規模化的大背景下,短劇的細分類目—& mdash; 品牌定制短劇,悄然興起。
截止目前,市場上出現過各行各業的品牌定制短劇,消費品品牌有:星巴克、麥當勞、杜蕾斯、丸美、韓束、珀萊雅等; 科技互聯網品牌有:京東、支付寶、BOSS直聘等。 以短劇為載體的行銷傳播模式,顯示更貼近當下受眾的碎片化內容需求。
然而,值得行業思考的是,雖然頭部品牌紛紛定制短劇進行行銷,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出現一部讓用戶廣泛傳播的爆款作品? 為此,文娛價值官採訪到行業和品牌相關人士,嘗試解開這個“ 不爆” 謎題。
傳遞品牌價值短劇更易與用戶情感連接
2月8日, BOSS直聘首部定制豎屏短劇《公主周末不上班》在抖音和小紅書播出後,引發了一輪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現時這部系列短劇播出後,全網話題閱讀量破6億,抖音主話題播放量3.1億,單集最高播放量44.3萬; 微博話題破2億; 小紅書總流覽量為24.2萬。
這部劇是由准點工作室出品、製作,何健麒、芝月領銜主演,以職場熱點話題為切入點,以一場穿越之旅生動呈現出古今職場人奮鬥與成長的逆襲故事。
故事講述從外包工作人員逆襲成攝政公主的女主人公,從被PUA的小員工變身大女主的故事。 女主人公本以為當上管理者就可以隨心所欲,卻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明白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ldquo; 當boss就要當為打工人謀取福利的好boss” 等職場學。
《公主周末不上班》每集3-4分鐘時長,劇情的强烈反差感和喜劇效果,讓這部品牌定制短劇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娛樂需求。 在製作水準上,這部短劇絲毫不輸長劇。 快速的鏡頭切換、高密度的信息量、浪漫唯美的影像風格、演員的高顏值和演技等,呈現出精品短劇的質感。
一直以來,職場話題都是福斯熱衷討論的議題之一,知乎、小紅書等平臺圍繞“ 職場特權”& ldquo; 反內卷有效性” 等討論帖,已經超10萬條,職場生存法則更是在各種自稱“ 專家” 的帳號內流傳。 以職場話題帶動內容熱度,可謂天然輕鬆。
此前,福斯對於BOSS直聘的記憶點只有“ 找工作,我要跟老闆談”& ldquo; 找工作,上BOSS直聘直接談” 幾句廣告詞。 而今年借助短劇這一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不僅强化了品牌在年輕求職者中的存在感,也借反內卷立場,傳遞關注職場健康的品牌價值觀,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
在引發熱議的同時,文娛價值官也觀察到因為短劇本身強調“ 爽感”, 不僅能為品牌做傳播的加熱器,也容易造成一定的爭議。 比如劇中關於“ 公主特權” 設定與普通打工人處境割裂,導致部分網友“ 何不食肉糜” 的觀感。 部分觀眾還認為劇情過於理想化,脫離現實職場邏輯,削弱職場問題的嚴肅性。 一旦無法平衡娛樂性與現實職場的關注點,則會導致消解BOSS直聘的品牌專業形象。
以內容為終點才能解開定制的痛點
以往在長劇中植入廣告的品牌,如今正紛紛選擇定制短劇進行行銷和品牌傳播。
首先,快節奏意味著短劇的整體製作週期短,這過程中可以靈活配合品牌的行銷節奏,傳遞品牌行銷覈心資訊。 根據品牌的覈心訴求,市場上的品牌短劇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付費品牌短劇,以獲取用戶充值為覈心目標,這類短劇一般前十集免費,後續內容需要觀眾充值付費後才能解鎖; 另一種是免費品牌短劇,以獲取用戶觀看,新增品牌曝光為覈心目標,這類短劇觀眾不需要充值就能直接免費觀看。
雖然抖音和快手上的品牌定制短劇已經不在少數,有些短劇也的確在播出的前幾集引發過傳播熱度,但基本都是高開低走的結局,很難形成爆款。 在看完超過10部品牌定制短劇後,文娛價值官發現了此類內容的痛點:同質化嚴重。 幾乎所有品牌的內容都以穿越、逆襲、重生進行故事立意,而短劇市場類似題材早已飽和,一旦故事無法脫穎而出,那麼品牌劇也就落入無人問津的結局。
短劇製作公司她視文化,是一家已經發行了近50餘部作品的短劇公司,現時作品在抖音、優酷、騰訊、紅果、百度等平臺都有播放。 近期,她視文化正與時代峰峻等藝員經紀公司合作,拍攝製作TF家族的橫屏短劇。 對於品牌定制短劇的合作,她視文化雖然有多個項目進行接觸,但始終沒有實施製作。 對此,創始人芳芳對文娛價值官做了具體解讀。
