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定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關注這39條增量信息

①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增量舉措至少有21個可關注內容;
②《實施意見》中至少提出了8個舉措內容旨在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③後續將壓實行業機構責任,發揮好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加強組織管理和資源投入。

財聯社2月7日訊(記者 林堅)蛇年資本市場首個政策端的“大禮包”正式發布!

2025年2月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旨在對資本市場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系統部署和明確要求,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實施意見》發布的時點別具意義。

一是2月7日是吳清履職證監會主席一周年。履職一年中,證監系統發布重要文件接近20份,各類細則修訂、發布合計超過70項,整體來看,證監系統對於資本市場改革的頻率上百次,完善程度很突出,期間,2024年7月,吳清還召開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專題座談會。

二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這也是繼周小舟於2024年12月官宣擔綱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後,首次公開回應市場關切,進一步體現了監管系統與市場的互動更加密集。

具體來看,《實施意見》共分為8個部分、18條措施,聚焦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突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綠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集聚。

周小舟提到,《實施意見》發布後,證監會將制定細化落實工作方案,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實施,共同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市場關切。二是壓實行業機構責任,發揮好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加強組織管理和資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從嚴打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名實施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記者分別從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增量舉措,以及圍繞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等具體舉措,總計梳理39條增量信息。

再次強調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可以看到,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這是《實施意見》內最受關注的一部分。整體來看,《實施意見》圍繞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舉措。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舉措“增量”有以下內容值得關注:

1.進一步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支持力度。

2.積極探索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的途徑,進一步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更大力度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3.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4.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動態評估科創板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實施效果,適時擴大適用範圍。

5.穩步推動“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落地見效、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發布實施。

6.引導科技型企業合理用好境內外上市“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境外上市優質科技型企業回歸a股。

7.鼓勵科技型企業開展同行業上下游產業併購,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開展併購重組。

8.支持上市公司收購有助於強鏈補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產。

9.支持科技型企業合理開展跨境併購。

10.提高科技型企業併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採用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徵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11.完善吸收合併制度規則,支持上市公司開展吸收合併。

12.鼓勵科技型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現金等多種支付工具實施併購重組,建立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

13.推動併購重組審核簡易程式落地見效。

14.鼓勵併購基金髮展。

15.提升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包容性和靈活度,優化實施程式和預留權益安排,對股權激勵授予及歸屬優化適用短線交易、窗口期等規定。

16.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反向掛鈎”政策。

17.推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

18.研究完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機制。

19.鼓勵有關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科技型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探索開發更多科創主題債券。

20.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加大交易所質押式回購折扣係數的政策支持。

21.探索智慧財產權資產證券化業務。

上述信息中,除提及ipo融資的重點支持外,併購重組的政策被七次提及。

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等至少10條舉措

2024年以來,證監會積極穩妥推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涉及資本市場的相關制度優化和產品創新。《實施意見》分別圍繞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等提出具體舉措。記者梳理發現,有10條增量舉措與表述值得關注:

1.鼓勵評級機構將環境信息指標納入債券發行評級方法。

2.研究制定綠色股票標準,統一業務規則。

3.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融資併購及發行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

4.進一步提升綠色債券申報受理及審核註冊便利度。

5.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6.研發更多符合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綠色低碳期貨期權品種。

7.加快建立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服務統計評價體系,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引導市場機構將資源向普惠金融服務傾斜,加大中小微企業對接服務力度。

8.推動更多數字經濟、平台企業股債發行“綠燈”項目落地。

9.深入推動監管大數據倉庫、行業基礎資料庫建設,優化完善行業數據標準,打通數據孤島,持續開展數據治理行動,提升數據服務能力。

10.加快監管智能化轉型,加強系統互通,強化跨部門數據和信息共享,進一步提升監管效率和風險識別防範能力。

提出支持公募業發展至少8條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意見》中至少提出了8個舉措旨在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資本市場穩定。

1.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公募基金產品譜系。

2.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規範基金銷售收費機制,引導短期交易資金轉為長期配置資金。

3.完善投資顧問制度規則,推動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探索構建行業執業標準,培育壯大人才隊伍,有序擴大可投產品範圍。

4.推動將符合條件的指數基金等權益類公募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範圍。

5.編制更多科技創新指數,開發更多科技創新主題公募基金和相關期貨期權產品。

6.推出更多綠色主題公募基金。

7.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子公司專門從事養老金融服務。

8.健全公募基金帳戶份額信息統一查詢平台功能。

綜合來看,整個《實施意見》提出,對公募業的發展有了諸多支持性的要求。比如鼓勵公募基金開發創新產品,如esg主題基金和養老目標基金,以滿足多樣化投資需求;支持加強投研能力建設,提升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強化投資者保護與教育,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並提升公眾金融素養;推動科技賦能與數位化轉型,運用金融科技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支持公募基金國際化發展,提升全球資產配置能力;同時優化監管框架和稅收政策,降低運營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還有兩條舉措再涉及中長期資金入市問題。目前中央金融辦、證監會已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完善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養老金穩定回報與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良性互動。

一是推動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更好鼓勵引導保險公司開展長期權益投資,擴大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範圍。二是支持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探索放開企業年金個人選擇,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開展差異化投資。

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把功能性放在首位

加強行業機構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能力,在《實施意見》內有大量的篇幅,這受到關注。《實施意見》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完善定位和治理,加強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

先看完善行業機構定位和治理。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引導行業機構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納入經營發展長期戰略,加強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在內部機構設置、資源投入、績效考評等方面作出適當傾斜。引導行業機構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與此同時,鼓勵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行業機構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開展“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建立健全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統計和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服務科技創新、信息科技投入等行業機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培育良好的行業文化,加強資本市場人才隊伍建設。

此外,加強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督促行業機構樹牢“合規創造價值”理念,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與全員合規管理要求,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避免一哄而上,嚴防“偽創新”“亂創新”。針對金融“五篇大文章”不同領域的風險特點,探索建立風險早期糾正硬約束制度,督促行業機構健全風險識別、監測預警和壓力測試機制。

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舉措

財聯社記者長期跟蹤報導發現,近年來,尤其是2024年以來,證監會多次提到了協同配合的理念,與其他部門的聯動,這也體現在《實施意見》中。為提升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合力,《實施意見》也對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統籌做好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做出了相關的部署。

具體舉措受到關注之外,《實施意見》在首個部分就提出了總體要求,這是政策實施的基本方向與主線,《實施意見》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主要有哪些政策考慮?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做了解讀。

他告訴記者,《實施意見》堅持用改革的思維和方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落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舉措,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包括:進一步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適時擴大發行承銷制度試點適用範圍;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優化併購重組估值、支付工具等機制安排,等等。

二是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包括:落實好《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完善投資顧問制度規則;推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合理擴大投資範圍,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等等。

三是發展多元股權融資和多層次債券市場。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明確任務。《實施意見》圍繞完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作出多方面安排。包括:促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環,推進基金退出“反向掛鈎”政策優化和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研究完善基金份額轉讓機制,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健全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綜合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探索智慧財產權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鄉村振興債券,等等。

原文網址:https://zh.gushiio.com/gushi/331.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