芳芳告訴文娛價值官,從去年開始已經有電動自行車客戶、果汁等客戶與她視文化談定制短劇的項目,她自己也很看好這個行銷模式。& ldquo; 比起花費不菲的資金用去植入綜藝或者長劇,短劇對品牌方而言,投入肯定更小,集數更多傳遞的資訊更豐富。 但是,品牌短劇現階段也有自己的短板。 比如,現階段的客戶希望短劇只是一種品牌定制或植入的內容形態,希望還是靠在短視頻平臺有高粉絲的達人帳號作為載體,甚至有的客戶還希望和直播帶貨做嫁接,有直接的銷量轉化。& rdquo; 複雜且不明確的行銷需求,讓製作方難以從內容切入創作,& ldquo; 既要又要” 的目的往往會讓短劇的出品成為“ 四不像”。
她視文化創始人芳芳
文娛價值官也採訪到某奢侈品品牌市場負責人侯先生,他作為品牌方的考慮則更加務實和商業化。 品牌希望“ 以小博大”, 低預算做出高流量的短劇內容,最終形成銷售的直接轉化率。& ldquo; 以投入產出比來算,做品牌定制劇產生的銷量可能不如直播間,我們做短劇不僅投資創作還要投流,所以做短劇的話首先要將成本壓到最低。& rdquo;
杜蕾斯反家暴短劇
對此,芳芳則認為,品牌都希望成本壓到最低,但是精品內容和品牌傳播訴求無法同時被滿足。 以芳芳的經驗來看,品牌方一旦定制短劇,肯定要强關聯內容,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囙此品牌定制短劇“ 不好看” 的痛點就在於此。
雖然現時市場上還沒有引發全民熱議的品牌定制短劇爆款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賽道正在通往“ 量變到質變” 的過程。 在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教訓後,品牌定制短劇將逐漸尊重內容導向,再巧妙的結合品牌文化與行銷賣點。 從今年上線的《公主周末不工作》不難看出,品牌嘗試放手將內容主導權交給創作團隊後,作品也更貼近福斯審美和需求了。
趨勢明朗短劇仍是品牌行銷新熱點
根據勾正科技發佈的《短劇營銷正當時:2024年H1微短劇行業觀察與營銷指南》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品牌合作商業微短劇數量同比增長68%。 其中餐飲品牌的短劇合作最為活躍:2024年下半年開始,麥當勞首部短劇《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美味魔法》上線; 兩個月後,肯德基的《重生皇後》也發佈了; 緊隨其後的是蜜雪冰城的動畫短劇《雪王駕到》,和同一時間推出的定制短劇《雪王的穿越日記》; 太二酸菜魚也推出過定制短劇《實習霸總狂寵賣魚妹》…& hellip;
通過一系列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意識到短劇作為新興行銷工具的巨大潜力,並紛紛加入到這一浪潮之中。 品牌通過製作與自身品牌調性相符的內容,試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行銷資訊的傳遞。
對於品牌客戶不斷增大的短劇定制需求,她視文化創始人芳芳認為,接下來的一兩年這條賽道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相較於傳統廣告,短劇的“ 爽感” 劇情化內容,更易實現價值觀輸出和用戶情感連接,品牌定制短劇的商業模式也具有較高潜力。& ldquo; 隨著短劇的品質越來越高,加上一兩個出圈的作品出現後,品牌客戶自然會流向這裡。 但是如果對品效合一有需求的客戶,我認為還是比較適合去做達人類型的短劇。 因為純品牌定制短劇還是品牌為主,很難量化對銷售的實際增量。& rdquo;
現時的品牌定制短劇客戶仍然以消費品類為主,內容則以女頻作品居多,但內容同質化已經較為嚴重,& ldquo; 穿越”& ldquo; 小人物逆襲公主”& ldquo; 霸總愛上我” 等題材的反復出現已經造成審美疲勞,也是這類作品難出爆款的癥結所在。 在投放側,由於網紅KOL存在的不確定性,一旦KOL“ 塌方” 品牌也損失慘重,品牌投放也會集中在扶持自己的帳號和自孵化達人上。 品牌定制短劇的商業模式已經出具雛形,相信隨著市場認知的提升和科技的反覆運算,今年有望看到品牌定制短劇的火爆案例出現。
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